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幾個堂兄弟,因著小時候就被李琰的心計算得服帖,如今見得老三回來,難免兄弟情厚,很是暢飲了一夜。

  李琰在家歇過三日,第四日宮中太監昌德傳旨,他便一早換上軍服,前去太極殿早朝面聖了。

  他身高近七尺,生得英俊挺拔,穿武將獅虎常袍,腕繡對鷹,肩披銀麟鎧甲,墨發高束。身後隨三十個綠雀營將士,亦個個身著戎服,腳踏黑靴,好生威武。

  走到太極殿外,手捧長卷,屈膝謝恩:「微臣領命歸京,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皇帝蕭宥望著下方,目中含笑賞識,沒想到三年多過去,竟儼然器宇軒昂、風姿颯爽。

  「愛卿平身吧,進到殿前與朕說話!」

  皇帝揮袖,讓昌德去把那長卷接過來看。

  李琰站起,高大英姿進得殿前,恭敬拱手道:「去歲峭山關一戰,臣自竇將軍與父親出發兩個時辰後,率綠雀營趕至西狹道。因站在山頭所見蹊蹺,遂留下三十名隨身將士,故意被抓去俘虜。在敵營中半年多,這是微臣所繪的突厥作戰圖,先畫於羊皮卷上,另摹一份呈給皇上,其餘諸事,願與皇上細稟!」

  皇帝接過長卷,但見從大雁關、武安關、峭山關之外,關於突厥部落的分布、地形的周轉,無一不詳盡。

  不由連連點頭讚嘆道:「好、好,此卷難得,有此卷何懼出關!李琰,朕記得你年少時便要報效家國,從軍三四年,便已軍功數件,峭山關一戰更是力挽狂瀾,如今又得這些佳績,朕要重賞你!傳朕的旨意下去,賜封李琰為正四品上忠武將軍,另三十名將士各升俸祿一階,給假半年!」

  朝臣們好不譁然,算算過了今冬李琰才滿二十吧,這般年紀便已官至四品上,實叫人眼熱不已。

  然則後生前程無量,光明遠大,可羨而不可及之!

  「臣等領旨謝恩!」將士們叩謝領賞,皇帝命早朝罷後在勤政殿另行召見李琰。

  *

  勤政殿中燒著地暖,這樣的深秋之際,地暖本燒得有些早,可皇帝舊傷頻致骨痛,尤怕冷涼季節。因著骨痛,許多事亦多感費心,都是叫紀皇后一併坐著,聽著拿主意的。

  大晉王朝女子本獨立,有許多地位。朝臣們雖然一開始不習慣,然而想想皇帝早前年輕時就已如此,眼下不過是把皇后從屏風後移到了朝前罷,倒也無什麼話可說的。

  東宮太子英明神武,中宮皇后便地位穩當,二者本相輔相成,也沒人敢有意見。

  這廂皇帝蕭宥坐在正中的龍案上,問道:「方才在朝堂上,李琰你說有蹊蹺,可有什麼不好講明的,這裡都是朕倚重的老愛卿,但講無妨。」

  李琰看去,一個御史台御史阮大人,一個中書令柏大人、一個林太傅。很不錯,越是德高望重的老大臣,此事便越發一擊中的。

  李琰頷首微頓,做一臉鄭重應道:「那場仗,微臣發現竇將軍與阿史那拙兒有貓膩,遂假意被俘出關,這半年多來,一應證據業已搜集完善,驃騎大將軍竇威不僅號令手下通敵,更私運大晉軍餉軍糧與兵器送與突厥,以達成暗地密謀!」說著,詳細地複述了一遍當時場景。

  「混帳!竇家是多少年舊族,護衛家國何等功勞,爾等小將竟敢如此誣衊?」中書令柏大人因上月才吃過竇家的酒,此時聽得難免臉上羞恥,咬牙怒駁道。

  李琰卻也沒避諱,這件事,他就希望越多的人知道越好,知道的人越多就越難遮掩,處理更利落。

  他本是個睚眥必報,有仇報仇的性情。昔日竇威既能在戰場上那般置父親與李家軍於死地,如今不過以牙還牙罷,不然將來死的是自己。況通敵之罪豈容姑息?

  他便悠然從懷中掏出證據,不亢不急道:「柏老大人先莫動怒,這背後當然不止竇家一個所為,還有貴妃與二皇子殿下。這些書信與帳目往來,微臣皆有搜獲,事關重大,不敢隱瞞,還請皇上親自過目!」

  話畢,便將竇家、二皇子及阿史那奎其的書函、蓋著部落印戳的軍資收條明文等等,全部讓昌德呈上去。

  一席話聽得在場的都駭然。不僅大臣,連同帝後都萬般震驚。

  呂貴妃平素寬宏大量,謙敬忍讓的品格,什麼事兒都皇后姐姐長、皇后姐姐短的,而且兒子也送去皇寺清修,不參與爭鬥,以至於紀皇后這些年都無有放在心上,尤其這二年懷小皇子、生小皇子,更是分去了不少心思。

  沒想到這對母子倆竟然在背後圖謀皇帝的寶座。

  尤其正值中年,因為骨痛漸感吃力的皇帝蕭宥,更是非常忌憚的。

  而英國公府,做為皇帝親親的母舅家,平素多麼倚重,竟因為太子沒選他家大小姐為正妃,而改弦更張。

  這竇家大小姐,想來也是個沒有大氣的,要知道以竇家的實力,哪怕現在太子潛邸時是側妃,等過了些年,後宮爭寵之事一多,便是側妃誰又能知道登基後會不會被封皇后,卻置氣地嫁給了別的貴族,就這樣也委實沒有為後的胸襟。

  紀皇后瞅著皇帝凝眉憂怒的神情,便說:「皇上,此事乃通敵謀逆之罪,做為皇家子嗣,如何向天下人交代,此事不可馬虎。」

  當然要嚴辦了,身為皇子與貴胄,儼然通敵,讓那些鎮守邊關保家衛國的將士情何以堪。

  雖然兒子多,可到底是老二。皇帝有些於心不忍,遂又問:「可還有甚麼人證之類?」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