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頁
直到謝五郎發出一聲「嗯」時,她才驀然回神,想起這是謝五郎,非尋常同僚。這可是一隻修煉成精的狐狸!
她心中正忐忑時,謝五郎淡淡笑道:「大漠孤煙直,若有機會,倒是想親眼見一見無垠之漠。」說到此處,他輕輕地嘆了聲,面容無端端地添了幾分落寞孤單,真真是讓見者心疼。
之後,謝五郎離開了煙華樓。
從頭到尾,竟是半點要求也沒有提。
崔錦只覺古怪,這樣的謝五郎太不像謝五郎了!她想,興許謝五郎的後招在後頭,他定不可能這麼好心告訴自己方法的。
只不過之後幾日,崔錦在朝中見到謝五郎時,他也不曾有任何特別的表現,更不曾讓人來攔她擄她,他安安分分的,仿佛那一日在煙華樓當真僅僅是同僚之聚。
阿宇說道:「大姑娘,謝家五郎似乎與以前有些不一樣了。」
崔錦沉思片刻,說道:「謝五郎的心思難測,我竟不知如今他到底在想些什麼。」
阿宇笑道:「興許謝家五郎真變了。」
崔錦說:「變也好,不變也罷,我們這邊以不變應萬變。我讓你準備的東西都備好了麼?」
阿宇正色道:「大姑娘吩咐小人辦的事情,小人自是不敢馬虎。消息已經傳出去了,現在整個燕陽城都曉得大姑娘要與濟城李氏的嫡長女在醉仙居共賞煙火。」
崔錦頷首。
「嗯,你做得很好。」
從未見過任何女眷的巫女來了燕陽城一月有餘,如今頭一回見的卻是濟城李氏的嫡女,便十分值得深思了。濟城李氏的嫡女可與一般的世家嫡女不一樣。
在這個講究女子賢惠的時代里,崔錦就著實是個異類。
而在崔錦之前,燕陽城也有過不少異類,比如長公主,再比如濟城李氏的嫡長女李傾。
長公主乃皇帝的胞妹,自小受萬千寵愛於一身,格外離經叛道,而先帝寵著她,先帝去後當今皇帝繼續寵著。長公主好男風,至今為止,駙馬已經換了七位,更別說私下裡有多少面首了。曾有御史大夫上奏摺提起長公主的作風,皇帝雖明面讓長公主收斂了,但實際上也只是小懲罰,由此便看出了皇帝對長公主的態度。連著幾次後,御史大夫索性眼不見為淨了。
而這濟城李氏的嫡長女則是打小脾性便與尋常貴女不一樣,她喜愛習武,又能說會道,七歲那年在林中遇到大蟲,僕役侍婢都嚇得不輕時,她一個小姑娘竟毫不畏懼地上前,像是哄小貓那般,將大蟲哄得服服帖帖。自此,李傾便愈發熱愛習武,甚至生出了奈何女兒身的感慨,這大抵也是至今為止李傾年已二十二卻沒人敢上門提親的緣故。
李家頭疼得很,讓李傾收斂收斂,偏偏她又入了長公主的眼。
這一入長公主的眼,可就不得了了。
長公主何等作風,李家起初讓自己的女兒裝病裝傻,企圖以此避過長公主的青睞。只不過李家怎麼想也沒有料到避來避去還是沒避過長公主與李傾的一見如故。皇帝都拿長公主沒辦法了,何況是李氏一族,李家只好作罷,從此也不拘著李傾了,橫豎嫡女也不止她一個,莫要給李家丟臉便是。
後來有一日,聖上前往東華山莊避暑,長公主陪駕出行,也叫上了李傾。巧就巧在,這一次出行半路跑出了刺客,李傾勇猛護駕,為長公主擋了一刀,又為皇帝擋了一箭,中了一刀一箭的李傾在鬼門關轉了一圈後,重新回到人世時,便被封了聖上登基以來的第一位有封邑的清樂縣主,大大地給李家長了臉。
如今燕陽城出現了第三位異類,且即將與清樂縣主見面賞煙火,若是再與長公主碰個面,三個異類聚到一處,著實令人期待燕陽城將會發生些什麼。
☆、第一百零二章
在眾人期待之時,謝家府邸里的謝五郎卻是緊皺起眉頭來。半晌,他才問道:「此事當真?她找了李家的嫡長女?」
阿墨說道:「回稟郎主,消息便是從崔氏身邊的心腹阿宇口中傳出的,絕無虛假。與李家嫡長女相約那一日正好是七月初七。每年乞巧節都城都會煙火,所以她們約在了醉仙居共賞煙火。」說到此處,阿墨心中不由嘆了聲。那崔氏本就是個離經叛道的,再與李氏長公主湊成一堆,豈不是要翻天了?現下不少人都期待著崔氏能與長公主掀起什麼風浪來。
謝五郎的眉頭皺得愈發緊。
阿墨問:「郎主,這該如何是好?」
謝五郎變得沉默。半晌後,他的眉頭鬆緩開來,淡淡地說道:「此事倒不是大事,我自有安排。如今是什麼時辰了?」
阿墨看了看,說道:「回郎主的話,晌午剛過呢。」
謝五郎說:「該用午飯了,信也繼續吧。」
阿墨應聲。
片刻後,侍婢捧著一盤一盤的吃食魚貫而入,一一在桌案上依照謝五郎的習慣擺好後,方魚貫而出。屋裡頭便只剩下謝五郎與阿墨兩人。
阿墨跪坐在謝五郎的身前,開始念信。
這段時日以來,每到晌午郎主用午飯的時候,他便開始念信。信都是崔氏所寫的,幾年前崔氏與郎主通信時,郎主命令崔氏將自己每日所做之事細無巨細地寫下,略略一數,也有上百封了,裡頭記下了崔氏在洛豐時每一日所作之事。
阿墨不明白每天念信用意何在,郎主不曾說,不過他想郎主從不做無用之事,如此定然是有郎主的用意。他每天能念上十封信,今日是最後的十封。
她心中正忐忑時,謝五郎淡淡笑道:「大漠孤煙直,若有機會,倒是想親眼見一見無垠之漠。」說到此處,他輕輕地嘆了聲,面容無端端地添了幾分落寞孤單,真真是讓見者心疼。
之後,謝五郎離開了煙華樓。
從頭到尾,竟是半點要求也沒有提。
崔錦只覺古怪,這樣的謝五郎太不像謝五郎了!她想,興許謝五郎的後招在後頭,他定不可能這麼好心告訴自己方法的。
只不過之後幾日,崔錦在朝中見到謝五郎時,他也不曾有任何特別的表現,更不曾讓人來攔她擄她,他安安分分的,仿佛那一日在煙華樓當真僅僅是同僚之聚。
阿宇說道:「大姑娘,謝家五郎似乎與以前有些不一樣了。」
崔錦沉思片刻,說道:「謝五郎的心思難測,我竟不知如今他到底在想些什麼。」
阿宇笑道:「興許謝家五郎真變了。」
崔錦說:「變也好,不變也罷,我們這邊以不變應萬變。我讓你準備的東西都備好了麼?」
阿宇正色道:「大姑娘吩咐小人辦的事情,小人自是不敢馬虎。消息已經傳出去了,現在整個燕陽城都曉得大姑娘要與濟城李氏的嫡長女在醉仙居共賞煙火。」
崔錦頷首。
「嗯,你做得很好。」
從未見過任何女眷的巫女來了燕陽城一月有餘,如今頭一回見的卻是濟城李氏的嫡女,便十分值得深思了。濟城李氏的嫡女可與一般的世家嫡女不一樣。
在這個講究女子賢惠的時代里,崔錦就著實是個異類。
而在崔錦之前,燕陽城也有過不少異類,比如長公主,再比如濟城李氏的嫡長女李傾。
長公主乃皇帝的胞妹,自小受萬千寵愛於一身,格外離經叛道,而先帝寵著她,先帝去後當今皇帝繼續寵著。長公主好男風,至今為止,駙馬已經換了七位,更別說私下裡有多少面首了。曾有御史大夫上奏摺提起長公主的作風,皇帝雖明面讓長公主收斂了,但實際上也只是小懲罰,由此便看出了皇帝對長公主的態度。連著幾次後,御史大夫索性眼不見為淨了。
而這濟城李氏的嫡長女則是打小脾性便與尋常貴女不一樣,她喜愛習武,又能說會道,七歲那年在林中遇到大蟲,僕役侍婢都嚇得不輕時,她一個小姑娘竟毫不畏懼地上前,像是哄小貓那般,將大蟲哄得服服帖帖。自此,李傾便愈發熱愛習武,甚至生出了奈何女兒身的感慨,這大抵也是至今為止李傾年已二十二卻沒人敢上門提親的緣故。
李家頭疼得很,讓李傾收斂收斂,偏偏她又入了長公主的眼。
這一入長公主的眼,可就不得了了。
長公主何等作風,李家起初讓自己的女兒裝病裝傻,企圖以此避過長公主的青睞。只不過李家怎麼想也沒有料到避來避去還是沒避過長公主與李傾的一見如故。皇帝都拿長公主沒辦法了,何況是李氏一族,李家只好作罷,從此也不拘著李傾了,橫豎嫡女也不止她一個,莫要給李家丟臉便是。
後來有一日,聖上前往東華山莊避暑,長公主陪駕出行,也叫上了李傾。巧就巧在,這一次出行半路跑出了刺客,李傾勇猛護駕,為長公主擋了一刀,又為皇帝擋了一箭,中了一刀一箭的李傾在鬼門關轉了一圈後,重新回到人世時,便被封了聖上登基以來的第一位有封邑的清樂縣主,大大地給李家長了臉。
如今燕陽城出現了第三位異類,且即將與清樂縣主見面賞煙火,若是再與長公主碰個面,三個異類聚到一處,著實令人期待燕陽城將會發生些什麼。
☆、第一百零二章
在眾人期待之時,謝家府邸里的謝五郎卻是緊皺起眉頭來。半晌,他才問道:「此事當真?她找了李家的嫡長女?」
阿墨說道:「回稟郎主,消息便是從崔氏身邊的心腹阿宇口中傳出的,絕無虛假。與李家嫡長女相約那一日正好是七月初七。每年乞巧節都城都會煙火,所以她們約在了醉仙居共賞煙火。」說到此處,阿墨心中不由嘆了聲。那崔氏本就是個離經叛道的,再與李氏長公主湊成一堆,豈不是要翻天了?現下不少人都期待著崔氏能與長公主掀起什麼風浪來。
謝五郎的眉頭皺得愈發緊。
阿墨問:「郎主,這該如何是好?」
謝五郎變得沉默。半晌後,他的眉頭鬆緩開來,淡淡地說道:「此事倒不是大事,我自有安排。如今是什麼時辰了?」
阿墨看了看,說道:「回郎主的話,晌午剛過呢。」
謝五郎說:「該用午飯了,信也繼續吧。」
阿墨應聲。
片刻後,侍婢捧著一盤一盤的吃食魚貫而入,一一在桌案上依照謝五郎的習慣擺好後,方魚貫而出。屋裡頭便只剩下謝五郎與阿墨兩人。
阿墨跪坐在謝五郎的身前,開始念信。
這段時日以來,每到晌午郎主用午飯的時候,他便開始念信。信都是崔氏所寫的,幾年前崔氏與郎主通信時,郎主命令崔氏將自己每日所做之事細無巨細地寫下,略略一數,也有上百封了,裡頭記下了崔氏在洛豐時每一日所作之事。
阿墨不明白每天念信用意何在,郎主不曾說,不過他想郎主從不做無用之事,如此定然是有郎主的用意。他每天能念上十封信,今日是最後的十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