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經年累月的時間下來,學子們早就已經習慣以八股文論學的習慣,康熙擔心若是直接下令在科舉中更改或者撤銷八股文,只怕眾口不調,天下大亂。

  他尋思著到底是直接撤銷八股文在科舉考試中的應用——還有由部分地區開始試行,直到眾人接受之後,才能轉而施行到整個大清中?

  想得越多,康熙越是皺緊了眉頭——改革是蓄勢待發,勢必將要進行的——現在的問題是從哪裡,從誰開始執行?

  想到需要負責的人,康熙越發嚴肅了。對於他來說當然知道走這一條路對大清,對整個國家的未來都有無限的好處,這人必然在隨後的歷史上能畫上重重的一筆!

  不過,在臣子的心中只怕會聯想到歷史上改革失敗的慘劇……

  偏偏科舉不但涉及面廣,一動更是牽動全天下學子,必然要文采出眾、眾望所歸、泰山北斗級別的文匠才行。

  若是前些年保和殿大學士魏裔介尚在之時,他倒是不錯的人選,只可惜對方現在已是年老體邁,重病臥床……康熙閉上雙眼仔細的將朝上的每一名大臣都拿出來盤點一番。

  身為當今砥柱中流的保和殿大學士李霨的名字躍然出現在康熙腦海之中。他蹙眉思考片刻,反覆掂量,琢磨數遍之後,康熙沉聲緩緩開口:「梁九功。」

  「奴才在。」

  「傳保和殿大學士兼太子太傅李霨、戶部侍郎兼侍讀學士林如海、翰林院掌院學士王鴻緒、侍讀學士張英、李光地、張玉書、考功司郎中張九徵火速到東暖閣覲見。」

  「喳!」

  不出半個時辰,朝臣們都聚在東暖閣旁的偏殿內等待皇上的宣召。讓他們有些疑惑的是在場的均是漢人文臣,且大多關係親近,往來甚多。

  雖然心裡泛著嘀咕,不過自從進了偏殿,幾位大臣就被殷勤的小太監請坐奉茶,還送上了幾碟子點心,一派平和的模樣倒是讓眾人吊在空中七上八下的心臟落袋為安。

  李霨坐在首位,他無心和其他人說話,獨自凝眉沉思。他心中有些預感——只怕是和皇上前幾日在朝堂上突然提到戴梓的玩笑話有關。

  皇上……難道是想……?

  李霨眼皮一顫,心裡起了一個難以置信的念頭。他下意識的抬起頭環視在場的文臣,很快他就發現了一個特別之處:除去他和另一位德高望重的考功司郎中張九徵以外,在場的都是三十歲到四十年,可謂是正當年的青年才俊。

  而和自己一般年齡偏大的考功司郎中張九徵,雖然官位不高,卻是以不在意出身門第,推薦博學鴻儒之士為世人所知的開明之輩,更何況其子張玉書也在皇上宣召名單之內。

  越想越是肯定心中想法的李霨如同被兜頭澆了一盆冰水一般,整個人都愣在當場,過了半晌才苦笑不已。

  那自己,得在裡面扮演一個什麼角色才好?

  「李大人?」林如海低聲喚道,「您覺得皇上宣召我們是出了什麼事?」

  「……」李霨瞥了林如海一眼,遲疑片刻還是搖了搖頭,「等皇上宣召咱們就知道了。」

  「諸位大人,皇上有請。」梁九功掀開帘子走入茶水間,臉上帶笑請眾人見駕。

  眾人進殿請安,被叫起後就垂首豎立在下頭,久久都沒有聽見康熙的發話聲。

  隨著時間的變長,諸多大臣也開始忐忑不安,李霨正想抬頭看看康熙面色的時候,耳邊突然響起了聲音。

  「諸位愛卿。」

  「臣在。」眾人精神一抖,豎起耳朵全神貫注的聽著康熙接下來的話語。

  「朕有心將《四書章句集注》從科舉考試的答案註解上取消。」

  這話仿佛是一道驚雷轟鳴一聲劃破台下諸人的腦海,所有人都沒有預料到皇上想說的話語居然是這個,一時之間震驚過度,許久都是恍恍惚惚的。

  「皇上!?」唯獨早有預料的李霨苦笑一聲,「皇上,這萬萬不可啊!」

  隨著李霨的話語,其他人才從驚愕中回過神,一個個跪在地上大喝道:「皇上,這萬萬不可啊!」

  康熙卻顯得極為冷靜,他早知道這場戰役不好打,但是不把這些文官的嘴巴堵住,如果連第一步都失敗,那後續真真正正開始科舉改制的事兒就簡直是天方夜譚痴人說夢了!

  「你們告訴朕,為何不可?」

  翰林院掌院學士王鴻緒資歷最低,卻是第一個開口緩緩道:「回皇上的話,自南宋朝起,《四書章句集注》就作為學生必讀的書籍,也是科舉考試的標準答案。

  臣乃是十二年進士出身,十四年主持順天鄉試均是以此為學生晉身所用,如若一下子篡改,用其他書籍替代恐怕天下學子均會大亂!」

  「王鴻緒,你回答朕一個問題。」康熙手指敲擊著御案,態度顯得很是平和,「《四書章句集注》是誰寫的?」

  王鴻緒臉孔微微泛紅,他下意識的認為康熙是在羞辱與他,壓抑著怒火緩緩道:「臣自然知道,《四書章句集注》乃是南宋朝朱熹先生所著。」

  「論語乃是孔子所著,孟子乃是孟子所著、大學乃是曾子所著,中庸乃是子思所著。」康熙慢慢的念道,最後才反問一句,「既然都不是朱熹所著,為何只能用《四書章句集注》作為科舉的答案?」

  王鴻緒一愣,下意識的反駁道:「皇上,這怎麼可以一概而論,《四書章句集注》乃是對幾位先師的註解……」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