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簾外的梅香見人出來, 從一旁的小宮女手上接過茶盤,輕輕從帘子底下過。

  「娘娘用些點心罷, 膳房新炸出來的荷花酥。」

  張羨齡搖了搖頭:「我不餓。」

  梅香道:「午膳便沒吃多少, 等會兒還要見造辦處的人, 不用點心墊墊, 如何挨得住?」

  理是這個理,張羨齡也不想令梅香為難,便拿起一個荷花酥吃了。膳房的師傅手藝一向不錯,這荷花酥做的香脆可口,甜度適中。

  張羨齡吃了一個, 便吩咐梅香要人給上學的三個孩子都送一份去。

  略休息了一會兒,張羨齡召見造辦處的人。

  這一回,倒聽見了一個好消息。

  造辦處的蔡衡一臉的喜氣洋洋, 稟告道:「娘娘容稟,之前尋找多年的農作物終於尋到了蹤跡。有內侍在海邊的私人商販那裡弄來了幾藤農作物,觀其形容,與娘娘早年所說的紅薯極為相像。」

  說著,蔡衡將好不容易尋找的紅薯進獻給張羨齡看。

  土紅色外皮,形似涼薯,切開看內里呈黃色,確實是紅薯無疑。只是這原生態的紅薯與後世常吃的紅薯比起來,簡直是小巫見大巫,個頭小,蒸來吃也不香甜,只是飽腹而已。

  梅香嘗了嘗蒸紅薯的滋味,不解道:「這當真是娘娘尋找了多年的農作物紅薯?吃著……不怎麼樣啊。」

  「一開始總是這樣的,培育改良後便會好轉。從前那西瓜的紅壤也是小小的,一代代培育,才成了咱們今天吃的西瓜。」

  張羨齡臉上有淡淡的笑意:「更何況,這紅薯的妙處並非好吃,產量高才是目前最重要的。」

  她當即吩咐農學院的人,將這些紅薯種子領回去,在試驗田裡播種,嚴格記錄數據,看一看產量如何,可否改進。

  紅薯的發現,令張羨齡一掃之前低迷的情緒。沒事的時候,她便領著壽兒他們三個孩子往西苑試驗田裡去。

  去的次數多了,連朱祐樘都感到奇怪:「這紅薯當真有這麼好?」

  「那是自然。」張羨齡笑道,「現在說了你也不信,等到收穫的時候,算一算帳,稱一稱斤兩,你就曉得了。」

  紅薯豐收那一日,朱祐樘親自到了試驗田,盯著內侍們稱斤兩。

  算好之後,拿到產量數字,饒是見多識廣如朱祐樘,都不免驚訝了一下。

  「這……是否是因為宮中人精心伺候田地,方才有這樣的產量?」他問道。

  張羨齡把另一份記錄給他:「你看看這一份,這是我和壽兒種的兩畝地,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產量也看得過去。這紅薯好伺候,不用特別費神,當然若是種植得精細一些,產量也會高些。」

  除了宮裡的試驗田,按照張羨齡的吩咐,宮莊也撥出了百來畝田地,專門用來栽種紅薯。

  對照之下,更可見紅薯的高產。

  這等珍貴的農作物,怎麼之前就沒聽說過?

  朱祐樘將東廠提督太監陳淮招來,追問他這紅薯的來源。

  「回萬歲爺,這紅薯原本是海外之物,在我朝境內遍尋不獲。後來實在不得已,去問了一些走私商人,幾經周折,方才從海外買來的。」

  陳淮回完話,有些提心弔膽,心裡直打鼓,唯恐萬歲爺追責,治他的罪。畢竟此時海禁還沒撤銷,他使人從走私商人那裡買貨,往嚴重里說,是違律的。

  陳淮屏息以待,半晌,才聽見萬歲爺說話。

  「真是從海外弄來的?」

  「是。」

  朱祐樘沉吟道:「知道了,你下去罷。」

  次月,朝堂上爭執良久的海禁政策終於有了結果,朱祐樘下旨,以漳州月港為示範,開放海禁,准許商人自由貿易。

  與開放海禁的旨意同時下發的,還有一系列規章制度,什麼貨物可運,什麼貨物不可運,關稅如何交……一樁樁一件件,都有規定。

  ***

  紫禁城今年的初雪落得早,趕在周太皇太后的千秋節前幾日,一瓣瓣雪花悄然落在明黃琉璃瓦上。

  朱祐樘特地空出一整日的時間,陪皇祖母過生辰。

  皇祖母的記性時好時壞,迷迷糊糊的時候,她會拉著壽兒的手,喊他「冬哥兒」。

  朱祐樘坐在她面前,周太皇太后的目光久久盯著他的臉,半晌,她的目光落在朱祐樘衣袍上繡著的五爪金龍,這才反應過來這人是誰。

  大多時候,她只是靜靜地端坐於寶座之上,不說話,眼睛半眯半睜,不知在想些什麼。

  原本出於周太皇太后身體康健的考慮,今年的千秋節朝拜打算取消。

  可消息傳到周太皇太后耳朵里,她勃然大怒,連夜喊人把朱祐樘叫到清寧宮,質問了一番。

  「我在宮中熬油似的熬了這麼多年,好不容易才熬到天下命婦向我朝拜,憑什麼要取消?」

  最後千秋節的內外命婦進宮朝拜一如既往。

  朝賀這一日,周太皇太后格外清醒,戴一頂沉甸甸的四龍九鳳鳳冠,眾人三呼「千歲」之時,她微微揚起下顎,鬢上鳳冠被風吹動,玉石碰撞,細碎的聲響。

  賀儀完畢,人群散去,周太皇太后也不急著更衣,仍坐在正殿的寶座中,閉著眼打盹。

  張羨齡猶豫了一下,不確定要不要上前一步提醒周太皇太后。

  朱祐樘拉住她的手,聲音壓得很低:「你帶著無災無難回去歇著吧,皇祖母這裡有我。」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