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四十七歲?」

  林意和白月露兩人面面相覷,大俱羅天下無敵,似乎根本不可能有人殺得了他,更何況越是強大的修行者生機就越是旺盛,許多神念境的修行者要是平安老死,往往都是活到一百幾十歲,修為再往上者,哪怕是兩百歲也不稀奇。

  都瀾看到林意和白月露驚疑,眼光也是一時閃爍起來,欲言又止的模樣。

  「有什麼話但說無妨,不用疑慮。」看著他這副模樣,林意點了點頭,說道。

  「我便是斗膽想知道您所修功法是否來自大俱羅,之前看您在戰場上的表現,再加上之前鍾離一戰之中的種種傳聞,您和大俱羅所修的功法似乎十分相像。而我們一直將大俱羅當成恩人,您若是他的傳人,對於我們而言,便和他無異。」都瀾看著林意,鼓足了勇氣說道。

  「我所修的功法的確來自大俱羅,但實則是通過有關他的記載推斷出來,其中得到一些強大修行者的指點,並非是他這一脈直接傳承下來,連得到他的修行典籍都不算。」林意微微沉吟,實話實說道:「所以嚴格意義而言,你們不必將我看成他的傳人,不用再想著報答恩情。」

  「我等並非是想刻意攀附林大將軍!」聽到林意這麼說,這兩名花模國的王族頓時滿面激動,「自從我們花模國立國開始,我們花模國便世代謹記我們先祖的遺命,要對大俱羅的後人都敬若神明,您雖然並非大俱羅親傳弟子,但得到他功法修行,自然也算他的弟子,我等自然等同視之。」

  林意也不迂腐,道:「既然如此,現在我們已經建立盟約,本身也是並肩作戰,便不用再多禮。只是我倒是好奇,大俱羅因何只活了四十七歲?」

  都瀾深吸了一口氣,他再次對著林意行了一個大禮,然後恭聲道:「大俱羅四十七歲那年,遊歷了高密高原返回現今北魏的北境,但到了精絕古竺王國的地界時,突然感覺大限將至,便急急到了我花模國,面見我先祖。」

  林意和白月露心中同時湧起不可置信的感受,兩人幾乎同時忍不住出聲,道:「難道他根本不是因為和人戰鬥,而是毫無徵兆的突然感覺不適?」

  「正是如此。」

  都瀾看著林意和白月露,凝重說道:「那番年紀,對於尋常修行者而言都只是壯年,更何況是像他那樣的修行者,我先祖聽說他壽元將近,大限將至,震驚不能自已,也是完全無法相信。但事實便是如此,大俱羅和我先祖談話過後三日,便在我花模國天密寺坐化,他渾身血肉收縮,最終肉身不腐,卻是渾身如同黑鐵般乾瘦。我先祖悲慟至極,後來令僧人用香料和金粉包裹,直至今日,他的金身還在我花模國天密寺最深處的佛窟之中保存供奉。」

  「這……」

  林意瞠目結舌,一時甚至說不出話來。

  之前是聽到有關大俱羅的相關記載都難,但現在竟然是聽說大俱羅的遺體都在花模國。

  「他在坐化前三日,對自己的修行重新有所感悟,他考慮再三,說他的修行之法不足往外道,說他的修行之法,最大的問題便是早亡。」都瀾看著林意,接著緩緩地說道。

  林意的心臟劇烈跳動起來,即便是傻子,都看得出都瀾此時真正的意思。

  大俱羅修行到高深處驟然遇到的問題,便有可能也是林意需要面對的問題。

  「大俱羅對我先祖和花模國的意義非凡,所以他在坐化之前對我先祖所說的每一句話,我們先祖都悉心記錄了下來,一句也不錯過。詳細的記載,在我們皇宮之中保存著,但我們皇族子孫也都會讀過。」

  都瀾深吸了一口氣,道:「他大約也是覺得後世修行者可能會觸及他的修行功法,恐怕也不知自己會遇到和他一樣的問題,所以他最後三日裡,也和我先祖詳聊,其中對於他的功法,便用火盆形容之。」

  第六百八十七章 蟄龍

  「火盆?」

  林意的眉頭不自覺的皺了起來。

  都瀾看著林意點了點頭,輕聲接著說道:「他對我先祖說,任何種類的修行者,後天的力量都來自對天地的汲取,任何種類的修行者,都相當於是存儲力量的容器,就如同盛放炭火的火盆一般。無論是尋常修行者的經絡存儲天地元氣,還是他從食物之中汲取元氣存於血肉之中,本質都是相同。」

  林意的眉頭皺得更深了一些。

  在此之前,除了沈約和他之外,恐怕還根本沒有人知曉大俱羅的修行功法和從食物之中汲取元氣有關。

  「他對我先祖說,要想火盆燃得更旺,自然是要往火盆之中加入更多的炭火,只是炭火加得更多,自身燃燒也更猛烈,消耗也更巨大。他之所以壽元將盡,壯年早亡,是因為炭火燒穿火盆,氣機太過旺盛,精力看似無限,但身體內腑許多得不到休憩,就如夏蟬雖然熱烈,但鳴叫十幾天之後便亡。只可惜他到這時才想到這個問題,他對我先祖說,他起身於微末,幼時和少年時都和馬販為伍,識字甚少,看書不多,未明白有些修行的道理其實已經常見於古人書本上闡述的道理之中。修行者的感知雖然遠超於尋常人,但是尋常人壽命不如修行者,對於死亡的畏懼卻自然遠勝於修行者,那些無法修行的人依舊儘可能的追求天人合一,以微末氣機和天地相合,儘可能的延續自己的生機。斗轉星移,天地星辰變化,一年有春夏秋冬四季,天地循環復甦,都有冬寂夏隆之自然生養,人之氣機,自然也應該合乎天道,也應該有收有放,有潛有涌,有枯寒寂滅的休養生機,才能有更旺盛的熱烈萌發。所以古人所謂的冬藏夏養,其實在闡述尋常人的休養生息之道時,也闡述了修行者的天道。」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