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頁
那麼這件本來真的非常單純的淘金之旅,到了慶王眼中,也許就是另外一副樣子了。
白泉是京城人,他的口音也是京城的,他在外行走,一般不打侯府招牌,但既然沒存壞心做壞事,也不會十分掩藏來歷,以慶王的勢力,想追查他一定不難,追查之後——
慶王不會相信這只是個巧合。
異位而處,許融捫心自問,她也不會相信。她一定會想:長興侯府派出下仆打著做生意的幌子跑到平涼來想做什麼?還隱藏來歷,還以兒媳的名義,越是拐彎抹角,越是可疑加倍。
這之後,林信身世公諸於眾,但一來沒有明面上與蕭侯爺撕破臉,二來後來林信又被委派了欽差,從哪個角度來說,慶王都仍有繼續扣留白泉的必要,並且連後續的小柳也不能倖免。許融在這一刻明白到了慶王的腦迴路:倒要看看你能派多少人,來一個,扣一個,來一雙,扣一雙。
……
許融誠懇地道:「郡主,這真的是個誤會。」
淑安郡主冷笑:「你繼續編。真當本郡主是傻子?」
許融無奈:「……」
她說真話還沒人聽了。
淑安郡主勝利地瞥了她一眼,往後仰到椅中:「你也知道啞口無言了。本郡主這會兒心情好,就不要你賠罪了。你也別想再從本郡主這裡討什麼便宜,去罷!」
她端茶送客,許融不能相抗,只好告辭出來。
沿來時一路走出角門,只見林信倒比她完事得還早些,已經在府門外等著她了。
許融一見他面色,就知他有所得,笑道:「王爺答應賣給我們糧食了?」
林信微一頷首,露出一點笑意:「五千石。」
缺口在一萬兩千石,如此約莫解決了一半,這是很不錯的成果了,另一半,鄭知府已經在手,到撐不下去時,拿他填進去就行了。
「外頭太陽大,我們上車說吧。」林信示意她。
兩人便上了車,林信先說了他見慶王的經過。還在那個靜心堂,還是那幅字下,慶王還是那副深沉莫測的模樣,林信先提出來常榮時的供詞,慶王對此的反應比淑安郡主淡定許多,只是嗤笑了一聲。
「他是在意料之中?」
林信點頭:「有一點,更多的是沒將常榮時放在眼中,我聽他的口氣,像很了解常榮時的為人,篤定他唱了一出空城計。」
許融目光閃了閃:「慶王知道他沒有派出什麼隨從。」
所謂上書,不過是自導自演給自己脫罪預先打的一個埋伏。至於最終書沒到京里,那不難解釋,或隨從自身意外、或被劫走——特指慶王,慶王承不承認也不要緊,這本就是難對證的事,只要周僉憲這邊留有筆錄,證明曾經有這麼一封「奏本」就夠了。
「常將軍也非一般人呀,我們從他家中把鄭知府抓了來,倒算給他解了套,怪不得他那麼痛快投案。」
許融讚嘆,不然,一直收留著這麼一個燙手山芋,才是件麻煩事。她只見過常榮時一次,當時的注意力被常姝音的反應吸引了去,沒多留意他,如今看,不是厲害角色,也不會被派到平涼來。
林信搖頭:「只怕他是反被聰明誤。」
許融感興趣地直起身:「怎麼說?」
「從他收留鄭知府的那一刻起,他就脫不了身了。」林信解釋,「慶王提起他來,語氣和藹,毫無怒色。」
許融:「……」
她油然而生一種毛骨悚然之感。
論心計,這真是一山還有一山高。
她低聲道:「不,還要更早,從他受常姝音的請託,調查蕭珊身世那一刻起。」
從那時候起,他就脫不了身了,他為邊將,還是與慶王曾有關係的世家後人,這兩個身份的任意一個都太敏感了,他收留鄭知府是被迫,那之前介入慶王府行事不謹致使慶王妃病倒又是為了什麼?那可沒人逼他罷。
慶王沒有必要怪罪他,因為,他越不怪罪,越會有別人怪罪。
「世子,」簾外忽然有家將靠近過來,聲音里透著緊張,「後面形勢不對,有些守在王府外的災民跟上來了。」
林信一怔,掀簾看去,許融也忙湊過去,只見馬車後面果然不知何時綴了些滿面土色的災民,這些災民許融第一次來慶王府時就見到了,只是當時她也無法可想,唯嘆息而已。
「向頭耳力好,聽見他們叨咕,說世子得了大批糧食,要問世子討飯吃。」
這倒無妨,林信確實和慶王談妥了一筆買賣——雖不知這些災民如何得知的,也許只是餓極了亂猜測,他點頭道:「停車,我下去告訴他們,叫他們略等一等,糧食買來,就發與他們。」
家將快速搖頭:「不行,他們樣子不對,屬下跟世子在平涼這麼久,見過的災民多了,他們不像討糧食的,像要鬧事的。」
這種人,也是有的,還不少,乘著亂局□□,林信剛來時都親身處理過好幾起。他這時也看出來了,這些災民的形容確實不一般,面容看著是麻木的,又從麻木里透出亢奮來,有的走路都軟綿綿,眼神里卻閃著凶光。
他當機立斷:「走,先回府衙。」
若他一人還能強行下車彈壓,但車上還有許融,他冒不起這個險。
只這一句話的工夫,那些災民的步子已經在加快,奔跑著追了上來。
白泉是京城人,他的口音也是京城的,他在外行走,一般不打侯府招牌,但既然沒存壞心做壞事,也不會十分掩藏來歷,以慶王的勢力,想追查他一定不難,追查之後——
慶王不會相信這只是個巧合。
異位而處,許融捫心自問,她也不會相信。她一定會想:長興侯府派出下仆打著做生意的幌子跑到平涼來想做什麼?還隱藏來歷,還以兒媳的名義,越是拐彎抹角,越是可疑加倍。
這之後,林信身世公諸於眾,但一來沒有明面上與蕭侯爺撕破臉,二來後來林信又被委派了欽差,從哪個角度來說,慶王都仍有繼續扣留白泉的必要,並且連後續的小柳也不能倖免。許融在這一刻明白到了慶王的腦迴路:倒要看看你能派多少人,來一個,扣一個,來一雙,扣一雙。
……
許融誠懇地道:「郡主,這真的是個誤會。」
淑安郡主冷笑:「你繼續編。真當本郡主是傻子?」
許融無奈:「……」
她說真話還沒人聽了。
淑安郡主勝利地瞥了她一眼,往後仰到椅中:「你也知道啞口無言了。本郡主這會兒心情好,就不要你賠罪了。你也別想再從本郡主這裡討什麼便宜,去罷!」
她端茶送客,許融不能相抗,只好告辭出來。
沿來時一路走出角門,只見林信倒比她完事得還早些,已經在府門外等著她了。
許融一見他面色,就知他有所得,笑道:「王爺答應賣給我們糧食了?」
林信微一頷首,露出一點笑意:「五千石。」
缺口在一萬兩千石,如此約莫解決了一半,這是很不錯的成果了,另一半,鄭知府已經在手,到撐不下去時,拿他填進去就行了。
「外頭太陽大,我們上車說吧。」林信示意她。
兩人便上了車,林信先說了他見慶王的經過。還在那個靜心堂,還是那幅字下,慶王還是那副深沉莫測的模樣,林信先提出來常榮時的供詞,慶王對此的反應比淑安郡主淡定許多,只是嗤笑了一聲。
「他是在意料之中?」
林信點頭:「有一點,更多的是沒將常榮時放在眼中,我聽他的口氣,像很了解常榮時的為人,篤定他唱了一出空城計。」
許融目光閃了閃:「慶王知道他沒有派出什麼隨從。」
所謂上書,不過是自導自演給自己脫罪預先打的一個埋伏。至於最終書沒到京里,那不難解釋,或隨從自身意外、或被劫走——特指慶王,慶王承不承認也不要緊,這本就是難對證的事,只要周僉憲這邊留有筆錄,證明曾經有這麼一封「奏本」就夠了。
「常將軍也非一般人呀,我們從他家中把鄭知府抓了來,倒算給他解了套,怪不得他那麼痛快投案。」
許融讚嘆,不然,一直收留著這麼一個燙手山芋,才是件麻煩事。她只見過常榮時一次,當時的注意力被常姝音的反應吸引了去,沒多留意他,如今看,不是厲害角色,也不會被派到平涼來。
林信搖頭:「只怕他是反被聰明誤。」
許融感興趣地直起身:「怎麼說?」
「從他收留鄭知府的那一刻起,他就脫不了身了。」林信解釋,「慶王提起他來,語氣和藹,毫無怒色。」
許融:「……」
她油然而生一種毛骨悚然之感。
論心計,這真是一山還有一山高。
她低聲道:「不,還要更早,從他受常姝音的請託,調查蕭珊身世那一刻起。」
從那時候起,他就脫不了身了,他為邊將,還是與慶王曾有關係的世家後人,這兩個身份的任意一個都太敏感了,他收留鄭知府是被迫,那之前介入慶王府行事不謹致使慶王妃病倒又是為了什麼?那可沒人逼他罷。
慶王沒有必要怪罪他,因為,他越不怪罪,越會有別人怪罪。
「世子,」簾外忽然有家將靠近過來,聲音里透著緊張,「後面形勢不對,有些守在王府外的災民跟上來了。」
林信一怔,掀簾看去,許融也忙湊過去,只見馬車後面果然不知何時綴了些滿面土色的災民,這些災民許融第一次來慶王府時就見到了,只是當時她也無法可想,唯嘆息而已。
「向頭耳力好,聽見他們叨咕,說世子得了大批糧食,要問世子討飯吃。」
這倒無妨,林信確實和慶王談妥了一筆買賣——雖不知這些災民如何得知的,也許只是餓極了亂猜測,他點頭道:「停車,我下去告訴他們,叫他們略等一等,糧食買來,就發與他們。」
家將快速搖頭:「不行,他們樣子不對,屬下跟世子在平涼這麼久,見過的災民多了,他們不像討糧食的,像要鬧事的。」
這種人,也是有的,還不少,乘著亂局□□,林信剛來時都親身處理過好幾起。他這時也看出來了,這些災民的形容確實不一般,面容看著是麻木的,又從麻木里透出亢奮來,有的走路都軟綿綿,眼神里卻閃著凶光。
他當機立斷:「走,先回府衙。」
若他一人還能強行下車彈壓,但車上還有許融,他冒不起這個險。
只這一句話的工夫,那些災民的步子已經在加快,奔跑著追了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