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見過太皇太后娘娘。」

  「見過皇太后娘娘。」

  「見過楊閣老。」

  「見過蔣閣老。」

  「見過謝閣老。」

  五個人,太皇太后、皇太后、三位閣老,按照座位依次而坐,看到他,都是目露希望,太皇太后的聲音里甚至帶上一抹歡喜:「指揮使無需多禮,坐吧。」

  徐景珩站著不動,頭也沒抬:「太皇太后和皇太后,三位閣老商議事情,晚輩豈敢落座?禮不可廢。」

  !!!

  !!!

  這一刻,除了皇太后還不大明白,太皇太后、三位閣老,哪一個不是瞬間氣得牙根痒痒。潑皮無賴的小子,這個時候倒是端著「晚輩」的身份了,忒滑不溜秋!

  可是徐景珩就是不坐下,其他人還真不能說什麼。就是輩分最低的皇太后,那說起來也是徐景珩的嫂子,大明人講究禮儀規矩,嫂子對於小叔子來說,那就是母親那一輩分。

  太皇太后臉上肌肉扭曲。

  楊閣老不停深呼吸深呼吸。

  蔣閣老向來看不慣他這張艷光四射的臉,此刻更不想搭理他。

  謝遷倒是覺得這小子脾氣和自己胃口,可環境不對啊。他只能在肚子裡笑得腸子打結,面上還是嚴肅端正滴!

  徐景珩面上萬萬分的恭敬,心裡頭對這幾個「不能妄議」的「長輩們」,那真是打心裡頭的最深處「尊敬」著。

  太皇太后問他:「建昌伯去刑部大牢受審,指揮使怎麼說?」

  他回答:「晚輩不是六部大臣,不敢妄議國事。」

  太皇太后憋氣的啊。太皇太后不停地告訴自己不氣不氣,不能和這小子生氣。

  楊閣老吸取太皇太后的教訓,換一個稱呼問他:「太皇太后明理果斷,押送建昌伯去刑部,錦衣衛怎麼看?」

  他回答:「刑部受命審理天下案件,按規矩,其他衙門,除了大理寺和都察院,都不能插手。錦衣衛,不該看的,不看。」

  楊閣老憋氣的啊。楊閣老不停地告訴自己,不氣不氣,氣累自己無人替。

  他們兩個都沒討到好處,蔣閣老和謝遷自是更不說話。偏偏這徐景珩,不光是渾身上下透著「恭敬」的氣息,站姿規矩,他回話的時候,慣常磁性的聲音都守禮地壓低幾分,說是晚輩,那就是晚輩的范兒,你說氣人不氣人?

  光這麼看著他,眼角餘光瞥見,就一肚子氣。最氣人的是,他來歷太大,身份超然,不站在這裡,誰都忌憚他,站在這裡,更是誰也忽視不了他。

  太皇太后狠狠地舒出一口氣,咬牙問道:「內閣要從外戚開始京畿土地改革,徐景珩,這個事兒,你要說一個說法。」

  徐景珩一副「實話實說」的耿直模樣:「回太皇太后話,內閣要從外戚開始土地改革,乃是應當之舉。大明的宗室勛貴世家大族,最和皇家是一家人的,就是外戚。皇上廢除皇莊,外戚自是緊跟著行動。」

  頓了頓,眼見太皇太后的怒火要爆發,換一副為長輩解憂的貼心模樣。

  「晚輩不曉國事。一些淺見。太皇太后一朝傷痛,大徹大悟,要為了皇上,為了張家,為了值得的人,挖去外戚中的腐血爛肉,大明人心裡都知道,孝宗皇帝和先皇都知道,皇上,也知道。」

  落針可聞的安靜中,太皇太后面色悲痛,嘴唇動了動,千言萬語卡在喉嚨口,猛地一眨眼一仰頭,掩飾眼裡的酸痛。

  孝宗皇帝……先皇……皇上……太皇太后一顆心油鍋里煎熬,泡在黃連里苦了又苦,和閣老們撕破臉皮爭執,滿以為這一輩子萬人唾罵了,卻聽到這麼一句話。

  孝宗皇帝,先皇,皇上,他們不管哪一個,她只要能彌補一二,做人做鬼她都不在乎。

  就是張家,她現在也只希望,自己整治整治,留下一些血脈堂堂正正地做人。

  太皇太后一時情緒無法自抑,心裡那口氣一卸掉,挺直的脊背鬆懈下來,明明眼裡沒有一滴眼淚,卻又是滿臉眼淚。

  皇太后看一眼婆婆,默默擦擦自己眼角的淚水,一時想起先皇、將將三歲的兒子,也是悲傷。

  三位閣老因為這份悲傷牽動衷腸,俱是落淚。孝宗三十五歲駕崩,先皇三十二歲駕崩,留下他們這些老傢伙守著皇家一代又一代。

  如今他們這些人聚在一起,都是為了皇上,都是為了自己的大家小家。人有人性複雜,人心莫測,可人都有感情,人都有理想追求,人的哪一個決定背後,沒有一段傷痛?

  楊閣老擦擦眼淚,面色緩和下來,和和氣氣地問:「指揮使對大明土地改革,有什麼建議儘管說來。莫要推諉,這裡沒有外人,都是為了皇上,為了大明,暢所欲言就是。」

  徐景珩還是那個「優秀晚輩」的小樣兒,慢吞吞的語速溫和正派。

  「不在其位,不謀其政。晚輩對大明土地改革,沒有任何建議。閣老們日理萬機,處理大明大大小小瑣瑣碎碎的大小事務,勞心勞力,晚輩都看在眼裡,晚輩只希望閣老們保重自己的身體,更為重視自己的安全。」

  「晚輩聽說,楊閣老因為這幾年的改革措施,受到朝野上下的普遍稱頌,也受到被裁撤、阻斷『財路』的一些人的嫉恨。諸失職之徒散布謠言,想出一張『殺人榜』,有人甚至計劃趁楊閣老入朝時刺殺。

  南鎮撫司告知晚輩,晚輩正著急。又聽說楊閣老毫不畏懼,拒絕錦衣衛的保護,只在僅有的家丁的保護下,照常上朝理事……晚輩欽佩楊閣老的膽略,然楊閣老的安全更重要。」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