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據臣所知,趙大人當時在向英王遞交國書的時候,由於只列了肖大人的名字而沒有介紹他的職務,肖大人便從此懷恨在心,認為趙大人是故意讓他在洋人面前出醜,甚至還因此事上書朝廷要求回國。趙大人的無心之失,竟然為自己招惹了如此禍患,臣實在是為他不值。」

  群臣中有人為趙文安辯解,遂招來一片附和之聲,肖雲生的臉一下子漲得通紅,瞪了那人幾眼後,又看向簾幕後的太后,支吾道,「臣......臣......」

  「行了,肖大人也說了太久了,想必也口乾舌燥了,哀家一會兒還要去養心殿,把後面的時間留給其他愛卿吧。」

  肖雲生收了聲,恨恨地站到一邊,只用眼角狠狠地剜了趙文安一眼。雖然方才他一直沉默著沒有為自己辯解一聲,肖雲生卻更恨他了。

  他不說話,卻比說話的人可惡百倍。

  「臣有事啟奏,」趙文安等朝臣們安靜下來,才走到乾清宮的正中間,聲如洪鐘,一字一句,「臣懇請試辦輪船局,成立此局的目的是為了承運漕糧和與洋商分利,翼為中土開此風氣,漸收利權,庶使我內江外海之利不至為洋人盡占,其關係於國計民生者,實非淺鮮,冀朝廷准許。」

  「准了。」

  過了片刻,簾幕後傳出這兩個字。

  ***

  出了乾清宮,趙文安就加快了步子,他知道若是稍微慢一點,就會被後面那一幫急著向他討教輪船局事宜的大臣們追上,可是現在,他有一宗更加重要的事情要做,實在沒有時間在此多做耽擱。

  今天的風似乎颳得格外的大,撲在臉上,瘋狂地像刀子,好在趙文安平日多有保養,所以即便面對狂風,依然步履如飛,身形不亂。

  前方宮宇的拐角處有什麼東西閃了一下,又躲到了後面,趙文安看到了,卻沒有做聲,只目不斜視地朝前走,就像什麼也沒有看到一般。

  「趙大人,」走近的時候,一個聲音從旁邊傳來,很小,幾乎被北風撕成了碎片,「趙大人,奴婢......奴婢季梅奉皇后娘娘的命令,在這裡守候大人。」

  趙文安停下步子,扭頭朝身後看了看,見四下無人,這才看了一眼那個蜷縮在陰影中瑟瑟發抖的身影,又將目光調轉過來,用輕不可聞的聲音道,「皇后娘娘為何派你來找我?」

  季梅的聲音顫了一顫,這次,不是因為呼嘯的狂風,而是源自她自己內心深處的恐懼。

  「皇后娘娘讓我......讓我告訴您,皇上他......他病得蹊蹺,這病,是任何大夫都醫不好的。皇后娘娘還說,請大人一定想個法子,找人......找人來治好皇上的病......她一定會銘記大人您的恩情,至死不忘......」

  這話讓趙文安身子一凜,他想到了皇上這次可能病得不輕,也想過他得的病也許是不能對外言明的,可是獨獨沒想到皇上得了一種任何人都醫不好的「怪病」。

  「皇后娘娘為何認為皇上的病無人能醫?既然無人能醫?我又為何能找人將皇上的病治好?」

  他沖季梅問了一句。

  ------------

  第十三章 稻穗

  「皇后娘娘說大人您博聞多識,年輕時遊歷四方,所以......所以說不定能有一些克制此病的法子。」季梅忽然朝身後看了一眼,她似乎聽到了一些聲音,在那口金光閃閃的太平缸的後面。

  「皇上他得的到底是什麼病?」趙文安又一次壓低了聲音。

  季梅哆嗦了一下,兩個眼睛有些發直,像是陷入了回憶之中,「萬歲爺他......他身上長滿了稻穗似的東西,密密麻麻,從頭到腳......」

  趙文安身子一凜,聲音頓時繃緊了,「稻穗?」

  「是的,而且每一顆『稻穗』中都有......都有......」

  季梅的話沒有說完,因為太平缸後面忽然撲出兩道人影,一左一右將她挾制起來,其中一個還拿了塊白絹堵住了她的嘴。

  「私會朝臣,你的膽子可真夠大的,老佛爺早知道你和你那位主子不安生,所以才讓我們盯住你,果然......趙大人,叨擾您了,這婢女已經瘋了有些時候了,她說的話您一個字也不要信,我們先將她帶走了。」

  還未容趙文安說出一個字,那兩個太監就將「唔唔」直哼的季梅架走了,兩個男人將一個瘦小的女人夾在中間,幾乎將她抬了起來,走得自是飛快,在前面的宮門處一轉,便不見了。只留趙文安一人站在依然在、狂暴呼嘯的北風中,腳上像掛著千斤重的石錘,久久都未能挪動一步。

  「趙大人......趙大人......可讓我們一頓好找......」

  後面傳來了幾聲呼喚,趙文安這才意識到自己的身體已經被風吹得有些發麻,他一怔,旋即轉過身,又一次快步朝宮外走去。

  轎子還在東華門外等著他,管家周培見趙文安過來,忙掀開轎簾,一邊沖他道,「老爺,今天倒是早,那咱們就按原計劃行事?」

  趙文安點了點頭,遂抬腳上了輦轎,周培遂沖那些轎夫們吩咐了一聲,幾個人便抬起轎子,朝著北邊去了。

  ***

  青塔胡同像條游蛇似的,蜿蜒在一爿爿四合院中間,路是一塊塊尺許見方的青石板嵌的,走在上邊,鞋底和心底都是幽涼的。

  之所以叫青塔胡同,是因為矗立在胡同中的一座八角七重檐青磚古塔,據說,這座塔是元代名臣耶律楚材的老師,金元之際的高僧萬松老人的葬骨塔。萬松老人塔的精確塔齡已不可考,但根據推斷,至少在五百年以上。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