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北魏遷都,都是基於各種考量的被迫之舉,雖然每次遷都都獲成功,令北魏的統治更為穩固和強大,但每次遷都之中,各種助力卻是難以想像,每次都有劇烈的動盪。

  北魏遷都平城之後,滅了北方諸多強敵,有如南燕、北燕、西涼、北涼、後秦等諸多勁敵,當時南燕、西涼等諸多國度的重鎧工坊在被滅之後也自然都歸入了北魏。

  其中「易雲工坊」就是南燕最優秀的重鎧工坊,到了此時,易雲工坊依舊是洛陽最主要的重鎧工坊之一。

  尋常重鎧雖然不像代表頂尖戰力的真元重鎧一樣管控嚴格,但別說能夠擁有數千件這樣的重鎧,哪怕是數十件想要一次性運送到疆域之外,也是極為困難。

  更何況逸山重鎧本身就是北魏慶雲真元重鎧的原型,其中許多部件甚至和慶雲重鎧通用。

  慶雲重鎧雖然在戰場上表現不突出,近年來已經逐漸被淘汰,而且也不再新制,但真元重鎧的諸多符文和構件,依舊屬於機密。

  當時面對林意和白月露等人的震驚,細封洪山卻是得意的一笑,原來這批重鎧是當年易雲工坊在遷都洛陽的過程之中得到。

  北魏遷都洛陽的過程之中,因為觸動了許多權貴的利益,逆反不斷,所以當時用法也是極嚴,平時或許只是監禁的罪名,在那數年恐怕光是斬首還不算,還會牽連親友。

  易雲工坊雖然早就歸了北魏,但最早並無清點庫存,當時坊主又有私心,所以庫房之中實則是堆積有數千具這逸山重鎧的,這些逸山重鎧在庫房之中堆積了數十年,間隔性的暗自出售掉一些,換取工坊的私利,這日子倒也過得滋潤,但到了遷都洛陽時,但凡這種重鎧工坊裝車運貨卻都是有清點清查,這殘餘的四千多具重鎧要是被清查出來,這窩藏了數十年,恐怕直接就被按個逆反的重罪,恐怕是滿門抄斬都算輕的。而且這數千具重鎧也不能傾銷在北魏境內,否則陡然出現這麼多重鎧,肯定也會被追查出來。

  平常的金窩窩,這時候變成了個分外燙手的山芋。

  原本按照當時易雲工坊的想法,是直接找個水泊直接沉了,但心中又有些不捨得,最終倒是一直關注南朝和北魏重鎧的細封洪齊得到了消息,將這些重鎧全部購得,用了數年的時間分批運送回了党項。

  等到北魏遷都洛陽之後,易雲工坊便心中大定,一是完成遷都之後,北魏皇帝安撫眾臣,律法反而寬鬆,二是這批重鎧在党項露面的機會反正就少,哪怕今後出現,也可以說是早年南燕時就已經賣入党項,所以這一筆生意令細封洪齊十分得意,不僅當年這一批重鎧的價格十分低廉,關鍵是解了易雲工坊的燃眉之急,到現在他暗中和易雲工坊也是成了朋友,多有交往。

  他現在收集到的一些真元重鎧如有部件缺失或是損毀,很多倒是易雲工坊幫忙尋找或者仿製,有些部件甚至送到易雲工坊去找人修復,再運送回來。

  這種原有部件的修復不屬於新造,本身就不會在北魏的製造名冊之中出現,倒是十分安全。

  當年易雲工坊暗中存留了這一批逸山重鎧,主要是這些步軍重鎧極有特色,足鎧之中雖然沒有大量運用彈性鋼,但是足底設置簧圈,而且前後兩片胸鎧和背鎧獨立拆卸,平時可以單獨託運,等到臨戰時又可以迅速裝配,所以平時急行軍,這支重鎧步軍也能跟上尋常步軍的腳步,又能隨時應對突襲。

  除了這党項境內罕見的四千重鎧步軍之外,細封洪齊的這四萬大軍里,還有五千強弓箭軍,這五千強弩箭軍用的都是細封氏獨特的強弓輕箭。

  這些箭軍使用的長弓要比一般的強弓更為強勁,但是箭矢卻更輕,每一次可以同時施射三到五支箭矢,這種施射且不論準確程度,每一次齊射都是可以用奢侈來形容,因為箭矢的消耗速度也是十分驚人,而每一支箭矢在党項這種缺少足夠良木的高寒凍土地帶就更為價格高昂。

  除此之外,這四萬大軍之中還配備了三名神念境的供奉,以及五名精於飛劍的承天境供奉。

  這些供奉都是在這些軍隊的原有配置之外。

  加上軍隊之中原有的六名承天境修行者,這支軍隊之中承天境之上的修行者數量一共達到了十一名。

  党項軍隊的修行者數量比例原本就比南朝和北魏的要少一些,但就以這高階修行者的比例而言,細封氏的這支軍隊已經足夠奢華。

  ……

  三頭細封氏的鷹隼在這片密林上空飛翔。

  這些鷹隼雖然單打獨鬥遠不如跟隨在林意身後的那兩名者母地蠟戰士的青烏,但党項的這些獵鷹天生就是為了戰爭用途,在發現敵蹤和示警方面受過更嚴苛的訓練。

  因為確定野利氏留存在天木息壤之中的軍隊已經根本不是精銳軍隊,再加上對林意和自己這支軍隊的力量的迷信,天空之中又有著這樣的鷹隼梭巡,所以行進在野利氏地盤的這些細封氏的軍士和將領都十分放鬆。

  「這麼陰冷,怪不得野利氏的人每年花那麼多錢買入地金龍。」

  天祁盛的身旁,一名滿頭細辮,連下頜的鬍鬚都編成了數十條小辮的粗獷大臉大漢騎在一頭黑色的騾馬上,啪嗒一聲,打出了一團火苗,點燃了一捲菸草,塞進了隨身帶著的煙壺裡。

  北魏和南朝的軍隊大多紀律嚴明,哪怕是高階將領在部下面前也不至於太過放肆,行軍途中更是有些不得不遵守的軍規,但党項的權貴在特權方面遠勝於南朝和北魏的權貴,他們平時的用度便十分奢靡,党項的普通民眾的吃穿恐怕比南朝和北魏相差許多,有些農奴和牧民的所需更是保持在極低的水準,數分之一正常南朝民眾的口糧而已。但党項的權貴平時吃食和用器卻是包羅萬象,不只是南朝和北魏的權貴用什麼,他們也有什麼,甚至南朝和北魏接觸不到的西域各國的稀奇玩意他們也有。党項權貴自幼所受的教誨也不相同,這種奢靡用度,在權貴之間反有攀比之風,也沒有任何一名王族會覺得不妥。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