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頁
翩翩,你再世為人,可曾記得我?
可是上一世呢?你的上一世已經結束,我的這一生,又從何說起呢?
無論是如雲滔海涌,還是紙卷古綢,從頭到尾,這錯亂的一生始終是個背景,不管我願不願意想起,永遠都在那裡。
在那兒,那些山水樓閣,那些花卉人物,那些光怪陸離卻滿是傷痛的顏色,不得不一一展開,從捲成圓筒狀密密掩藏終生不願再看一眼的記憶里被迫呈現在如今的眼底。
可是,這些,錚錚都已經不記得了吧?
不記得也好。
你現在美好而天真,仿佛生命本應的狀態:誠實、溫柔、質樸,再沒有戰亂、殘殺和恐懼。
在上一世的糾葛中,我們始終不曾為對方,掉過一滴眼淚——不過,倒也乾淨!
這時,譚錚錚又開了口,「阿姨,我可不可以給你講個故事?」
小劍不耐煩地打斷她,「為什麼你任何時候都要胡亂插嘴?」
「才沒有胡亂插嘴,」錚錚仿佛對小劍又依戀又敬畏,但是仍然倔強地頂嘴,「才沒有!」又轉向我,眼神里儘是哀求的神色,「阿姨,你一定要聽我說。」
「你——」小劍正要申飭她,被我制止了。
我對錚錚有本能的好感,也許是對翩翩感情的延續。
日光照進來,仿佛穿過了女孩錚錚,直照射到多年以前的大光華寺,合歡樹下翩翩微笑著走來,溫婉的聲音響徹花林,「湘裙,來啊,來追我啊!」
但是此時錚錚問:「阿姨,你可知道《指環王》?」
我心裡暗驚,忽地又霍然而悟,女孩長長的絲帶拂過我的面頰,原來生命並不曾結束,還輪迴在塵世間。
小劍別過頭去,滿臉的不屑,仿佛在說:「這個,誰不知道呢?」
錚錚沒有理他,繼續講下去,「最初,天神梵拉建立了這個世界,他封賞和恩賜了各個部落和族群——他給精靈族永生、給侏儒族大力、給樹人族長壽、給巫師族法術……但是對他最喜愛的人類,他想了很久,不知道該賞賜什麼,最後,他想到了,那就是給人類以死亡——」
我輕輕地閉上眼睛,我感到悲哀,即使是神的恩賜,我也不願意接受,那些已經死去的愛人,如同我身上剛剛撕開的傷口,真實而痛楚。
小劍驚呼起來,「你住嘴!」並對她怒目而視。
姐姐連忙打圓場,「你說的有理,錚錚,死亡,不過是輪迴中的休息——斬斷未了該了的緣分罷了。」邊說邊推我。
我看著她的臉,心裡悲涼如水,仿佛已經與這個女子相識了幾百年,但每一次的相逢,都註定了悲哀。
錚錚的大眼睛十分美麗,忽閃忽閃看著我,突然唱起了《指環王》的歌曲《The Lord of the Rings》:
Three Rings for the Elven-kings under the sky
Seven for the Dwarf-lords in their halls of stone
Nine for Mortal Men doomed to die
One for the Dark Lord on his dark throne
In the Land of Mordor where the Shadows lie
One Ring to rule them all One Ring to find them
One Ring to bring them all and in the darkness bind them
In the Land of Mordor where the Shadows……
的確,Nine for Mortal Men doomed to die!
第二十五章 望帝杜鵑
佛言:此經嘆如來真實第一義功德:如是受持。不思議大受,如是受持。一切願攝大願,如是受持。說不思議攝受正法,如是受持。說入一乘,如是受持。說無邊聖諦,如是受持。說如來藏,如是受持。說如來法身,如是受持。說空義隱覆真實,如是受持。說一諦,如是受持。說常住安隱一依,如是受持。說顛倒真實,如是受持。說自性清淨心隱覆,如是受持。說如來真子!如是受持。說勝鬘夫人獅子吼,如是受持。
——《一乘大方便方廣經》
姐姐說,對你最愛的東西往往你花最少的心思。可是,有一天失去了,你就會把整個心都撲上去做無意義的補償。
逝者已逝,活人的哀悼,安慰的可憐的——往往是自己。
似乎是睡了很久,只覺得遍身滾燙,裹多少層厚被也發不出半點汗,只覺得身下像睡著塊燒紅的鐵板,和著胸中一腔病火,兩相煎迫如同炮烙。其實病早已適應了我,可是我為何還不能適應病?
半睡半醒間,有時睜眼看見這屋裡的桌椅什物,個個稜角分明,再不能這樣清晰真切,瑣瑣碎碎地一一來到眼裡,而身體卻飄忽不能自主,連抬一個手指頭也不能,一種奇異的混雜之感,一切都在身邊,一切又都遙不可及——鬼在人世間,是否就是這樣的感覺?
醫院燈熄得早,微弱的星光里,一切都被打了折扣,黑的不十分黑,白的也不十分白。世界模糊在半明半昧黑白難辨混沌里,失去它本來的面目。
其實,我何嘗看清楚過這世界的本來面目?即使我自負才華與美貌,也依然看不清楚。
窗眼裡漏進一絲風,吹動檯燈的邊緣,發出錚錚輕音,似青蠅振翅。佛家高僧有地聽之術,據說修煉精湛後可藉此上聽三十三重紫府、下察九泉十八獄,天人六道一切微響皆無所遁形,聆音察理,萬物盡明。
我並沒有這樣的法術,但是我仍然聽到一些聲音:也許是什麼人在夢中的呻吟,也許是什麼人在壓抑地低泣,也許是什麼人輾轉失寐,也許是什麼人翻書夜讀……各色各樣的聲響。
可是上一世呢?你的上一世已經結束,我的這一生,又從何說起呢?
無論是如雲滔海涌,還是紙卷古綢,從頭到尾,這錯亂的一生始終是個背景,不管我願不願意想起,永遠都在那裡。
在那兒,那些山水樓閣,那些花卉人物,那些光怪陸離卻滿是傷痛的顏色,不得不一一展開,從捲成圓筒狀密密掩藏終生不願再看一眼的記憶里被迫呈現在如今的眼底。
可是,這些,錚錚都已經不記得了吧?
不記得也好。
你現在美好而天真,仿佛生命本應的狀態:誠實、溫柔、質樸,再沒有戰亂、殘殺和恐懼。
在上一世的糾葛中,我們始終不曾為對方,掉過一滴眼淚——不過,倒也乾淨!
這時,譚錚錚又開了口,「阿姨,我可不可以給你講個故事?」
小劍不耐煩地打斷她,「為什麼你任何時候都要胡亂插嘴?」
「才沒有胡亂插嘴,」錚錚仿佛對小劍又依戀又敬畏,但是仍然倔強地頂嘴,「才沒有!」又轉向我,眼神里儘是哀求的神色,「阿姨,你一定要聽我說。」
「你——」小劍正要申飭她,被我制止了。
我對錚錚有本能的好感,也許是對翩翩感情的延續。
日光照進來,仿佛穿過了女孩錚錚,直照射到多年以前的大光華寺,合歡樹下翩翩微笑著走來,溫婉的聲音響徹花林,「湘裙,來啊,來追我啊!」
但是此時錚錚問:「阿姨,你可知道《指環王》?」
我心裡暗驚,忽地又霍然而悟,女孩長長的絲帶拂過我的面頰,原來生命並不曾結束,還輪迴在塵世間。
小劍別過頭去,滿臉的不屑,仿佛在說:「這個,誰不知道呢?」
錚錚沒有理他,繼續講下去,「最初,天神梵拉建立了這個世界,他封賞和恩賜了各個部落和族群——他給精靈族永生、給侏儒族大力、給樹人族長壽、給巫師族法術……但是對他最喜愛的人類,他想了很久,不知道該賞賜什麼,最後,他想到了,那就是給人類以死亡——」
我輕輕地閉上眼睛,我感到悲哀,即使是神的恩賜,我也不願意接受,那些已經死去的愛人,如同我身上剛剛撕開的傷口,真實而痛楚。
小劍驚呼起來,「你住嘴!」並對她怒目而視。
姐姐連忙打圓場,「你說的有理,錚錚,死亡,不過是輪迴中的休息——斬斷未了該了的緣分罷了。」邊說邊推我。
我看著她的臉,心裡悲涼如水,仿佛已經與這個女子相識了幾百年,但每一次的相逢,都註定了悲哀。
錚錚的大眼睛十分美麗,忽閃忽閃看著我,突然唱起了《指環王》的歌曲《The Lord of the Rings》:
Three Rings for the Elven-kings under the sky
Seven for the Dwarf-lords in their halls of stone
Nine for Mortal Men doomed to die
One for the Dark Lord on his dark throne
In the Land of Mordor where the Shadows lie
One Ring to rule them all One Ring to find them
One Ring to bring them all and in the darkness bind them
In the Land of Mordor where the Shadows……
的確,Nine for Mortal Men doomed to die!
第二十五章 望帝杜鵑
佛言:此經嘆如來真實第一義功德:如是受持。不思議大受,如是受持。一切願攝大願,如是受持。說不思議攝受正法,如是受持。說入一乘,如是受持。說無邊聖諦,如是受持。說如來藏,如是受持。說如來法身,如是受持。說空義隱覆真實,如是受持。說一諦,如是受持。說常住安隱一依,如是受持。說顛倒真實,如是受持。說自性清淨心隱覆,如是受持。說如來真子!如是受持。說勝鬘夫人獅子吼,如是受持。
——《一乘大方便方廣經》
姐姐說,對你最愛的東西往往你花最少的心思。可是,有一天失去了,你就會把整個心都撲上去做無意義的補償。
逝者已逝,活人的哀悼,安慰的可憐的——往往是自己。
似乎是睡了很久,只覺得遍身滾燙,裹多少層厚被也發不出半點汗,只覺得身下像睡著塊燒紅的鐵板,和著胸中一腔病火,兩相煎迫如同炮烙。其實病早已適應了我,可是我為何還不能適應病?
半睡半醒間,有時睜眼看見這屋裡的桌椅什物,個個稜角分明,再不能這樣清晰真切,瑣瑣碎碎地一一來到眼裡,而身體卻飄忽不能自主,連抬一個手指頭也不能,一種奇異的混雜之感,一切都在身邊,一切又都遙不可及——鬼在人世間,是否就是這樣的感覺?
醫院燈熄得早,微弱的星光里,一切都被打了折扣,黑的不十分黑,白的也不十分白。世界模糊在半明半昧黑白難辨混沌里,失去它本來的面目。
其實,我何嘗看清楚過這世界的本來面目?即使我自負才華與美貌,也依然看不清楚。
窗眼裡漏進一絲風,吹動檯燈的邊緣,發出錚錚輕音,似青蠅振翅。佛家高僧有地聽之術,據說修煉精湛後可藉此上聽三十三重紫府、下察九泉十八獄,天人六道一切微響皆無所遁形,聆音察理,萬物盡明。
我並沒有這樣的法術,但是我仍然聽到一些聲音:也許是什麼人在夢中的呻吟,也許是什麼人在壓抑地低泣,也許是什麼人輾轉失寐,也許是什麼人翻書夜讀……各色各樣的聲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