第21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茶枝嫩梢壯葉,葉片肉質醇厚,不採梗不採芽只採葉,於穀雨後開園,一芽二、三葉為主,扳片、精選、分離……生鍋、熟鍋、毛火、小火、老火……」

  皇上手腳比劃,細細地講述,聽得人一愣一愣的。

  這還是魏國公親手炒制的茶?當然,這是魏國公跟著指揮使學著炒,茶葉是魏國公親自安排人,從齊頭山蝙蝠洞采的……

  眾人都是品茶的行家,都知道那最後一道拉老火,對形成特殊的色、香、味、形影響極大,也最是考驗技巧。

  老火要求火溫高,火勢猛。木炭窯排齊擠緊,燒旺燒勻,火焰沖天。每個籠投葉片三四公斤,二個人抬烘籠在炭火上烘焙一個呼吸,立即抬下翻茶,依次抬上抬下,邊烘邊翻。

  為了充分利用炭火,兩三隻烘籠輪流上烘。熱浪滾滾,人流不息,實為華夏茶葉烘焙技術中別具一格的「火功」。每烘籠茶葉烘翻五六十次以上,烘籠拉來拉去,一個烘焙工一天要走二十多里路,直烘至葉片綠中帶霜,下烘,趁熱裝入鐵筒,分層踩緊,加蓋後用焊錫封口貯藏……

  魏國公一番愛子之心,蔣閣老感嘆:「這茶,不吃梗和芽,吃葉子。也只有齊頭山的茶樹可以。」

  喝人茶嘴短,謝閣老感嘆:「早就聽聞,齊頭山巍然兀立,如天然畫屏。山上常年林木蔥翠,溪流飛瀑,煙霧籠罩。更有一處人跡罕到的懸崖峭壁,大量蝙蝠棲居,故稱蝙蝠洞——果然勝地出好茶。」

  皇上沒有想那麼多,眉眼彎彎,與有榮焉地顯擺:「大明的茶,除了蒙頂山、洞庭山、君山、獅峰……還有黃山和武夷山很多很多地方,深藏老茶樹。現在印度莫臥兒國的祁門紅茶,張佐,那幾樣茶葉,都給打包一份。」

  謝閣老「機靈」:「皇上,還有這水……如此好的茶葉,當然要有好水。」

  皇上一點也不藏私:「去西山泉眼接。帶著茶具,兩三個人,現場煮水泡茶最好。」

  毛閣老笑:「皇上說得對。喝茶於清幽之處,三兩知己約在山水林木之間,大善。」

  費閣老也笑:「要不世人都說,喝茶就是『一人得神,二人得趣,三人得味』?人一多,就失去那份兒隱逸靜謐,情趣全無。」

  眾人都笑,唐人喝茶煮湯,宋人流行點茶法,大明人?太~祖皇帝出身貧寒、生活簡樸,只覺得點茶法所用茶餅勞民傷財,一登基就下諭:「罷廢福建建安團茶進貢皇宮,禁止製造團茶,唯采芽茶進貢。」

  都是散茶了,大明人以芽茶沖泡而飲,沖泡方法簡單明了,喝茶便融入到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中。這一融入,便是開啟茶葉之千古清飲之源,追求茶葉本質天然的味道,追求喝茶時候的心境、環境、水、茶具……

  清、活、甘、洌、輕。兩三個好友於山間清泉之側,撫琴烹茶,泉聲、風聲、琴聲、與壺中湯沸之聲融為一體;於草亭之中相對品茗,獨對青山蒼巒,目送江水滔滔……

  皇上天天跟著徐景珩一起,雖然都只淺淺嘗嘗茶的味道,但懂得很多,當即吩咐:「張佐,內監新出的茶盅,也一人一套打包。」

  十位老臣當即大喜。大明人喝茶,一般不用茶盞,喜歡用茶盅。洪武紅釉印花龍紋茶盅、永樂甜白半脫胎龍紋茶盅、宣徳寶石紅茶盅、宣德黃釉堆花綠龍紋荼盅……都是文人的心頭好,一聽元和精品出來,第一波收藏,自是歡喜。

  禮部尚書毛澄一個沒忍住:「皇上,這白瓷茶盅?」

  永樂甜白釉,也是薄到半脫胎的程度,光照見影,乃是在釉暗花刻紋的薄胎器面上,施以溫潤如玉的白釉,給人以一種「甜」的感受,故名「甜白」。

  當今德化窯的純白釉,釉色純淨,色澤光潤明亮,乳白如凝脂;在光照之下,釉中隱現粉紅或乳白,又叫象牙白、鵝絨白、豬油白。

  可是手裡的白瓷的白,仔細看,白而瑩潤,透著奶白?和皇上喝的牛奶一般,沒見過,想要。

  皇上:「!!!」

  「朕燒的!」皇上的聲音里透著委屈。要不皇上和徐景珩鬧著減少功課?文人學的要學,武人學的要學,風水易經八卦要學,雕刻建房子打鐵燒窯……皇上都要學!皇上蹲在大火爐邊輪著小鐵錘,熱的要升天!

  皇上的小模樣,忒委屈。眾人齊齊發懵。

  「咳咳」「咳咳」,偏殿裡都是咳嗽聲。皇上還不到五歲啊,這就學的一身本事,好好,好好,哈哈哈,哈哈哈。

  皇上生氣,有本事誰能和徐景珩說給他減少功課!

  「朕要在湖廣開始土地改革。」皇上開口,六位尚書反應過來,震驚。四位閣老反應過來,面色那個難看,桂萼和張璁面露擔憂,皇上一律無視,「河套打仗和土地改革沒有關係。」

  皇上理直氣壯:「朕打算派桂萼和張璁經略巡撫湖廣,明天一早就啟程,立即在湖廣開始丈量土地。安全方面,還是有餘慶派人保護你們,需要帶上什麼,直接和張佐要求。」

  桂萼和張璁心裡一震,他們也和其他大臣一樣,都以為皇上暫時要放棄湖廣的土地改革,此刻更是害怕皇上和內閣六部鬧起來,就要跪下請罪,哪知道,皇上還沒說完。

  皇上小胖臉肅穆:「桂萼、夏言、嚴嵩……在邊鎮主持改革危險。這次也不要怕。朕的本意,能辦成就辦成,不能辦成就拖。只要人安全就好。」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