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謝扶疏將視線轉到了李令儀的身上,柔聲道:「你怎麼這個時候過來?」

  「想你了,便過來了。」李令儀望著謝扶疏笑道。

  兩人自離開京師,一路遊玩到揚州。原本打算長居雪園的,可是一路上的見聞讓她們動了別的念頭。官學日益昌盛,可學子的數量到底是有限制的。而私學,唯有大家族能有這個實力。為尋常百姓辦的學堂寥寥無幾,她們便興起了辦學堂的念頭。她們不差銀子,貧困人家的兒女能收便收。是了,在她們的和光學院中,女娃同樣能夠入學。

  和光學堂到現在,其實不過開設了數月光景。學堂中的夫子除了她和李令儀,還有從各處請來的學養深厚之輩。

  「這段時間你忙於學堂之事,都沒有好好陪我。」李令儀望了謝扶疏一眼,眸中帶著幾分哀怨。

  謝扶疏輕笑了一聲,她道:「我就算整日待在你身邊,你也會這般認為。」她伸出手指點了點李令儀的額頭,「你呀——」這兩個字出口,剩下的話到了喉頭便如煙消雲散了。李令儀抓住了謝扶疏的手,趁勢往她的懷中一靠,她懶洋洋道:「不止咱們這處,其他地方也開始興起辦學堂了。」

  「這是一件好事。」謝扶疏眯著眼應道。

  「只是有些百姓仍舊不能接受女娃入學。」李令儀蹙了蹙眉,略有些煩躁。這樣的事情在山村里見得太多了。那些人只想把男丁送入學堂,盼望他們能夠出人頭地,至於女娃則是留在家中幫襯著干粗活,到時候直接嫁了。

  「慢慢來。」謝扶疏撫了撫李令儀的面龐,她低聲道。別說是在古代這種社會了,她先前生活的地方不也一樣麼?這些事情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幾十年或者百年才能一點點改變觀念。讓他們識字開蒙,總沒有錯。

  「你說得對。」李令儀望著謝扶疏如星光璀璨的眸子,心念一動,湊近親了一口。她到底是皇家長大的,且是家中最受寵之人,下過民間,可並沒有接觸過太多此類的事情。

  「夫子,你們在幹什麼呀?」一道聲音從窗畔傳來。

  謝扶疏和李令儀嚇了一跳,轉頭一看,原是一個小娃爬到了窗台上,伸手摺那花枝。他見謝扶疏二人發現了他,趕忙從窗台下躍下,飛快地溜走了。學堂的窗台並不高,小娃兒跳下去也不會如何,謝扶疏課上提點了幾聲,總有幾個皮孩子不聽,便由著他們去了。

  在書院中的日子頗為平靜安定,不用為閒事憂心。她們定下來後,便往京中去了信。新帝是個寵妹妹的,她要辦書院,恨不得將翰林院中的一些老學究都給送過去,只不過被李令儀給拒絕了。新帝無奈,只能夠不停地送些好東西,甚至讓揚州附近進貢的物品,直接送一部分到李令儀那邊去。

  時光如梭,眨眼間便到了蟬鳴時節。

  書院中出了點小小的事情,不知為何,一個名為楚靜女的女娃沒再來學堂了。

  「楚四妞她爹娘要把她嫁給別人當童養媳嘞。」與楚靜女同村的娃兒說道。

  謝扶疏和李令儀二人面色俱是一沉,楚靜女如今不過八歲,怎麼就能嫁出去了?她們回想將女娃帶入書院的時候,那兩夫妻面上可是極為感激的,怎麼眨眼間,就到了「賣女兒」的地步?兩人對視一眼,李令儀道:「看來咱們得往楚家走一趟了。」

  謝扶疏頷首道:「正有此意。」楚靜女這個名字是她取的,在學堂的娃兒中,楚靜女最有天資,她又勤奮向學,深受院中夫子的喜愛。

  楚家位於村尾,有五個孩子,最大的那個十來歲已經自己出去謀生了,而最小的尚在襁褓中。楚家並不富裕,但是比起那些揭不開鍋的,已然好上很多。

  謝扶疏二人到楚家的時候,小小的楚靜女正抱著弟弟坐在門邊,楚家夫婦都在家,他們見到了謝扶疏,眼神猛地一個瑟縮,左右躲閃,就是不敢看。楚母一抹眼睛,淚水吧嗒吧嗒往下落。在楚家夫婦的身側,還有個十六七歲的少年,他握著拳,眼角有一大塊發青。

  「謝夫子,李夫子,是我二人對不起四妞!」

  「別急,您說說,這是怎麼回事?」

  「我說吧。」楚家的大郎開了口。原來是他在縣城與人結了仇,那人恰好是縣令的親戚,非要找他們家麻煩。縣令家裡有個傻兒子,他們便打上了他妹妹的主意。縣令沒有用什麼陰謀詭計,直接將東西抬到他們家中,說是這事情定下了。他們這些百姓,哪能做什麼反抗?「那些個畜生!」楚大郎咬了咬牙,顯然是恨極。

  李令儀聽完楚家大郎的話,面上一片陰沉,她轉向身後的十五問道:「江都縣的縣令是誰?」

  十五應道:「王賀,非世家大族出身,是前年才調到江都的。」

  「嗯。」李令儀頷首,她眯了眯眼,轉向楚家夫婦道,「此事你們不用憂心,我會解決。靜女跟我一道回學堂。」

  「可是——」楚家夫婦面上猶豫,他們道,「縣令勢大,二位夫子也只是弱女子,我怕縣令他們——」

  謝扶疏莞爾一笑道:「無妨,他們沒膽子來。」她轉向十五道,「十五,你喊幾個人在這看著。」別的事情她們可能解決不了,可由於縣令縱容親近之人作惡的事情,不過是小菜一碟。揚州早已經經過料理,州刺史以及官員都換了一批,就連那些大族都夾著尾巴做人。或許就是因為大族收斂,這新任的縣令才會如此膽大吧。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