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0頁
沿途但凡遇到藏民, 無論對方騎著摩托也好, 步行也好,對上時總是笑的見牙不見眼的與他們打招呼。
那種夜不閉戶般的純樸與親切,讓華婕即便痛苦於高原環境的艱苦,仍產生這裡像桃花源的感慨。
歸程,他們參觀了藏民天葬廟, 聽天葬師講如何肢解屍體、錘碎骨骼, 如何點桑煙吸引鷹鷲,如何先餵骨皮肉, 再餵內臟, 才能讓挑食的鷹鷲食盡肉身, 達成天葬。
震撼於少數民族的特殊風俗文化,在途徑野草原時,他們看到了一群鷹鷲圍食一隻初死的氂牛。
草原更深處,華婕撿到了一隻被風吹的潔白無瑕的羊頭骨,和一個巨大的潔白牛頭骨。
沈墨舉著牛頭骨, 讓頭骨遮住自己頭臉, 仿佛肩上生了一顆巨角朝天的牛骨頭。
照片拍下的同時,華婕選擇借用陸雲飛的油畫材料,將牛頭沈墨畫了下來。
油畫沒有水汽, 油畫刀厚塗,慘白的牛頭,搭配沈墨的黑T和墨綠色的遠山與陰雲,給人一種恐怖又肅穆的詭異衝擊。
華婕愛不釋手,畫的很放縱,骨子裡的叛逆和惡作劇欲望得到滿足。
一幅肆意釋放怪異的作品完成。
畫好後,她又細細的用河灘邊的細沙將牛頭骨再次清洗打磨。
盤好後,用軟布防撞,再以廢紙包好,仔細放在後備箱角落。
華婕拍拍手,微笑著想,她那個一輩子都是反骨仔的爹,肯定喜歡它。
藏區的牛頭骨可以撿回家驅邪鎮宅,她可以讓爸爸把它掛在四合院的某個牆上,或者門上方,像都希家一樣。
……
……
都希從縣城取到沈墨郵寄給他的照片和底片,相片有的洗的很大,有的洗的很小。
半人高的全家福要他自己打個相框,其他照片則都可以放進沈墨給他們買的大相冊里。
陽光明媚的院門外草場上,一家人湊在一塊兒看照片,高興的一直笑一直笑一直笑。
這是來自首都的朋友的友誼,他們好喜歡。
晚上,央金終於空出手去整理華婕他們住過的房屋時,在褥子下,發現了好多東西——
華婕褥子下,放著五張小畫,是都希一家五口的小像,雖然偏Q版,卻活靈活現,無比可愛。
央金舉著朝院子裡的丈夫高興的呼喊,要將五張小畫都用畫框裱畫,擺在桌上!!
然後,在都希進門前,她又看到了沈墨褥子下的信封。
裡面裝著5張百元鈔。
央金捏著錢,微微啟唇,卻一路畫都說不出來。
都希走進屋子,看到來自華婕和沈墨的照片,接過小畫和錢後,與妻子央金對視。
兩人怔了一會兒,忽然想起什麼。
將褥子掀的更開後,他們齊齊看到了陸雲飛褥子下的東西——
2張百元鈔,一張梅朵的小畫像,一張達瑪的小畫,一顆小羊的牙齒,還有……八朵壓扁做成書籤的格桑花,像是已經壓著睡了好幾宿。
這傢伙褥子下,仿佛是個孩子的藏寶庫。
揣著感動和快樂,一家人分了華婕三人的禮物。
可憐的達瑪只拿到了小羊的牙齒,而那八朵格桑花,則被梅朵悄悄夾進了自己的漢語書中。
……
靠近成都時,車駛上了高架,速度加快。
一路從寒冷的高原,回到稍暖的谷底,又駛向陰雨連天的上海,一路向北,天氣又冷下來。
吉普車上裝著華婕在納木錯邊給沈老師撿的石頭,野草原里給親爹撿的牛頭,給媽媽買的藏族衣裙頭飾,給方少珺買的與自己同款的藏族改良外套,給錢沖買的氂牛皮錢包,和給室友們買的綠松石手串……
11月18日上午,一行三人終於重歸北京。
這一天是華爸爸的生日,髒兮兮飽經滄桑的吉普車路過蛋糕店停下,曬黑了,也憔悴了的華婕跳下車,跑進蛋糕店挑蛋糕。
……
雜誌社大會議室,全員開會。
許多新員工都交頭接耳的嘀咕起來,現在又不是周例會的時間,為什麼緊急開大會?
是出了什麼事嗎?
待大會議室坐滿人後,陳春曉總編才走進會議室,她整理了下手裡的文件,便坐在了首位:
「國家紅藝館大家都知道,國內頂級藝術殿堂。
「在國藝館展出的藝術品,相當於蓋章為國內頂級藝術品。
「幾乎所有藝術家都渴望在國藝館開個展,這個大家都知道吧?」
「知道,至今沒有人在國藝館開過攝影展。」一位新人攝影師哀怨道。
大家都表示了解後,陳春曉才繼續道:
「12月會有一位年輕的天才畫家在國藝館開畫展——」
「嚯?!」坐在陳春曉左手邊的一位主編吃驚的倒抽一口涼氣。
國藝館可是很嚴格的!
一般除非品質、級別真的非常高,或者有非同尋常的價值,不然國藝館根本不可能鬆口。
這位天才畫家肯定是畫的好上天了,不然就是對藝術界有非一般的意義!
「誰啊?」坐在陳春曉另一邊的人率先開口問道。
「華婕。」陳春曉將好幾期刊登了華婕的本家雜誌推向前,續道:
「幾乎所有刊登了華婕的那一期都熱賣。」
「那是陳總編寫的文章好啊。」有人拍馬屁道。
那種夜不閉戶般的純樸與親切,讓華婕即便痛苦於高原環境的艱苦,仍產生這裡像桃花源的感慨。
歸程,他們參觀了藏民天葬廟, 聽天葬師講如何肢解屍體、錘碎骨骼, 如何點桑煙吸引鷹鷲,如何先餵骨皮肉, 再餵內臟, 才能讓挑食的鷹鷲食盡肉身, 達成天葬。
震撼於少數民族的特殊風俗文化,在途徑野草原時,他們看到了一群鷹鷲圍食一隻初死的氂牛。
草原更深處,華婕撿到了一隻被風吹的潔白無瑕的羊頭骨,和一個巨大的潔白牛頭骨。
沈墨舉著牛頭骨, 讓頭骨遮住自己頭臉, 仿佛肩上生了一顆巨角朝天的牛骨頭。
照片拍下的同時,華婕選擇借用陸雲飛的油畫材料,將牛頭沈墨畫了下來。
油畫沒有水汽, 油畫刀厚塗,慘白的牛頭,搭配沈墨的黑T和墨綠色的遠山與陰雲,給人一種恐怖又肅穆的詭異衝擊。
華婕愛不釋手,畫的很放縱,骨子裡的叛逆和惡作劇欲望得到滿足。
一幅肆意釋放怪異的作品完成。
畫好後,她又細細的用河灘邊的細沙將牛頭骨再次清洗打磨。
盤好後,用軟布防撞,再以廢紙包好,仔細放在後備箱角落。
華婕拍拍手,微笑著想,她那個一輩子都是反骨仔的爹,肯定喜歡它。
藏區的牛頭骨可以撿回家驅邪鎮宅,她可以讓爸爸把它掛在四合院的某個牆上,或者門上方,像都希家一樣。
……
……
都希從縣城取到沈墨郵寄給他的照片和底片,相片有的洗的很大,有的洗的很小。
半人高的全家福要他自己打個相框,其他照片則都可以放進沈墨給他們買的大相冊里。
陽光明媚的院門外草場上,一家人湊在一塊兒看照片,高興的一直笑一直笑一直笑。
這是來自首都的朋友的友誼,他們好喜歡。
晚上,央金終於空出手去整理華婕他們住過的房屋時,在褥子下,發現了好多東西——
華婕褥子下,放著五張小畫,是都希一家五口的小像,雖然偏Q版,卻活靈活現,無比可愛。
央金舉著朝院子裡的丈夫高興的呼喊,要將五張小畫都用畫框裱畫,擺在桌上!!
然後,在都希進門前,她又看到了沈墨褥子下的信封。
裡面裝著5張百元鈔。
央金捏著錢,微微啟唇,卻一路畫都說不出來。
都希走進屋子,看到來自華婕和沈墨的照片,接過小畫和錢後,與妻子央金對視。
兩人怔了一會兒,忽然想起什麼。
將褥子掀的更開後,他們齊齊看到了陸雲飛褥子下的東西——
2張百元鈔,一張梅朵的小畫像,一張達瑪的小畫,一顆小羊的牙齒,還有……八朵壓扁做成書籤的格桑花,像是已經壓著睡了好幾宿。
這傢伙褥子下,仿佛是個孩子的藏寶庫。
揣著感動和快樂,一家人分了華婕三人的禮物。
可憐的達瑪只拿到了小羊的牙齒,而那八朵格桑花,則被梅朵悄悄夾進了自己的漢語書中。
……
靠近成都時,車駛上了高架,速度加快。
一路從寒冷的高原,回到稍暖的谷底,又駛向陰雨連天的上海,一路向北,天氣又冷下來。
吉普車上裝著華婕在納木錯邊給沈老師撿的石頭,野草原里給親爹撿的牛頭,給媽媽買的藏族衣裙頭飾,給方少珺買的與自己同款的藏族改良外套,給錢沖買的氂牛皮錢包,和給室友們買的綠松石手串……
11月18日上午,一行三人終於重歸北京。
這一天是華爸爸的生日,髒兮兮飽經滄桑的吉普車路過蛋糕店停下,曬黑了,也憔悴了的華婕跳下車,跑進蛋糕店挑蛋糕。
……
雜誌社大會議室,全員開會。
許多新員工都交頭接耳的嘀咕起來,現在又不是周例會的時間,為什麼緊急開大會?
是出了什麼事嗎?
待大會議室坐滿人後,陳春曉總編才走進會議室,她整理了下手裡的文件,便坐在了首位:
「國家紅藝館大家都知道,國內頂級藝術殿堂。
「在國藝館展出的藝術品,相當於蓋章為國內頂級藝術品。
「幾乎所有藝術家都渴望在國藝館開個展,這個大家都知道吧?」
「知道,至今沒有人在國藝館開過攝影展。」一位新人攝影師哀怨道。
大家都表示了解後,陳春曉才繼續道:
「12月會有一位年輕的天才畫家在國藝館開畫展——」
「嚯?!」坐在陳春曉左手邊的一位主編吃驚的倒抽一口涼氣。
國藝館可是很嚴格的!
一般除非品質、級別真的非常高,或者有非同尋常的價值,不然國藝館根本不可能鬆口。
這位天才畫家肯定是畫的好上天了,不然就是對藝術界有非一般的意義!
「誰啊?」坐在陳春曉另一邊的人率先開口問道。
「華婕。」陳春曉將好幾期刊登了華婕的本家雜誌推向前,續道:
「幾乎所有刊登了華婕的那一期都熱賣。」
「那是陳總編寫的文章好啊。」有人拍馬屁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