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9頁
一會兒,兩個宮女走出來,對韶星津遙遙行禮,道:「韶大人,您若無事,羽林可以送您離開。」
韶星津苦笑也露不出來了。
五年,對一個女人而言他卻不如貓,恨與愛皆無,只有擺脫了他一般的鬆口氣,只有微微皺眉的煩。
他韶星津這輩子除了愛權、愛自己,就是愛她……
宮女並袖送客,如今皇后獨居的宮殿外有長長的甬道,左側是樹木與宮牆,右側是半廢墟狀態正在重建的宮殿,他剛走出去沒有幾步,一位宮女走上來半步,半屈膝低頭道:「現在娘娘回到了二小姐身邊,是有娘家的人,也望韶大人做事前三思,不要再有這樣貿然的舉動。」
韶星津猛然回過頭去。
宮女半垂著頭,神情謙卑惶恐的就像是面見貴人,可說的話卻全都是威脅。
韶星津倒還不信了。如今議會魚龍混雜,而且吸納各個派系、各個地區的掌權者拿到投票權,她難道以為自己掌握的了議會?!
她怕是連議會的制度,連立憲後的大理院會有怎樣的權力都搞不懂吧!
韶星津咬牙道了聲歉,而後頭也不回的甩袖往外走去。
另一邊。
言府低調又簡素的正門被人敲開,言夫人正收拾著這大幾個月沒回來住過的院落,聽見敲門聲,便讓奴僕前去開門,就聽見前頭傳來言昳的笑聲。
她連忙從側院中跑出來,就瞧見言昳頭上扎著兩支紫粉色絨花,穿著春意盎然的薄裙裳,手上拎著幾個飯盒走過來。
言夫人當然知道,梁姓覆滅、宮城炸毀,跟她有多大的關係,可眼前雙十年華的人兒,還掛著甜笑,言夫人腦子裡半點也不想去聯想那些事,只趕緊將言昳拽進來:「哎呦,你要是明兒來就好了,我們剛回來,天吶灶台上那麼厚一層灰,收拾好幾天也沒收拾出樣子來。」
言昳笑:「我這不是帶了些飯嗎?有粥、有小菜,再切點之前做的臘腸,就夠了!其他人呢?」
言夫人跟她往裡走,拔高嗓子喊道:「元武!涿華!」
元武正跟一個女人挽著胳膊走出來,言昳連忙作揖道:「是嫂子嗎?」
元武扶著眼鏡笑起來:「可以叫嫂子了,之前在南邊的時候,我們小辦了酒席,算是過了門。回頭再補個大席。」
大嫂是個有點雀斑,略顯羞澀與古板的女人,說話有點南方口音,年紀可能比元武還大個兩三歲,屋內也有個小女孩跑出來,抱住了她的腿,喊道:「娘!誰來了?」
大嫂連忙笑道:「快叫小姑姑。」
言昳有些驚訝。
言夫人笑起來:「你嫂嫂姓簡。最近也調任來京師,說要進大理院的。之前不是說過元武有個筆友嗎,便是她。」
元武初婚找了個帶孩子的女子,言夫人倒也心態平和,元武對她倒也尊重又親昵的樣子。
言夫人獨自引著言昳去後院找雁菱和涿華的時候,才垂眼笑道:「是,我一開始知道她是個寡婦,也是不同意的。但你知道的,之前我們在兗州的時候,說是什麼被當地兵閥困住了……」
言昳當然知道,那是他們計劃中很重要的一環。言家作為最重要的一支軍隊,裝作陷入泥潭,和兗州、徐州等地的兵閥打的不可開交。但實際這兩地兵閥都是山以將軍當年的生徒,對言實也很尊敬,知道山光遠與言實想要平定兵閥之亂,都願意配合計劃,扮作兩方交惡。
所以元武當時說是犯事殺了人,被兗州州府抓緊大牢,也都是演戲中的一環。
可這位當時還不是大嫂的簡家女並不知道。那時她剛剛考取功名成為女官,按流程被下方到滕縣做官,她之前機緣巧合和言實做了筆友,對言實有好感更有仰慕之心,但自覺是帶著孩子的寡婦,不敢表露也不希望好感破壞了他們的友誼。
但簡家女在滕州聽說言實下了牢獄,當然覺得是當地紛爭中,把元武當了犧牲品,要誣陷他給他治罪。而簡家女的第一任丈夫就是多年前被誣陷至死,她為了給丈夫正名,才走上了做訟師、做官員的道路。
她打聽到各種案情之後,更確認元武是被冤屈的,對方知府判案也證據不足。為了救他,她一個女人竟然從滕縣連夜駕車,帶著女兒與滿車的卷宗、舊案、各地律例法檔,去往關押元武的兗州,要去以官身插手打一場官司。
白天在寒雪與泥濘中趕路,夜裡一邊提防流匪一邊提燈看卷宗,這位簡家女到達兗州,直接先搬出早寫好的紅紙、滿城招貼,宣揚兗州知府誣陷,而後又去敲擊堂前鼓,質問兗州知府。
引來百姓圍觀後,她以大明律、山東法,處處辯駁知府做法流程之不合規,證據鏈之不足。
知府本來就是配合兩邊兵閥演戲而已,元武雖然說是「關入大牢」,但其實就是在府宅中被軟禁起來而已,雖然不見人,但好吃好喝伺候著呢。
哪能想到這女人直接簡短又有力的質問,句句皇天、招招王法,她太專業,太懂法,快把知府懟的要摘官帽了。
言夫人聽說此事,連忙去知府衙門去找她,將她先領回去了。
簡家女到官堂之下,只是個有點呆有點膽小的瘦弱女人,言夫人不知道她深淺,不敢透露實情,只說言元武還好。
簡家女卻捂臉啜泣了出來,她說元武是這世道中為數不多的清流名將,至今奮戰,為國為民,為什麼要受這樣的罪名。她學法、她當官,就是為了避免這種情況再發生,如今活生生發生在她眼前,她拼盡一切能力也要救人。
韶星津苦笑也露不出來了。
五年,對一個女人而言他卻不如貓,恨與愛皆無,只有擺脫了他一般的鬆口氣,只有微微皺眉的煩。
他韶星津這輩子除了愛權、愛自己,就是愛她……
宮女並袖送客,如今皇后獨居的宮殿外有長長的甬道,左側是樹木與宮牆,右側是半廢墟狀態正在重建的宮殿,他剛走出去沒有幾步,一位宮女走上來半步,半屈膝低頭道:「現在娘娘回到了二小姐身邊,是有娘家的人,也望韶大人做事前三思,不要再有這樣貿然的舉動。」
韶星津猛然回過頭去。
宮女半垂著頭,神情謙卑惶恐的就像是面見貴人,可說的話卻全都是威脅。
韶星津倒還不信了。如今議會魚龍混雜,而且吸納各個派系、各個地區的掌權者拿到投票權,她難道以為自己掌握的了議會?!
她怕是連議會的制度,連立憲後的大理院會有怎樣的權力都搞不懂吧!
韶星津咬牙道了聲歉,而後頭也不回的甩袖往外走去。
另一邊。
言府低調又簡素的正門被人敲開,言夫人正收拾著這大幾個月沒回來住過的院落,聽見敲門聲,便讓奴僕前去開門,就聽見前頭傳來言昳的笑聲。
她連忙從側院中跑出來,就瞧見言昳頭上扎著兩支紫粉色絨花,穿著春意盎然的薄裙裳,手上拎著幾個飯盒走過來。
言夫人當然知道,梁姓覆滅、宮城炸毀,跟她有多大的關係,可眼前雙十年華的人兒,還掛著甜笑,言夫人腦子裡半點也不想去聯想那些事,只趕緊將言昳拽進來:「哎呦,你要是明兒來就好了,我們剛回來,天吶灶台上那麼厚一層灰,收拾好幾天也沒收拾出樣子來。」
言昳笑:「我這不是帶了些飯嗎?有粥、有小菜,再切點之前做的臘腸,就夠了!其他人呢?」
言夫人跟她往裡走,拔高嗓子喊道:「元武!涿華!」
元武正跟一個女人挽著胳膊走出來,言昳連忙作揖道:「是嫂子嗎?」
元武扶著眼鏡笑起來:「可以叫嫂子了,之前在南邊的時候,我們小辦了酒席,算是過了門。回頭再補個大席。」
大嫂是個有點雀斑,略顯羞澀與古板的女人,說話有點南方口音,年紀可能比元武還大個兩三歲,屋內也有個小女孩跑出來,抱住了她的腿,喊道:「娘!誰來了?」
大嫂連忙笑道:「快叫小姑姑。」
言昳有些驚訝。
言夫人笑起來:「你嫂嫂姓簡。最近也調任來京師,說要進大理院的。之前不是說過元武有個筆友嗎,便是她。」
元武初婚找了個帶孩子的女子,言夫人倒也心態平和,元武對她倒也尊重又親昵的樣子。
言夫人獨自引著言昳去後院找雁菱和涿華的時候,才垂眼笑道:「是,我一開始知道她是個寡婦,也是不同意的。但你知道的,之前我們在兗州的時候,說是什麼被當地兵閥困住了……」
言昳當然知道,那是他們計劃中很重要的一環。言家作為最重要的一支軍隊,裝作陷入泥潭,和兗州、徐州等地的兵閥打的不可開交。但實際這兩地兵閥都是山以將軍當年的生徒,對言實也很尊敬,知道山光遠與言實想要平定兵閥之亂,都願意配合計劃,扮作兩方交惡。
所以元武當時說是犯事殺了人,被兗州州府抓緊大牢,也都是演戲中的一環。
可這位當時還不是大嫂的簡家女並不知道。那時她剛剛考取功名成為女官,按流程被下方到滕縣做官,她之前機緣巧合和言實做了筆友,對言實有好感更有仰慕之心,但自覺是帶著孩子的寡婦,不敢表露也不希望好感破壞了他們的友誼。
但簡家女在滕州聽說言實下了牢獄,當然覺得是當地紛爭中,把元武當了犧牲品,要誣陷他給他治罪。而簡家女的第一任丈夫就是多年前被誣陷至死,她為了給丈夫正名,才走上了做訟師、做官員的道路。
她打聽到各種案情之後,更確認元武是被冤屈的,對方知府判案也證據不足。為了救他,她一個女人竟然從滕縣連夜駕車,帶著女兒與滿車的卷宗、舊案、各地律例法檔,去往關押元武的兗州,要去以官身插手打一場官司。
白天在寒雪與泥濘中趕路,夜裡一邊提防流匪一邊提燈看卷宗,這位簡家女到達兗州,直接先搬出早寫好的紅紙、滿城招貼,宣揚兗州知府誣陷,而後又去敲擊堂前鼓,質問兗州知府。
引來百姓圍觀後,她以大明律、山東法,處處辯駁知府做法流程之不合規,證據鏈之不足。
知府本來就是配合兩邊兵閥演戲而已,元武雖然說是「關入大牢」,但其實就是在府宅中被軟禁起來而已,雖然不見人,但好吃好喝伺候著呢。
哪能想到這女人直接簡短又有力的質問,句句皇天、招招王法,她太專業,太懂法,快把知府懟的要摘官帽了。
言夫人聽說此事,連忙去知府衙門去找她,將她先領回去了。
簡家女到官堂之下,只是個有點呆有點膽小的瘦弱女人,言夫人不知道她深淺,不敢透露實情,只說言元武還好。
簡家女卻捂臉啜泣了出來,她說元武是這世道中為數不多的清流名將,至今奮戰,為國為民,為什麼要受這樣的罪名。她學法、她當官,就是為了避免這種情況再發生,如今活生生發生在她眼前,她拼盡一切能力也要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