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可想而知,崔家對考科舉是有多執著。

  如今擺在崔洛面前的,只有一條路。

  那便是登科!

  作者有話要說:  文文會參加『我和晉江有個約會』的活動,關鍵要靠營養液的灌溉,所以.......聰慧如你們,一定懂我的!

  第10章 糾紛

  崔洛到了老太爺的書房,見他正在練字。

  碩大的雞翅木的長案上橫鋪著澄沁堂的白紙,還有翠玉的筆山和青瓷水洗,老太爺拿著伏虎瑪瑙的鎮紙蓋住了紙張,開始運筆。

  老太爺未曾抬頭,就道:「回來了?」

  崔洛上前,自覺的給老太爺研磨,看了幾眼他的字跡,回道:「恩,孫兒回來了。昨晚姑父回府,留了孫兒一宿。所以才回遲了。」

  崔洛很懂事的樣子,讓崔老太爺微微動容。他停下了筆,紙上是『天道酬勤』四個楷體大字。

  這也正是他想對崔洛所說的話,他是過來人,怎會不知道科舉之路有多艱辛?

  但即便如此,崔洛也必須按著這條路走下去。

  崔老太爺雖然不善科舉,但寫了一手好字。崔洛注意到他握筆的那隻手上,食指和無名指上繭子凸出,一看就是曾經長期練字所致。

  她有些感慨,十年寒窗苦讀的人又何止崔老太爺一人,但最後能在金殿傳臚的卻是寥寥無幾。就好比是過獨木橋了,皆是剩者為王。

  崔老太爺將毛筆遞了過來:「寫幾個字給我看看!」

  原來是想考她!

  要想考科舉,寫字是第一關。崔洛第一世時為了練就一手好看的毛筆字,不知道消耗了多少精力。

  她不會旁的字體,只會這個世界讀書人常用的館閣體,又或者稱台閣體。

  「是,祖父。」

  崔洛應下,接過筆,在『天道酬情』下面,寫了幾行小字,取的是《中庸》中的開頭一句「天明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

  她的館閣體算不上秀氣,但很工整清潔,與一般男子的筆跡很不同。看著非常舒服利索。

  崔老太爺捋了鬍鬚點了點頭,對崔洛的字還算滿意,而且科考時,不宜用旁的字體,閱卷官員可沒那個耐心看草書。整潔清晰是關鍵。

  「是誰教你識字的?」

  崔老太爺心中難免想起他的兒子崔范。洛十娘是個不識字的婦道人家,那麼崔洛的字只能是崔范所教。

  其實,原主根本不識字,崔洛是第一世來到這裡時,自己琢磨出來的。當初為了練毛筆字,手上不知道起了多少水泡。熬了整整兩載,才能寫出一手秀麗的字出來。

  崔洛卻道:「是爹在世的時候教我的,爹還說讓我多讀書,將來崔家還得靠我。」她知道如何能哄的祖父高興。

  崔老太爺沉默了片刻,之後深吸了一口氣,他自己轉移了話題:「你姑父昨日可曾說過什麼?」崔老太爺又問。

  承恩伯府出了一個顧貴妃,家族殷實勛貴,崔家的女子能嫁到承恩伯府算是高攀了。

  崔洛很清楚,老太爺很在意這門姻親。就算崔洛今後萬幸入仕,沒有靠山也是走不長遠的。

  這就是現實。

  而承恩伯府就是崔家最大的靠山了。

  崔洛如實道:「姑父不曾說過什麼,只是這次能入晉江書院進學,是該好好感謝姑父牽線。」

  這件事只是崔洛猜的,而且她也猜中了。

  崔老太爺愈發的欣慰,連連點頭:「難得你有這份心,入學之後一定不能辜負了這個機會。書院的老夫子可是翰林院裡出來的,桃李滿天下,能得他提點一二,也夠你細細雕磨的了。」

  崔洛輕『恩』了一聲:「祖父說的是,孫兒記住了。」

  那位老翰林,崔洛彼時也聽說過,致仕之後,就在家中開了私塾,甚至於不少官員也將家中的適齡的子嗣送過來,看重的就是老翰林的名聲。

  不過,一個耳順之年的老頭......聽他講課?

  崔洛其實並不怎麼期待。

  祖述堯舜,憲章文武,真正的東西還是要靠個人的領悟。

  這時,外面常嬤嬤求見,小廝直接就帶了人進來。

  常嬤嬤先是看了崔洛一眼,這才對崔老爺子道:「老太爺,老夫人摔了一跤,您快過去看看。」

  崔洛一愣,祖母怎會好端端的摔跤?她記得祖父和祖母的身子都很硬朗,前兩世,她死的時候,兩位老人還健在。

  又看常嬤嬤的表情,好像不太對勁。

  崔洛便和崔老爺子一道去了老太太所居的尚秋閣。

  原先崔家還有幾房姨奶奶,後來被崔老太太弄到莊子裡去了,畢竟沒有哪一個正室能真心容得下偏房。

  加之,那幾房姨奶奶並無所出。崔老太太已經到了這個歲數,就將幾人送到莊子裡眼不見為淨。

  崔家的府邸還算體面,單單是尚秋閣就有正房四間,前檐抱廈兩間,最外側設有暖閣。

  崔老太太就住在正房中央的那間。

  一個總角的小丫鬟見崔老爺子和崔洛過來,忙掀開了厚布帘子:「老太爺好,少爺好!」

  崔家下人的數量不算多,有好些小丫鬟都是剛買回來的,老太太養在身邊,打算調教好了,等上幾年,送到崔洛院子裡伺候的。

  裡屋很安靜,崔洛看見了柳姨娘和崔倩立在床榻邊,神色焦慮。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