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她的邪,比黃藥師更甚。

  婠婠掐著嗓子道:“師父且等一等,徒兒換身衣服,梳洗完畢後再與師父一同走。”

  本性已經暴露了,再在黃藥師面前裝乖巧不諳世事的小徒弟便不合適。

  婠婠去衣櫃裡翻找衣服。

  少年的房間很考究,衣櫃裡衣服更是讓人眼花繚亂,婠婠選了件月白色衣裳,正欲去換時,發覺窗台下的黃藥師已經沒了蹤跡。

  難不成是她高估了黃藥師的忍耐,現在便丟下她不管了?

  想了想,婠婠又覺得不會。

  她的邪,從某種意義上來講,是投了黃藥師的脾氣的,畢竟黃藥師自己也是個怪人來著,有什麼可嫌棄她的邪氣與乖戾?

  多半是避嫌——哪怕他是背對著她的,可終究還是同處一間房子,他是能聽到她換衣服的聲音的。

  假正經。

  婠婠腹誹著,慢騰騰換了衣服,磨磨蹭蹭對鏡理妝,弄完這一切,她才打開房門。

  外面的人已經被黃藥師料理過了,東倒西歪地躺在地上不斷呻/吟著,原來對她下手的少年,此刻也不知所蹤。

  想來是見識過黃藥師的武功後,慌不擇路忙著逃命了。

  婠婠笑了笑,穿過哀嚎的人群,走出房門。

  院子裡的守衛也被黃藥師一併清理了,一路暢通無堵,府門外,黃藥師負手而立,玉簫垂著流蘇。

  婠婠道:“師父,咱去哪?”

  黃藥師斜了她一眼,道:“你想北上?”

  婠婠笑眯眯道:“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她的本性暴露的很徹底,再去裝歲月無憂愁的少女就有些違和了,這麼好的環境擺在這,她不去做一番事業,委實可惜了。

  “漢人勢弱,韃子猖獗,凡我華夏子民,個個都可應勢而起,蕩平亂世,重建昌明。”

  黃藥師冷笑道:“你想做第二個武則天?”

  “師父,你這句話就埋汰人了。”

  婠婠看著黃藥師,笑眼彎彎。

  她還是翻了史書才知道,她那奪了大唐江山的徒弟戰績並不光彩,不過是占了第一位女帝的名頭罷了。

  外戰丟了大片疆土,內鬥搞得人心惶惶,若不是大唐的底子厚,又有天降紫微星李隆基橫空出世,只怕這漢人江山便交代在她徒弟手裡。

  可惜那紫微星前期當政與晚期執政完全是兩個人,一手將大唐推至頂峰,也將大唐送入地獄,好好的半年時間就能解決的安史之亂,硬生生被他打了八年。

  也就是唐朝家底厚,經得起這麼折騰,換了其他朝代,早亡國了。

  早知如此,她該多叫她徒弟向李世民學習的。

  她的徒弟及不上李世民,與她相較,也算不得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畢竟她在唐初,是一個連李世民都頗為敬佩的人物。

  婠婠道:“李世民有一句話說得好: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武則天的例子,倒是告訴了我不少東西。”

  黃藥師眯眼打量著她,道:“口氣不小。”

  婠婠笑了笑,不置可否。

  不是口氣大,是這個時代的人,真的太菜了。

  竇建德李密宇文家族那幫被李世民寇仲打得滿世界亂竄的人,若是生在這個時代,必會感動得淚流滿面。

  更別提她了。

  婠婠問道:“師父是與我分開去桃花島,還是與我一同北上?”

  若是在以前,她覺得以黃藥師的脾氣,多半會把她丟在路上不管不問,但經歷了今日的事情後,她對黃藥師的孤僻印象徹底改觀了。

  黃藥師此人看似放蕩不羈,不尊世俗禮法,但忠孝乃大節,他最是推崇,更念著什麼一日為師終身為父的道義,要不然,也不會跟了她一路,在這種複雜環境下救了她。

  只是黃藥師雖推崇忠孝,可不知在鬧什麼彆扭,就是不肯干涉戰事,叫人有些摸不著頭腦。

  想了想,婠婠覺得是黃藥師多是被大宋皇帝傷了心——黃藥師不僅武功高,才學更是一等一的好,年少闖蕩江湖之際,或許一腔熱血向大宋天子提過建議。

  然而大宋內部早已腐朽不堪,持才曠物的黃藥師註定不被重用。

  又或許是黃藥師曾想過力挽狂瀾拯救萬民,而百姓的反應傷透了他的心,讓他寄情山水與武功,再不理王朝更迭的慘劇。

  斟酌片刻,婠婠道:“民族危亡,匹夫有責,拯救的不是這個爛到骨子裡的朝代,更不是愚昧無知的刁民,而是那些生性善良,卻被人欺辱到家門的漢人。”

  “師父若不想去,我便一個人去。總之,我才不要活得悄無聲息,死也死得無人知曉。”

  其實世人對魔門有誤解,認為魔教的人都是一些霍亂天下之人。

  魔教才不是這樣,他們只是瞧不上那些滿口仁義道德的虛偽小人。

  世人為儒家所累,他們追求真性情,愛得痛快,恨也徹底,若是得了天下,也會為萬民謀福祉。

  畢竟一個不以百姓為先的朝代,是存活不了太久的。

  不知過了多久,黃藥師道:“我陪你一起。”

  天邊月色皎皎,黃藥師半斂著眼瞼,神色淡淡。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