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全興大曲因為投資足球隊,已經賺翻了,其他人怎麼可能不眼紅。

  半個月前,蓉城那邊就新組建了五牛隊,也即是後來的蓉城謝菲聯,百分之百是被去年的「蓉城保衛戰」給刺激出來的。

  喜豐公司高層全票通過決議,立即派人打聽行情,然後大家都傻眼了。

  此時全興隊並不屬於全興大曲,而是全興大曲每年投資100萬,與西康省足球隊合作成立俱樂部的產物。說是投資100萬,但每年都在追加投入,去年以42萬高價賣掉馬明宇,又花200多萬從巴西引進3名外援,還叫囂著要投資上千萬修建訓練基地。

  足球是富豪的玩具,每年投100萬元只夠去打業餘聯賽。

  由於投資太大,楊信、鄭學紅和郭曉蘭都打了退堂鼓,陳桃卻很堅持。宋維揚為了照顧大家的想法,拍板決定先玩小的打乙級聯賽,第一年投資500萬元看效果。

  乙級聯賽此時尚屬於半職業性質,除了足球俱樂部以外,機關單位、企業學校都可以報名參加。1996年的乙級聯賽分為預賽、複賽和決賽三個階段,預賽屬於省市地區選拔賽,勝利者可以參加五大賽區的複賽。

  光是容平市這破地方,就有四支球隊參與角逐,分別為:市體委足球隊、輕化工學院足球隊、東方紅鍋爐廠(央企)足球隊和教育局足球隊。

  這四支球隊先在市里打業餘賽,冠軍才能夠參加省級選拔賽。

  不用說,肯定是市體委足球隊最厲害,年年拿冠軍,其他三支球隊純屬陪太子讀書。

  喜豐公司二話不說,就跟容平市體委簽訂合同,一次性支付10萬元把市體委足球隊簽下,然後以喜豐足球俱樂部的名義參賽。同時,俱樂部以高達50萬元的簽字費,買下津門二隊(甲A降級隊,降級後直接解散)的主教練。

  宋維揚返校前往盛海的時候,市裡的業餘比賽就已經打響,喜豐足球隊以絕對優勢碾壓對手,分別打出5:0、8:1和4:1的扯淡成績。等到3月初,喜豐足球隊前往省里參加選拔賽,第一場就大比分輸了,幸好第二場遇到弱雞找回臉面。

  第二場比賽剛結束,喜豐足球俱樂部的經理,就拿著鈔票找到自己的手下敗將,花3萬元高價買下對方的厲害門將。

  第三場更有意思,對手集體划水。比賽結束,喜豐俱樂部立即宣布買下對方的一名前鋒和一名後腰——對面是隔壁市體委的足球隊,沒想過能打進複賽,15萬元輕輕鬆鬆搞定。

  第四場開打之前,喜豐俱樂部再次發布消息,分別以20萬元、23萬元和25萬元的價格,買下三名甲A降級隊的邊鋒、前衛和前腰。

  人民幣玩家,至少省內選拔賽的對手們惹不起。

  四場比賽打完,喜豐足球隊實力大漲。一名甲A降級隊的主教練,三名甲A降級隊的職業球員,外加好幾個在乙級聯賽中表現出色的球員,這個陣容都可以拖去打甲B聯賽了,放在半職業的乙級聯賽純屬毆打小朋友。

  然而,喜豐足球俱樂部的買人之旅才剛剛開始。

  在正式參加乙級聯賽的複賽之前,喜豐足球隊已經在主教練的建議下,又花掉90萬元買來四名職業球員。

  中國足球的職業聯賽開始於1994年,滿打滿算也才兩年時間。由於去年的足球俱樂部一個個賺得盆滿缽滿,到了1996年突然就有無數企業進場,喜豐公司只是其中的一員。

  這些企業足球隊,最顯著的特徵就是:揮舞著鈔票打乙級聯賽,一邊打球一邊買人,用一到兩年的時間衝進甲B。

  比如深城金鵬足球隊,比喜豐足球隊早一個月成立,是中國第一個民營企業組建的球隊,喜豐足球隊算第二個。深城金鵬也是錢多,第一年進甲B,第二年差點進甲A——實際上是能打進甲A的,結果關鍵時刻遇到黑哨和划水,功虧一簣,氣得老闆把球隊賣給了紅塔山。

  好巧不巧,萬科的王石頭也在今年開始玩足球,同樣揮舞著鈔票到處撒錢。

  歷史上,今年乙級聯賽前三名全是新組建的「豪門」,冠軍為津門萬科,亞軍為深城金鵬,季軍為蓉城五牛,平均建隊時間不超過一年。

  哈哈,王石頭組建球隊的班底是津門二隊,但主教練張貴來被喜豐俱樂部提前挖走了。

  於此同時,喜豐公司派人前往陳桃的老家,跟當地鎮政府談打造藥材基地的事情。

  本來沒想搞多大,先期投資只有50萬元,找鎮政府簽山林承包合同即可。結果當地縣政府聞風而動,半賣半送把整座山都承包給喜豐公司,材料基地的預期規模擴大了兩倍有餘。

  陳桃抽空跑回去跟縣政府的領導吃了一頓飯,沒過幾天,鎮領導就進村給老村長做思想工作,陳實很快擔任村主任,並全權負責村里與喜豐公司的銜接。

  ……

  宋維揚剛剛返校那會兒,長虹的倪總終於發瘋了。

  由於股票大跌、庫存積壓,外加政府宣布要降低進口彩電的關稅,倪總終於咬牙虧本大甩賣。

  90年代的電視機行業本就暴利,長虹還屬於本土企業,生產、運輸和銷售成本更低。但倪總降價降到無法盈利的程度,進口彩電哪裡撐得住?價格懸殊將近一倍啊!

  TCL、創維和康佳等國產品牌立即跟進,這三位老總是同班同學,他們私下商量過了,長虹降多少,他們也降多少。

  面對兇殘的價格戰,不僅進口彩電品牌全線陣亡,國產小品牌也死了一大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