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你也不用這般害怕,」劉老頭兒終於察覺到了同伴的異樣,笑呵呵在他手上推了一把,「這都是過去的事了,可能幾百年幾千年了,現在哪裡還有這樣違背倫常的規矩呢?你家兒子,雖然不像劉錚這般,但我看他對你也是好的。再說了,現在誰敢做這樣的事,那是要被唾沫淹死的,官府也不會放過他。」

  說到這裡,他將腿上的羊毛氈朝上拉了拉,默默地對著田野另一端,那一大片綿長起伏的宅院嘆了口氣,聲音忽然低了幾分,「家裡的房子舊了,劉錚要造新房,說人多嘈雜,一家老小又要擠到偏房去住,他怕我這半年住得不舒服,所以要將我暫時送到章家莊休養半年,等房子造好了,再將我接回來。」

  ------------

  第二章 告別

  普濟堂章家建的一所養病坊,就坐落在章宅裡面,專門用來收留那些孤苦無依的可憐人。

  「凡民有單老孤稚不能自存,則贍給衣食,每令周足,以終其身。又於家中置普濟堂,孤幼有歸,華發不匱,若終年命,厚加料理。」

  據說,這是章家大老爺章天一留下的臨終遺言,他和弟弟章生一因為年輕時便出去打拼,忽略了留在家中的老父,以至於老父重病之時都無人在床前盡孝。所以章家發達後,兄弟二人很是憐老恤幼,平時對遠近的村民就多有布施,章天一去世前,更是抓住弟弟的手,讓他建一座養病坊,收留老苦之人。

  他還立下了規矩:每人每天早晚吃稀粥,中午吃乾飯,每天定量是白米八合,鹽、菜錢兩文,肉五文,午飯有蔬菜,初一、十五兩天有豆腐皮等菜。每逢端午、中秋,各領賞錢二十文。端午節後領席、扇錢三十文,冬至後領柴錢十五文、布襖錢一百文。老民病故,給棺材、安葬錢三千文。

  如此豐厚的待遇,所以,在普濟堂建好後,方圓百里吃不起飯的人都過來了。後來,因為來的人實在太多,莫說普濟堂,就是整個章家都招待不下,所以,章家現在的當家人,也就是二老爺章生一才重新立了規矩,只允許六十歲以上,無人照拂的老人進入普濟堂,凡是年力尚壯、能謀生的一概不收。如此一來,才止住了這前撲後擁的勢頭,也讓普濟堂真正在章家的地盤上建立了起來。

  劉錚曾經帶他爹來過普濟堂一次,那時劉老頭兒還能走路,而劉錚正在章家幫工,所以趁劉老頭兒來給自己送飯,便帶著他四處轉轉,參觀了一番這座遠近聞名的章家大宅,父子兩人也在無意間踏足到普濟堂的地界。

  那時普濟堂里正在放飯,白花花的米飯比劉老頭帶來的粟米聞起來香得多,再配上新鮮的肉和菜蔬,看上去著實誘人。劉老頭兒看得愣住,拉住兒子問,「以前只是聽說,沒想百聞不如一見,這普濟堂里的飯食竟真如傳聞一般的好。」

  劉錚沖他爹笑,「逢年過節比這還要好呢,殺豬宰羊的都有,咱們一年到頭都不見得能吃上這樣的一頓飯。您老還沒看過他們住的地方呢,兩人一間大屋,裡面各色陳設一應不缺,鋪在床榻上的褥子都有三層厚,用的都是好棉,莫說現在,就是寒冬時節睡著也不冷。」說完,他輕輕一撇嘴,「爹你也不想想章家是什麼人家,這全國上下的瓷器基本都出自他家那些口大窯,連官窯燒出來的貨都比不過他們家。對了,聽說老佛爺的壽誕,專門指定要用他們家的瓷器布置,這等尊榮,豈是一般人家能比得了的?」

  劉老頭兒呵呵地笑,「也是,咱們普通人家,能吃飽就不錯了,哪曾見過這樣的世面,不過,」他話鋒一轉,手指搓弄著衣角,「只是這裡吃住雖好,可金窩銀窩總也不如自己的狗窩,在自個家待著,哪怕日子過得苦,心裡卻也舒坦。」

  「那是。」劉錚將目光投向遠處,眼珠子裡閃動著一抹旁人看不透的光,許久之後,他才將那縷目光收回來,拇指和食指反覆摩挲著,「也住不進來不是,您老兒孫俱全,就是想來普濟堂也不會收的。」

  ***

  劉老頭兒最終還是住進了普濟堂,他本來是不符合條件的,但劉錚託了人在章家二老爺面前求情,這才網開一面讓他爹住了進去。

  離開家那天,吳老漢去送行,劉老頭坐在板車上,腿上還蓋著那塊羊毛氈。看到處了一輩子的老友,劉老頭忽然就濕了眼角,劉錚在一旁怎麼勸都勸不住。

  「又不是不回來了,我等著你啊。」

  吳老漢的聲音也有些嘶啞,他忍了一忍,才沒在兩人面前滾下淚來。普濟堂是好地方,老劉頭去那裡是享福的,他怎麼都不能哭著為老夥伴送行,就好像他要一去不復返了似的,多不吉利。

  劉老頭沒做聲,只向他揮一揮手,意思是讓他不要牽掛,然後就被劉錚推走了。吳老漢站在原地目送,他看著那輛「咯吱」作響的板車穿過原野曲折的小道,駛向對面章家的大宅,心中忽然翻滾起一股說不清道不明的感覺。

  宅子上方炊煙寥寥,可是和宅子後方深山中騰起的那片濃煙相比,它簡直就像一淙清澈的溪流。

  那是章氏窯廠的所在地,它建在一片山坳中,遠遠看去像個長圓體,占地近萬頃,窯工兩千餘人,常年瀰漫著窯囪中冒出的煙火。雖然現在已經到了夕陽西下的時候,窯工們卻依然有條不紊地工作著,拉坯,吹釉,勾線、染色,一直到燒制。他們共同組成了一架龐大的機械,環環相扣,缺一不可,為這逐漸走向衰敗的王朝貢獻出歷史上最後一點輝煌的印跡。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