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頁
李望榮意味深長地看了她一眼,屏幕上,老總瞬間冷了臉,直接連線了華東的羅方明。
「我們正在對接,也在積極籌措。」他的聲音清亮,卻頓了頓,「問題是,我們要捐給哪家醫院,以什麼名義捐,是華東還是華中……」
於燕打斷他:「什麼名義都可以。定點醫院的名單和地址我早就發送,上網直接搜也能搜到。」
「可我上周出差。」他只好說,「我會馬上跟進。」
老總聽完:「網編部是幹什麼吃的?一個能做主的人都沒有嗎?其他媒體的宣傳鋪天蓋地,就我們在這裡裝死,丟不丟人。」
他語氣平穩,卻明顯動了怒,羅方明忙說:「您別生氣……」
「那拜託你們讓我省省心。」老總喝了口茶,又問起總部的對接人,旁邊的助理回答了句什麼,他點名於燕:「你是聯繫了編輯部?」
「是。」
「方成彬請病假回嵐城了,意見還沒獲批,我會派人處理。」
「好。」
他往後躺:「李望榮。」
「您說。」
「我給你加派兩名攝影師,兩名資深記者,都聽你安排。你得保證我們的報導客觀真實。我要的是全景式,大場面,也要摳細節,挖出別人看不到的東西,最關鍵的是,你要給我立下軍令狀,不管是你的人,還是我派給你的人,一個都不能有事,能做到嗎?」
「能。」李望榮認真保證。
。
會議結束後,李望榮把於燕叫到辦公室批評一通:「越級打小報告是職場大忌,你知不知道?」
「我知道,但我快被他們氣死了。」
「下次要注意。」他問,「你前兩天捐給中心醫院的物資是哪來的?」
「嵐城的朋友寄的。」
「他能買到?」
「她是從自家工廠調了一部分。目前也在國外加緊採購。我留了一箱在公司。大家出去也要用,去藥店買也很難。」
「於燕。」
「我要去醫院了。」她知道自己做法並不恰當,但並不認為自己做錯了,李望榮看著她的背影,想說什麼沒說出口,只輕輕嘆了嘆氣。
。
這天傍晚,於燕結束採訪,沒有直接回住處,而是回到辦公室整理材料。外面有同事在加班,她關上門,從桌子底下拿出方便麵桶。
特殊時期,她外賣也不敢點,剛接了熱水泡好,就看到手機里瘋狂轉載的消息:在高級別專家組記者會上,專家代表發出了「確定人傳人」的警示通報。
確定人傳人。
這消息等得太久,來得也太及時。
專家發言的分量勝過身邊人千百次的提醒。
她既委屈,又高興,心情複雜地給蔣攸寧打電話,卻沒接通,屏幕上倒是出現陳越的號碼。
「你還好吧?」
「好。」她拿叉子攪動麵條,「怎麼了?」
「我發你那麼多條信息不回。」
「我剛才不方便聽語音。」
「現在方便了是吧。」
「是。」
「我訂了22號的機票。」
「?」於燕一愣:「……喂!」
「餵什麼喂,」他的攝影展因為場地問題耽誤了進度,到現在還沒開,好在他因此收穫了一筆不菲的違約金,倒也不急了,「你知道我最愛湊熱鬧,這種重大公共衛生事件怎麼能少了我?」
「你別犯傻了。」
「我才不傻,羅方明這個鬼要派吳桐過來,他有家有口,怎麼能往前沖?起碼我無擔一身輕。」
「那你媽媽呢?你不想想她?」
「她同意啊,我本來就常年在外,她夥伴多得很,有我沒我一個樣。」
「陳越。」
「行了,你什麼也不用管,只需要給我準備一套生活用品,外面危險,我不住酒店,我住你那。」他忽然笑了下,「你男朋友同意嗎?我剛打了他幾個電話,都沒接。」
於燕說她也聯繫不上:「他可能在忙。」
「忙什麼?還不下班?」
按照平時,這個點蔣攸寧基本已經下班,但他眼下正在參加科里召開的動員大會。
戴煥中從省城回來後,一邊處理日常工作,一邊連同省里的專家組關注和討論漢城的疫情。出於職業敏感,他提早感知了危險信號,先跟院長提了預警:疫情一旦擴散,大概率要抽調人手,必須及時做好準備。
院長的意見和他不謀而合,聯繫多方,明白事態的嚴重性,也立即下達命令,由各病區主任及護士長對全院醫護人員進行緊急宣講和培訓,呼吸科內部也組織了針對性更強的三日應對方案。果不其然,幾天後,省里下達了抽調名額,並要求各院做好報名及培訓工作。
陳壽益在講台上宣讀了省里的指導文件,也傳達了醫院的領導意見:「醫院將抽調35名醫護人員,和省里及其他地市的同行組成江寧省援漢醫療隊,爭取第一批抵達。抽調人員以ICU和呼吸科為主,我們科室的名額上限是10人。」
「先到先得嗎?」有醫生舉手。
陳壽益示意他放下:「馬上就要過年了,大家回去和家裡人好好商量,援漢不是小事。」
「什麼時候出發?」
「等通知。我們不但要去,還要帶著充足的物資去,報完名還要立刻進行高強度培訓,希望大家做好準備。」
「我們正在對接,也在積極籌措。」他的聲音清亮,卻頓了頓,「問題是,我們要捐給哪家醫院,以什麼名義捐,是華東還是華中……」
於燕打斷他:「什麼名義都可以。定點醫院的名單和地址我早就發送,上網直接搜也能搜到。」
「可我上周出差。」他只好說,「我會馬上跟進。」
老總聽完:「網編部是幹什麼吃的?一個能做主的人都沒有嗎?其他媒體的宣傳鋪天蓋地,就我們在這裡裝死,丟不丟人。」
他語氣平穩,卻明顯動了怒,羅方明忙說:「您別生氣……」
「那拜託你們讓我省省心。」老總喝了口茶,又問起總部的對接人,旁邊的助理回答了句什麼,他點名於燕:「你是聯繫了編輯部?」
「是。」
「方成彬請病假回嵐城了,意見還沒獲批,我會派人處理。」
「好。」
他往後躺:「李望榮。」
「您說。」
「我給你加派兩名攝影師,兩名資深記者,都聽你安排。你得保證我們的報導客觀真實。我要的是全景式,大場面,也要摳細節,挖出別人看不到的東西,最關鍵的是,你要給我立下軍令狀,不管是你的人,還是我派給你的人,一個都不能有事,能做到嗎?」
「能。」李望榮認真保證。
。
會議結束後,李望榮把於燕叫到辦公室批評一通:「越級打小報告是職場大忌,你知不知道?」
「我知道,但我快被他們氣死了。」
「下次要注意。」他問,「你前兩天捐給中心醫院的物資是哪來的?」
「嵐城的朋友寄的。」
「他能買到?」
「她是從自家工廠調了一部分。目前也在國外加緊採購。我留了一箱在公司。大家出去也要用,去藥店買也很難。」
「於燕。」
「我要去醫院了。」她知道自己做法並不恰當,但並不認為自己做錯了,李望榮看著她的背影,想說什麼沒說出口,只輕輕嘆了嘆氣。
。
這天傍晚,於燕結束採訪,沒有直接回住處,而是回到辦公室整理材料。外面有同事在加班,她關上門,從桌子底下拿出方便麵桶。
特殊時期,她外賣也不敢點,剛接了熱水泡好,就看到手機里瘋狂轉載的消息:在高級別專家組記者會上,專家代表發出了「確定人傳人」的警示通報。
確定人傳人。
這消息等得太久,來得也太及時。
專家發言的分量勝過身邊人千百次的提醒。
她既委屈,又高興,心情複雜地給蔣攸寧打電話,卻沒接通,屏幕上倒是出現陳越的號碼。
「你還好吧?」
「好。」她拿叉子攪動麵條,「怎麼了?」
「我發你那麼多條信息不回。」
「我剛才不方便聽語音。」
「現在方便了是吧。」
「是。」
「我訂了22號的機票。」
「?」於燕一愣:「……喂!」
「餵什麼喂,」他的攝影展因為場地問題耽誤了進度,到現在還沒開,好在他因此收穫了一筆不菲的違約金,倒也不急了,「你知道我最愛湊熱鬧,這種重大公共衛生事件怎麼能少了我?」
「你別犯傻了。」
「我才不傻,羅方明這個鬼要派吳桐過來,他有家有口,怎麼能往前沖?起碼我無擔一身輕。」
「那你媽媽呢?你不想想她?」
「她同意啊,我本來就常年在外,她夥伴多得很,有我沒我一個樣。」
「陳越。」
「行了,你什麼也不用管,只需要給我準備一套生活用品,外面危險,我不住酒店,我住你那。」他忽然笑了下,「你男朋友同意嗎?我剛打了他幾個電話,都沒接。」
於燕說她也聯繫不上:「他可能在忙。」
「忙什麼?還不下班?」
按照平時,這個點蔣攸寧基本已經下班,但他眼下正在參加科里召開的動員大會。
戴煥中從省城回來後,一邊處理日常工作,一邊連同省里的專家組關注和討論漢城的疫情。出於職業敏感,他提早感知了危險信號,先跟院長提了預警:疫情一旦擴散,大概率要抽調人手,必須及時做好準備。
院長的意見和他不謀而合,聯繫多方,明白事態的嚴重性,也立即下達命令,由各病區主任及護士長對全院醫護人員進行緊急宣講和培訓,呼吸科內部也組織了針對性更強的三日應對方案。果不其然,幾天後,省里下達了抽調名額,並要求各院做好報名及培訓工作。
陳壽益在講台上宣讀了省里的指導文件,也傳達了醫院的領導意見:「醫院將抽調35名醫護人員,和省里及其他地市的同行組成江寧省援漢醫療隊,爭取第一批抵達。抽調人員以ICU和呼吸科為主,我們科室的名額上限是10人。」
「先到先得嗎?」有醫生舉手。
陳壽益示意他放下:「馬上就要過年了,大家回去和家裡人好好商量,援漢不是小事。」
「什麼時候出發?」
「等通知。我們不但要去,還要帶著充足的物資去,報完名還要立刻進行高強度培訓,希望大家做好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