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謝丕笑,一屋子的人都笑起來,笑著笑著,笑不出來了。

  第7章

  說起來當前的大明朝海外貿易,雖然不是鄭和下西洋的時候的興盛,但也還是可以的。

  大明和日本、交趾、琉球等周邊國家的貿易往來長達百年,人稱朝貢貿易。說起朝貢貿易,一般的理解都是,我上朝上國,啥都不缺,但你們小國家缺這缺那啊,那你們就送點土特產啥的給我,我多拿些金銀物價賜給你。

  當然,我們還會設宴招待一下,大家歡歡樂樂,以示天下皆慕我朝燦爛文化、彰昭皇家威儀。這樣一來,我有面子,你有里子,兩不吃虧,皆大歡喜。

  如此一來,各國爭著進貢,比如那琉球,一年三次上貢,使節還常年賴著不走,大明每次都各種招待,每次送出去各種厚禮……

  夏言這樣不知情的忠臣都以為,正是如此不合理的政策,才使得日本人在寧波惹出了大亂子。

  這差事太肥,兩隊日本人,為了爭奪朝貢的資格,在寧波打翻了天,這說法,太窩囊,太痛苦,乾脆禁海。

  不光是禁海,宦官在市舶司當權,禍害地方不說,還貪污受賄引發如此大案,造成寧波百姓傷亡數百,罪不容誅。

  誅殺犯事的太監,一舉關了兩個市舶司,乾脆利索。

  其實,事情真不是這樣。

  大明朝的頂級精英們,歷代的皇帝們,真沒那麼蠢笨,淨做虧本買賣,縱容宦官為禍地方。當年太~祖皇帝定下這麼一個規矩,初衷,更不是這麼簡單。

  「中原傳統的海外貿易主要有兩種形式,由皇家和朝廷經營的朝貢貿易,由民間私人經營的私人海外貿易。

  海外貿易利益大,中原的幾個港口自漢唐以來就一直興旺。私人海外貿易方面,元朝時期,於明面上禁止日本商人上岸。到明朝,於明面上全面禁止,任何藩屬國商人都不允許上岸。

  朝貢貿易,從大明太~祖皇帝正式開始,在永樂皇帝派鄭和下西洋後興盛,在近幾十年內極力維持,一切都是根據中原政權上國的「懷柔荒遠」、「薄來厚往」的原則,你來我往……」

  八月初二的午後,秋風乍起,太陽慵懶,正是涼爽地打瞌睡的好時候,小娃娃觀察宮人澆花看得專注,張著胳膊抓住小噴壺,就要自己動手,還認真地對花兒說「好好喝水,乖乖啊」……

  滿宮的人歡樂不已,小娃娃玩得開心,可他玩了一個下午,也沒有老師回答他昨天的問題。

  小娃娃迷糊。可是他的老師們伴讀們,是真的不知道如何和皇上說這些事情。

  最後是王守仁老師瞅一個機會,找一個僻靜地兒,單獨地,細細地和皇上解釋。

  他知道皇上聽不懂,記不住。可有些話,可能,就在皇上聽不懂、記不住的時候,他才能這般大膽地說出來。

  小娃娃聽懂了,但也更不明白了,為什麼上國就要「薄來厚往、懷柔荒遠」?

  王守仁瞧著皇上大眼睛裡的懵懂,笑。

  「太~祖皇帝聲稱『民間百姓片板不得下海』,不允許中原人和藩國人通婚,不允許其他國家人來中原經商,不允許沿海百姓私自出海,發現就嚴懲不貸……

  不光是因為中原地大物博,自給自足,重農抑商。

  元朝時期,和日本的海戰中發生大颱風,全軍覆沒。元朝人認為日本人不吉利,日本人打了勝仗士氣大振,就喜歡來元朝經商,一來就不走了,於是元朝禁止和日本商人的海外貿易。

  到大明建國,日本內亂,各方諸侯曠日持久的械鬥,在本土打了敗仗的浪人,大量因為戰亂而流離失所的日本平民,勾結到一起,形成一股強大的武裝力量,侵擾大明沿海地區,倭患頻發……」

  而那個時候的大明,內患也於此有關。

  當年一起抗元的義軍中,張士誠、方國珍的力量都不容小覷。後來他們的割據政權被太~祖皇帝蕩平,其殘餘的勢力並未肅清,流亡海上的勢力時有勾結日本浪人,侵擾沿海地區,禍患一方。

  甚至有些閩浙的大族,也時有為了私利而通倭的事件發生……」

  王守仁說著說著,不由地嘆氣:「所以,那個時期,禁止私人海上貿易非常有必要。而朝貢貿易,僅僅只是放到明面上來講的話,就是不知情人口中的『冤大頭』……」

  大明初期,不光是日本作亂。蒙古那邊有北元的殘餘勢力,日本、朝鮮、琉球……這些敗在元朝手裡的中亞、西亞小國,都不服大明,也不肯來進貢,大明也不能和元朝一樣橫掃歐亞大陸,太~祖皇帝沒有辦法,只能通過禁止私人海外貿易的手段,誘使、迫使萬國來貢。

  今貢舶與市舶一事也,凡外夷貢者,皆設市舶司以領之,許帶他物,官設牙行,與民貿易,謂之互市,是有貢舶即有互市,非入貢即不許其互市矣。

  大白話就是,要想跟我大明朝做生意,得首先向我進貢,承認我作為老大的上國地位!

  上國下國的,真不是一句「傳統」決定上下。可海貿利益擺在這裡,割捨不下啊。

  外國的使團們不得不千里來朝,進貢的物品不多,拿回去的恩賜從來不少。何況又有大明實行的海禁,洋貨稀缺,使得他們帶來的稀罕物兒也總能銷售一空,消息一傳開,來大明進貢的使團,很快也就絡繹不絕起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