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頁
沈潯蹙了柳眉,撇過臉去,極力掩藏面頰染起的緋紅,強自鎮定道:「阿兄休要胡言。」
沈溯見狀,心下瞭然。他拍了拍沈潯肩頭,柔聲道:「潯兒莫惱,你當知,阿兄惟願你,能得一人心,永不相離。」
翌日,兄妹二人隨崔鴛去了白龍寺。
溱國佛教興盛,崔鴛時不時會往寺中為家人祈福。白龍寺是國寺,沈潯自小便隨阿娘去過多回。
沈潯同崔鴛一道點香祈福,而後,崔鴛與白龍寺住持閒話,沈溯在一旁陪同侍候。沈潯得了空,去往寺中後院尋無門禪師去。
這無門禪師,乃沈潯少時相識。昔日沈潯博覽群書,亦閱過不少佛家經典,遇到不解時,便常常來寺中找禪師閒聊,請他指點一二。
沈潯步至無門宅院,只聽得院中傳來吟唱聲:「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閒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
沈潯駐足,在宅院門前聽了半晌,領略到句中深意,不由微笑,心道無門禪師還如昔時那般,灑脫自如。沈潯一面想,一面步至裡屋,抬手輕扣屋門,喚了聲:「無門禪師。」
無門聞聲停止了吟唱,開門一瞧,驚訝道:「呀,小阿潯!真是許久未見!」
沈潯進了屋,對著無門抬袖一禮,與無門相對跽坐。
無門替沈潯倒了一盞茗茶,笑道:「嘗嘗,雨前茶,可新鮮。」
沈潯回道:「多謝禪師。」
無門看著沈潯飲茶,拈了拈泛白的鬍鬚,說道:「難得小阿潯來見我,可是有何不解之事?」
沈潯端著茶盞的手微微一滯,繼而放下茶盞,望著無門,認真道:「不瞞禪師,吾確有一不解之事,欲問禪師。」
「哦?說來聽聽。」
沈潯面頰微紅,緩緩道:「吾,心儀一人。」
無門聽言,不由笑了:「是此人讓小阿潯困擾了?」
「一言難盡。」沈潯嘆道,「吾心儀此人,此人亦愛吾深切,一往情深,堅貞不渝。只是,此人經歷一樁異事,非世間常理能解。因這異事,如今吾與她二人身份頗為尷尬,若果真相守,恐世俗禮數難容。吾心下困惑難安,不知何從。」
沈潯說著頓了頓,望向無門,只覺心跳加速,連著聲音都微微顫了起來,「不知禪師,可曾聽聞,這世間有人能重來一世,連著年歲、樣貌都一道改變?」
無門聽著,並未答言。他平靜地看著面前的沈潯,只見她目光閃爍,一臉真誠。無門笑了笑,說道:「小阿潯,不若,先聽我說一段典故?」
沈潯一怔,繼而點了點頭,端坐靜聽。
「昔時,提婆多達之親弟,佛陀十大弟子之一阿難尊者,出家前曾心儀一女子。佛祖問他有多心儀?阿難說:『我願化身石橋,受五百年風吹,五百年日曬,五百年雨打,只求她從橋上經過。』阿難尊者為了那心儀的女子,甘願捨身棄道,甘受情劫之苦,不問回報,只求付出。」
沈潯低眸,似在思索,一時無言。
無門繼續道:「如若果真如你所言,心儀你的那人,重生一世,變了年歲和樣貌,卻依舊初心未改,愛你至深。此事比之阿難尊者願化身石橋守候心儀女子,同樣難能可貴。天地之大,異事諸多,豈是我等世人能夠參透。興許此人如今之身份讓小阿潯有些為難,但,人之外表,不過皮囊,此人之魂靈,從未變過。想必,小阿潯心儀的亦是此人之魂靈,二人魂靈相守,何以難容禮數?小阿潯有何顧慮可言呢?」
一席話,如醍醐灌頂。沈潯抬首,雙目清澈,眉眼帶笑,臉上亦不見了方才的煩憂。她起身對著無門恭敬地施了一禮:「多謝禪師,吾知,該如何做了。」
無門笑了,端起茶盞抿了一口,又吟唱了起來:「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閒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
作者有話要說:
佛教乃東漢末年傳入。白龍寺是杜撰,將「白馬寺」改了一個字。^_^
「春有百花秋有月」借用了宋朝無門和尚寫的詩句,禪意深厚,感興趣的小可愛可以自行搜索。文中禪師的名字亦用了「無門」二字,因著詩詞是無門和尚所作。
阿難尊者的典故,電影《劍雨》中有,那段對白是淡月很喜歡的一段,在此借用。
阿潯沒怎麼經歷過感情之事,說白了就是智商高情商低……┓(???`?)┏此篇也是過渡章節,在沈溯和禪師的「提點」下,阿潯會明白自己的心,那些曾顧慮的,也會放下。和沈溯的對話,阿潯會更加確定自己的愛意,和無門的對話,阿潯會明白,身份的顧慮可以放下。其實,本文也就是想講一個關於純粹愛的故事。
趙珚:阿潯潯休沐的第一天,想她。
第38章 相約
自沈潯與趙珚相認,他人面前,兩人仍同往常一樣,沈潯以太傅自持,趙珚以幼帝自居。只在獨處時,兩人才同上一世一般,言談自如。
這一日下了朝,御座之上的趙珚喚了聲:「太傅留步。」
沈潯轉身,進賢冠下一雙美目向趙珚望去,小巧耳垂下一雙玉珥璫隨著身形動作亦輕輕搖了搖。沈潯對著趙珚抬袖一禮,恭敬道:「臣遵旨。」
待一眾臣子出了殿門,趙珚這才從御座上走了下來,撩起面前的十二冕旒,笑盈盈道:「太傅,隨朕一同去御花園可好?」
沈溯見狀,心下瞭然。他拍了拍沈潯肩頭,柔聲道:「潯兒莫惱,你當知,阿兄惟願你,能得一人心,永不相離。」
翌日,兄妹二人隨崔鴛去了白龍寺。
溱國佛教興盛,崔鴛時不時會往寺中為家人祈福。白龍寺是國寺,沈潯自小便隨阿娘去過多回。
沈潯同崔鴛一道點香祈福,而後,崔鴛與白龍寺住持閒話,沈溯在一旁陪同侍候。沈潯得了空,去往寺中後院尋無門禪師去。
這無門禪師,乃沈潯少時相識。昔日沈潯博覽群書,亦閱過不少佛家經典,遇到不解時,便常常來寺中找禪師閒聊,請他指點一二。
沈潯步至無門宅院,只聽得院中傳來吟唱聲:「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閒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
沈潯駐足,在宅院門前聽了半晌,領略到句中深意,不由微笑,心道無門禪師還如昔時那般,灑脫自如。沈潯一面想,一面步至裡屋,抬手輕扣屋門,喚了聲:「無門禪師。」
無門聞聲停止了吟唱,開門一瞧,驚訝道:「呀,小阿潯!真是許久未見!」
沈潯進了屋,對著無門抬袖一禮,與無門相對跽坐。
無門替沈潯倒了一盞茗茶,笑道:「嘗嘗,雨前茶,可新鮮。」
沈潯回道:「多謝禪師。」
無門看著沈潯飲茶,拈了拈泛白的鬍鬚,說道:「難得小阿潯來見我,可是有何不解之事?」
沈潯端著茶盞的手微微一滯,繼而放下茶盞,望著無門,認真道:「不瞞禪師,吾確有一不解之事,欲問禪師。」
「哦?說來聽聽。」
沈潯面頰微紅,緩緩道:「吾,心儀一人。」
無門聽言,不由笑了:「是此人讓小阿潯困擾了?」
「一言難盡。」沈潯嘆道,「吾心儀此人,此人亦愛吾深切,一往情深,堅貞不渝。只是,此人經歷一樁異事,非世間常理能解。因這異事,如今吾與她二人身份頗為尷尬,若果真相守,恐世俗禮數難容。吾心下困惑難安,不知何從。」
沈潯說著頓了頓,望向無門,只覺心跳加速,連著聲音都微微顫了起來,「不知禪師,可曾聽聞,這世間有人能重來一世,連著年歲、樣貌都一道改變?」
無門聽著,並未答言。他平靜地看著面前的沈潯,只見她目光閃爍,一臉真誠。無門笑了笑,說道:「小阿潯,不若,先聽我說一段典故?」
沈潯一怔,繼而點了點頭,端坐靜聽。
「昔時,提婆多達之親弟,佛陀十大弟子之一阿難尊者,出家前曾心儀一女子。佛祖問他有多心儀?阿難說:『我願化身石橋,受五百年風吹,五百年日曬,五百年雨打,只求她從橋上經過。』阿難尊者為了那心儀的女子,甘願捨身棄道,甘受情劫之苦,不問回報,只求付出。」
沈潯低眸,似在思索,一時無言。
無門繼續道:「如若果真如你所言,心儀你的那人,重生一世,變了年歲和樣貌,卻依舊初心未改,愛你至深。此事比之阿難尊者願化身石橋守候心儀女子,同樣難能可貴。天地之大,異事諸多,豈是我等世人能夠參透。興許此人如今之身份讓小阿潯有些為難,但,人之外表,不過皮囊,此人之魂靈,從未變過。想必,小阿潯心儀的亦是此人之魂靈,二人魂靈相守,何以難容禮數?小阿潯有何顧慮可言呢?」
一席話,如醍醐灌頂。沈潯抬首,雙目清澈,眉眼帶笑,臉上亦不見了方才的煩憂。她起身對著無門恭敬地施了一禮:「多謝禪師,吾知,該如何做了。」
無門笑了,端起茶盞抿了一口,又吟唱了起來:「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閒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
作者有話要說:
佛教乃東漢末年傳入。白龍寺是杜撰,將「白馬寺」改了一個字。^_^
「春有百花秋有月」借用了宋朝無門和尚寫的詩句,禪意深厚,感興趣的小可愛可以自行搜索。文中禪師的名字亦用了「無門」二字,因著詩詞是無門和尚所作。
阿難尊者的典故,電影《劍雨》中有,那段對白是淡月很喜歡的一段,在此借用。
阿潯沒怎麼經歷過感情之事,說白了就是智商高情商低……┓(???`?)┏此篇也是過渡章節,在沈溯和禪師的「提點」下,阿潯會明白自己的心,那些曾顧慮的,也會放下。和沈溯的對話,阿潯會更加確定自己的愛意,和無門的對話,阿潯會明白,身份的顧慮可以放下。其實,本文也就是想講一個關於純粹愛的故事。
趙珚:阿潯潯休沐的第一天,想她。
第38章 相約
自沈潯與趙珚相認,他人面前,兩人仍同往常一樣,沈潯以太傅自持,趙珚以幼帝自居。只在獨處時,兩人才同上一世一般,言談自如。
這一日下了朝,御座之上的趙珚喚了聲:「太傅留步。」
沈潯轉身,進賢冠下一雙美目向趙珚望去,小巧耳垂下一雙玉珥璫隨著身形動作亦輕輕搖了搖。沈潯對著趙珚抬袖一禮,恭敬道:「臣遵旨。」
待一眾臣子出了殿門,趙珚這才從御座上走了下來,撩起面前的十二冕旒,笑盈盈道:「太傅,隨朕一同去御花園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