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宋維揚肩上也扛著一把鐵鍬,笑呵呵的舉起來說:「出發!」

  劉子染學姐站在旁邊各種拍照,不出意外,她畢業後將進入報社當記者,或者是進入政府宣傳部門。關於復旦大學生志願活動的一系列文章,讓劉子染在盛海傳媒界小有名氣,《文匯報》甚至提前向她發出了實習邀請。

  不止是劉子染,志願者協會的其他幹部也得到鍛鍊和發展。

  比如去年寒假組織支教活動,報名者有48人,實際支教者只有23人。這些人分為六組,由社團報銷來迴路費,自己解決生活費,前往四所不同的山區小學支教。

  要事先做策劃和預算,要聯繫當地教育部門,要跟村民和幹部打交道,還要在山裡吃得了苦。每一個環節,都能鍛鍊志願者的能力和意志,當他們走出校園踏入社會,這些都是寶貴的經驗財富。

  還有這次植樹活動,100多號誌願者,分別前往公園、廣場、林場、烈士陵園、鐵路和河道沿線植樹。社團只提供樹苗,剩下的都需要各小組自己解決,不僅要聯繫植樹地點所屬單位,連鐵鍬都要自己想辦法去借。

  社團的大小幹部們樂此不疲,他們在服務社會同時,自身也受益無窮。

  「叮鈴鈴!」

  自行車鈴聲匯聚成清脆悅耳的曲調,宋維揚蹬著踏板在車流中前進,樹苗綁在屁股後面,車大槓上側坐著女朋友,大家一起唱著《陽光總在風雨後》高聲歡笑。

  一個小時過去,宋維揚來到火車站,招呼眾人下車。

  早就跟鐵道部門聯繫好了,大家先提著桶去接水。把自行車交給車站工作人員看管,然後抬著水桶、提著樹苗,步行40分鐘來到鐵路沿線的荒蕪路段。

  「就是這裡了!」

  鐵道部門也有參與,他們組織了50多個職工,跟復旦的大學生志願者們一起植樹。這事兒可以拿來宣傳嘛,拍照寫文章發機關內刊,順便再寄往報社露一露臉,政績說不上,反正能漲面子。

  「噹噹當!」

  林卓韻手執鐵鍬弄了好幾分鐘,只挖了個淺淺的小坑,甩著膀子說:「這裡的土好硬,地下全是石頭。」

  「我幫你刨。」宋維揚笑著蹲下。

  都是些大大小小的石塊,估計是當初修鐵路時留下的。宋維揚徒手刨了一陣,便讓林卓韻揮舞鐵鍬,兩人合作很快挖出個植樹坑。

  「不要把土踩得太緊,都板結了。」

  「水不能澆這麼多,會把樹苗澇死的!」

  「坑挖深一點,太淺了。」

  「……」

  鐵道職工里有懂行的,來來回回逡巡指導,而志願者們也嘻嘻哈哈的互相嘲笑。

  「哐哐哐哐哐!」

  復旦大學志願者協會的旗幟,就插在鐵路邊上,一輛火車駛來,旗幟迎著烈風飄揚。

  火車靠窗的乘客們,都用好奇的眼神看著他們。有看過志願者新聞報導的,見了那面旗幟,頓時把手臂伸出車窗揮舞,大吼道:「同學們,辛苦了!」

  「不辛苦!」

  「朋友,一路順風!」

  「哈哈哈哈……」

  鐵路沿線一片笑聲,臨近中午的時候,個個都又累又餓。

  大家拿出早就準備好的布單,鋪在地上當野餐布,又把吃的往上面亂扔。雞蛋、水果、麵包、饅頭、餅乾、罐頭……五花八門,也不分是誰的,反正拿到就吃,一邊吃東西一邊聊得熱火朝天。

  一個女生啃著果子站起來,笑著大喊:「同學們,我們分成兩組,來一場賽歌會怎麼樣?」

  「好!」眾人轟然響應。

  郊外的春天,歌聲飛揚。

  鐵道職工的領隊幹部,看著那一張張青春洋溢的笑臉,不禁感嘆:「年輕真好啊!」

  第215章 【張教授的疑惑】

  中國的MBA教育開始於1991年,在全國9所高校進行試點。

  1994年10月,中國MBA教學指導委員會成立,MBA教育在中國才慢慢變得正規起來。

  最近,國家經貿委和教育部經過溝通商議,準備面向國有大中型企業管理人員,進行在職MBA學生招生,並計劃實施MBA入學全國聯考。說白了,就是中央認為國企管理人員水平太差,想扔到學校里回爐深造。

  復旦MBA是中國開辦最早、最具品牌影響力的MBA項目,至少在90年代中期確實如此。

  教育部最近發了話,讓各大高校互相討論研究,商量一下怎麼搞國企管理人員的在職MBA教育。於是各種高校學術交流會就開始了,今天,中山大學派了個四人小組前來復旦管理學院。

  會議室。

  復旦教授申勇毅闡述總結國外MBA教育發展經驗說:

  「管理教育,是在西方工商界的推動下發展的。特別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美國企業的所有權和經營權明顯分離,對企業管理人員的需求迅速膨脹。特別是哈佛商學院的1949屆,可謂輝煌璀璨,走出了一大批著名的高端管理人才!」

  「到了80年代,由於日苯的迅速崛起,美國輿論把經濟不振的矛頭指向管理教育,美國MBA教育開始全面改革,我們國內現在就是學的美國改革後的那一套,當然,其中也結合了日苯的MBA教育優點。」

  「今天我想說的是法國MBA教育,它跟美國和歐洲其他國家不同。法國的MBA教育只有一個學年,入學者年齡必須是30歲左右,學生能在學校學到理論,也可以把他們過去的實際管理經驗帶進教室,這就實現了教學相長,學生和老師都在進步。」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