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頁
除了翰林院的侍講官們,每周朱祐樘會親自為朱厚照授課兩次,講一些為君之道,制衡之道。
這可比背四書五經難多了。
有一回,碰到一封成化年間特殊的奏疏,內容是邊軍缺晌,請朝廷速速解決,好使邊軍無後顧之憂。
這是好事,可多出的這比銀子從哪裡來?從戶部來?想都不用想就會被戶部尚書哭窮。從工部來?也是件難事。朱厚照代入其中,想了整整兩日,都沒想出來答案。
張羨齡聽乳母說壽兒房裡的燈這幾日一向都熄滅得很晚,有些奇怪,問清緣由後,她安慰壽兒道:「你是諸葛亮麼?光看奏疏一眼,就能想出好幾條妙計來?這也不是什麼簡單的事,總得留些時間,好好想清楚。現在你跟這較勁,越想越想不出,聽娘的,周末好好玩一玩,等到回來上學,說不定就有些靈感了。」
周末,她領著壽兒幾個去西苑捕蝦。這蝦其實是宮外進貢的,只是放到池裡,讓貴人們捕捉著玩。
捉來的蝦,張羨齡命膳房做了三蝦麵,蝦籽、蝦腦、蝦仁,分別料理。蝦仁最簡單,剝殼之後去蝦線,過冰水備用。蝦籽需人工擠出,二十幾隻蝦才能配出一碗三蝦麵所需的蝦籽來,蝦腦同理。三者於熱鍋中煸炒,火候一到,立即起鍋,匯聚在一碗麵中,又鮮又香又嫩,淋上些芝麻油,一拌,那滋味真是絕了。
吃完一大碗三蝦麵,朱厚照心情很美妙。
他向張羨齡說:「其實也可以效仿漢制,讓邊軍屯田,這樣也可自己籌備些軍糧。」
張羨齡撫掌道:「不錯,這是一個思考的方向,自古以來耕戰不分家。平常耕種訓練,戰時打仗,這也老例了。不過這只是一個方面,更重要的是開源,即朝廷想法子,在不加田賦的前提下,儘可能使國庫富裕。」
到底是朱祐樘給壽兒出的題,她不方便說得太明白,只是略提點一二,便不說了。
舉一反三,朱厚照最後交上的作業,換得了朱祐樘的一聲誇讚。
玩了痛痛快快的一個暑假,開學之後,朱厚照的任務又多了些。
朱祐樘見朱厚照已經領悟奏疏里的彎彎繞繞,便命人挑選了最新的奏疏給他看,有時候也會問問他的看法,考一考他。
這些奏疏幾乎都是實時的,沒有標準解法,因此看來起特別麻煩。
看奏疏的同時,朱厚照的書房裡還多了兩扇大屏風。一扇屏風上密密麻麻寫著六部九卿的姓名,另一扇屏風則寫著各省市五品以上官兒的姓名,好使朱厚照熟悉背記,看奏疏的時候也不至於因不識得人名而兩眼一抹黑。
除此之外,內侍還從宮外採買來市面上的每一期小報,不僅僅是策論性的小報,還有講民生的,講吃喝玩樂的,很雜。朱厚照學得累了,就把小報挑出來,專看娛樂版放鬆放鬆。
沉心看了幾個月的奏疏,朱厚照發現了一件神奇的事,這幾個月的奏疏,大多圍繞著一件事在吵吵——海禁。
一部分人支持開海禁,另一部分人則反對,雙方都有道理,於是紛紛發表意見,引經據典,開始了一場聲勢浩大的罵戰。
在學到許多罵人不帶髒字的方法之後,朱厚照隱隱猜測到了爹爹的想法--他應該是支持開海禁的。
第108章
朱厚照私底下向爹爹講了他的發現, 得到了一盤板栗酥作為獎勵。
「有些話心知即可,無需明言。」朱祐樘教導道。
朱厚照有些不解,吃完一個鹹味板栗酥, 拍拍衣襟上掉落的酥渣, 問道:「可是, 若不給明令, 這些臣子若是打馬虎眼呢?」
「你下了詔書,臣子便當真一心一意的遵守麼?」朱祐樘反問他。
答案顯然易見, 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一定會有些人不樂意,要麼搬出祖訓舊例,要麼說上一堆孔聖人的大道理, 以行勸誡之舉。
想到這裡, 朱厚照撇了撇嘴。
朱祐樘原本想揉一揉他的小腦袋,手抬起, 卻最終落在他肩膀上。
「慢慢來, 不著急。」
左右還有的是時間。
二月, 朱祐樘出宮去祭皇陵, 他同笑笑商量說:「這回帶壽兒一起去。」
張羨齡自然是答應的,只是叮囑他們父子倆在途中要注意一些。
「尤其是樘哥哥,小吊梨湯在途中作下午茶吃。」
年初有些倒春寒,朱祐樘咳嗽的老毛病又犯了。張羨齡請太醫、女醫都看過,只說要好好調理, 緩去病根。
食療也是其中的一部分,張羨齡便搜羅了一些潤肺止咳的食物,變著花樣做給他吃。這一項吃得較多的, 是小吊梨湯。
進貢的上好雪梨洗淨改刀成塊,與銀耳、冰糖同煮,再撒上一把枸杞,幾粒話梅,吊在小火爐上慢慢的熬。等熬上一個時辰,握著厚紗布揭開蓋一瞧,顏色清如茶,便可以食用。
因為放了冰糖,所以可以當做甜品吃,朱祐樘倒也能接受。
「知道的。」朱祐樘喚她,「笑笑,你過來瞧。」
張羨齡走過去一看,是好幾套長畫,最上面一卷是天壽山周圍地區的堪輿圖。
自永樂年間遷都以來,大明的皇陵便落在了天壽山周圍,譬如說英廟老爺的裕陵,憲廟老爺的茂陵。
張羨齡見一幅圖上用硃筆畫了幾個圈,她蹙眉問:「這是?」
朱祐樘道:「這些都是圈出的適宜建陵的吉地,你看哪裡好?」
這可比背四書五經難多了。
有一回,碰到一封成化年間特殊的奏疏,內容是邊軍缺晌,請朝廷速速解決,好使邊軍無後顧之憂。
這是好事,可多出的這比銀子從哪裡來?從戶部來?想都不用想就會被戶部尚書哭窮。從工部來?也是件難事。朱厚照代入其中,想了整整兩日,都沒想出來答案。
張羨齡聽乳母說壽兒房裡的燈這幾日一向都熄滅得很晚,有些奇怪,問清緣由後,她安慰壽兒道:「你是諸葛亮麼?光看奏疏一眼,就能想出好幾條妙計來?這也不是什麼簡單的事,總得留些時間,好好想清楚。現在你跟這較勁,越想越想不出,聽娘的,周末好好玩一玩,等到回來上學,說不定就有些靈感了。」
周末,她領著壽兒幾個去西苑捕蝦。這蝦其實是宮外進貢的,只是放到池裡,讓貴人們捕捉著玩。
捉來的蝦,張羨齡命膳房做了三蝦麵,蝦籽、蝦腦、蝦仁,分別料理。蝦仁最簡單,剝殼之後去蝦線,過冰水備用。蝦籽需人工擠出,二十幾隻蝦才能配出一碗三蝦麵所需的蝦籽來,蝦腦同理。三者於熱鍋中煸炒,火候一到,立即起鍋,匯聚在一碗麵中,又鮮又香又嫩,淋上些芝麻油,一拌,那滋味真是絕了。
吃完一大碗三蝦麵,朱厚照心情很美妙。
他向張羨齡說:「其實也可以效仿漢制,讓邊軍屯田,這樣也可自己籌備些軍糧。」
張羨齡撫掌道:「不錯,這是一個思考的方向,自古以來耕戰不分家。平常耕種訓練,戰時打仗,這也老例了。不過這只是一個方面,更重要的是開源,即朝廷想法子,在不加田賦的前提下,儘可能使國庫富裕。」
到底是朱祐樘給壽兒出的題,她不方便說得太明白,只是略提點一二,便不說了。
舉一反三,朱厚照最後交上的作業,換得了朱祐樘的一聲誇讚。
玩了痛痛快快的一個暑假,開學之後,朱厚照的任務又多了些。
朱祐樘見朱厚照已經領悟奏疏里的彎彎繞繞,便命人挑選了最新的奏疏給他看,有時候也會問問他的看法,考一考他。
這些奏疏幾乎都是實時的,沒有標準解法,因此看來起特別麻煩。
看奏疏的同時,朱厚照的書房裡還多了兩扇大屏風。一扇屏風上密密麻麻寫著六部九卿的姓名,另一扇屏風則寫著各省市五品以上官兒的姓名,好使朱厚照熟悉背記,看奏疏的時候也不至於因不識得人名而兩眼一抹黑。
除此之外,內侍還從宮外採買來市面上的每一期小報,不僅僅是策論性的小報,還有講民生的,講吃喝玩樂的,很雜。朱厚照學得累了,就把小報挑出來,專看娛樂版放鬆放鬆。
沉心看了幾個月的奏疏,朱厚照發現了一件神奇的事,這幾個月的奏疏,大多圍繞著一件事在吵吵——海禁。
一部分人支持開海禁,另一部分人則反對,雙方都有道理,於是紛紛發表意見,引經據典,開始了一場聲勢浩大的罵戰。
在學到許多罵人不帶髒字的方法之後,朱厚照隱隱猜測到了爹爹的想法--他應該是支持開海禁的。
第108章
朱厚照私底下向爹爹講了他的發現, 得到了一盤板栗酥作為獎勵。
「有些話心知即可,無需明言。」朱祐樘教導道。
朱厚照有些不解,吃完一個鹹味板栗酥, 拍拍衣襟上掉落的酥渣, 問道:「可是, 若不給明令, 這些臣子若是打馬虎眼呢?」
「你下了詔書,臣子便當真一心一意的遵守麼?」朱祐樘反問他。
答案顯然易見, 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一定會有些人不樂意,要麼搬出祖訓舊例,要麼說上一堆孔聖人的大道理, 以行勸誡之舉。
想到這裡, 朱厚照撇了撇嘴。
朱祐樘原本想揉一揉他的小腦袋,手抬起, 卻最終落在他肩膀上。
「慢慢來, 不著急。」
左右還有的是時間。
二月, 朱祐樘出宮去祭皇陵, 他同笑笑商量說:「這回帶壽兒一起去。」
張羨齡自然是答應的,只是叮囑他們父子倆在途中要注意一些。
「尤其是樘哥哥,小吊梨湯在途中作下午茶吃。」
年初有些倒春寒,朱祐樘咳嗽的老毛病又犯了。張羨齡請太醫、女醫都看過,只說要好好調理, 緩去病根。
食療也是其中的一部分,張羨齡便搜羅了一些潤肺止咳的食物,變著花樣做給他吃。這一項吃得較多的, 是小吊梨湯。
進貢的上好雪梨洗淨改刀成塊,與銀耳、冰糖同煮,再撒上一把枸杞,幾粒話梅,吊在小火爐上慢慢的熬。等熬上一個時辰,握著厚紗布揭開蓋一瞧,顏色清如茶,便可以食用。
因為放了冰糖,所以可以當做甜品吃,朱祐樘倒也能接受。
「知道的。」朱祐樘喚她,「笑笑,你過來瞧。」
張羨齡走過去一看,是好幾套長畫,最上面一卷是天壽山周圍地區的堪輿圖。
自永樂年間遷都以來,大明的皇陵便落在了天壽山周圍,譬如說英廟老爺的裕陵,憲廟老爺的茂陵。
張羨齡見一幅圖上用硃筆畫了幾個圈,她蹙眉問:「這是?」
朱祐樘道:「這些都是圈出的適宜建陵的吉地,你看哪裡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