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養男人哪有咱們湊在一處有意思?」清梨沖她眨眨眼,瞥了眼炕桌上擺著的匣子,見裡頭滿滿當當一沓信件,信封上都是「額娘親啟」。

  清梨一揚眉,問:「皎皎來信了?她可有說什麼時候回來?」

  「信里倒是沒說,不過我看今秋是懸了,再等吧。」娜仁長長地嘆了口氣,吹乾了墨痕,將信折好塞進信封里。

  清梨道:「這丫頭可別不回來了,就把我和她願景姨母吊在這裡,不上不下的。我連換妝的法子都尋好了,身份也預備得妥妥,南方大族之女,閨中時素有詩名,早年出家做女冠,孤身未嫁,雲遊四方。若是這邊差不多,我隨時就還俗了。」

  以她如今在南邊的勢力,想要給自己安排這樣一個身份並且落實倒是不難。

  娜仁想了想,問:「京中認識你的人可不少,你確定那換妝的法子靠譜?還有,你怎麼不乾脆就一直出家了,按你這說法,出家幾十年的人了,匆匆還俗不合常理啊。」

  清梨就笑了,「我這不是割捨不了牛肉和黃鱔嘛。換妝的法子定然靠譜,如你說的,認識我的那些人如今還活著幾個?除了沒了的,多半也都老了,輕易不出門子,身份又懸殊,哪能見到我?我再稍稍改換下容顏,便無甚怕的了。」

  「那就好,你可別把皎皎拉下水。」娜仁道。

  清梨眨眨眼,登時眼角便泛起了淚光,如點點碎玉落珠掛在眼角,欲落不落,一面輕輕抽泣,一面捂著心口道:「相識多年,我今兒算是見識到你的偏心了……」

  「別演!」娜仁一把糊在她腦袋上,「一把歲數了,正經點吧。」

  正如娜仁所猜測的,皎皎直到季秋時分,最後一封書信傳來,其中才說她已經動身回國,約莫臘月前能歸家。

  在她到家之前,康熙再次給了他這一二年受了不少打擊的兒子們一點甜頭。

  大阿哥與三阿哥自然不被算在此列,仍然掛著可憐兮兮的貝勒頭銜,除他們以外,四阿哥、五阿哥都晉了親王,七阿哥、十阿哥得了郡王,九阿哥、十二阿哥、十四阿哥封了貝勒。

  同時,一直居住在鍾粹宮後殿的戴佳氏被晉封為嬪,雖然沒有賜寶印封號行冊封禮,好歹也是個嬪位了,份例跟著漲了上去,好歹也算在宮裡混出頭了。

  戴佳氏對此倒是不大驚訝,平靜沉穩地接了旨,定貴人卻比她還要歡喜,拉著她溫了酒,絮絮叨叨說了許多話。

  七阿哥升了郡王,十二阿哥得了爵位,戴佳氏又被封為嬪主,都是值得歡喜的事。

  她全無分毫落寞,只為戴佳氏歡喜,如此心性,也是十分難得的。

  佛拉娜對此頗有些唏噓感慨,言罷用了半碗茶,忽地又說:「可當年再是交好默契,以為交了心的人,總還是會有漸漸走遠的。」

  娜仁抬頭看了她一眼,想了想,道:「本就不是抱著真正交心的想法走到一起的,又何求能夠一生為知己呢?」

  這是大實話。

  佛拉娜聽了,忍不住輕笑,似有落寞,又似是嘲諷,「可不是嗎。不說這個了,太后七旬大壽,打算送些什麼?」

  「繡了一部《金剛經》,繡在屏風上。」娜仁說著,心有餘悸,「繡得我眼睛都要瞎了,佛經里的字為什麼都那麼生僻難認還難繡!」

  佛拉娜:「你這不是明擺著為難自己呢嗎?……不過太后定然會喜歡這一份禮物。這闔宮裡,除了太后,想來也沒人能叫你用這一份心了。」

  她有些酸溜溜地說著。

  娜仁嘆了口氣,面帶惋惜,「若不是晚生幾年,有這待遇的和該是我啊!」

  想起這位娘家夫家混亂的輩分,佛拉娜嘴角輕輕抽搐兩下,沒說什麼。

  皎皎正好是在臘月里回京的,彼時京中寒風正盛,娜仁拉著寧雅在宮裡快快樂樂地啃羊蠍子,咸香適口的湯鍋里滾著蔬菜並幾樣菌菇、豆腐。

  猛地聽到響動,回頭看到是皎皎拖家帶口的,娜仁第一反應不是驚喜,而是吃獨食被抓包的慌亂。

  但她很快反應過來,理直氣壯地想:反正皎皎回來之前只說近日到,又沒說是今日到,她也不知道皎皎究竟哪天回來。不算吃獨食,絕對不算。

  於是皎皎一家兩口入內之後,娜仁頗為淡定地喚他們起身,然後喊人添了兩副碗筷來,問:「柔維沒回來嗎?」

  皎皎笑道:「她忙著呢,怕是回不來了。」

  「哦。」娜仁也就是隨口一問,心裡多少有點底了,叫二人落座,又問:「給太后和你汗阿瑪請安過了嗎?一路回來還算順當嗎?走水路還是走陸路……」

  她絮絮問了許多,皎皎耐心地一一仔細回答著。

  果然,知道她這次回來就不打算走了,太后和康熙都很高興,但見柔維沒回來,不免又多操了許多心。

  太后是看得開的,私下還是不免悄悄問娜仁:「柔維是這回不回來,還是以後都不打算回來了?她今年才多大呀,皎皎放她一個人在外頭放心嗎?」

  「柔維是經過風浪歷練的,您就放心吧。」娜仁道:「皎皎是她親額娘,還能害了她不成?以後會回來的吧,她阿瑪額娘還在這邊呢,總不能拋開不管了。」

  雖是這樣說,其實她心裡也有點沒底。

  但在太后這,她也只能這樣說了。

  太后嘆了口氣,喃喃道:「也好,不回來也好。」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