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頁
皇帝本來就生著病,這一來一回更虛弱了,宋女官連忙叫下人煎了一碗藥給皇帝喝下去。
皇帝剛喝完藥,君後便來了,而且他手上還拿著一個摺子,裡面是禮部初步擬定的給十二皇子的嫁妝。
君後款款走到皇帝身邊,將摺子遞給皇帝道:「陛下,禮部已經初步訂好給小十二的嫁妝了,正好你回來,不如儘快下旨給許溫和咱們十二皇子賜婚,否則多少有些名不正言不順。」
皇帝這才想起來她好像答應了什麼不得了的事情,但是她看到蘭君送來的信件心裡太激動,就沒怎麼思考便順著君後的話答應了。
現在一想,蘭君說許溫其實是她的女兒,那麼許溫和十二皇子就是親姐弟,血緣至親怎麼可能結婚,要是這個孽緣造成了,恐怕要讓天下哄堂大笑。
景元帝臉上直接流下來一滴汗,想也不想就否定道:「不行!」
君後嚇了一跳,不明所以:「什麼不行?」
皇帝:「小十二不能嫁給許溫。」
君後急了,「為什麼不行,明明都說好了,現在全京城都知道詩宇要嫁給許溫,連禮部都在備禮了,突然取消讓詩宇和我的臉面往哪兒擱。」
皇帝也有些生氣,「朕明明沒有賜婚,怎會鬧得滿城都知道?」
君後說不出話了,難道要他說他以為賜婚的事板上釘釘,所以提前就宣傳出去了嗎?
但是皇帝之前的態度明明是允許的,為何現在卻突然反悔,君後焦急地向皇帝詢問願意,皇帝卻不願意說出許溫和自己的淵源,怒道:「沒有為什麼,反正十二皇子決不能嫁給許溫。」
君後都快崩潰了,禮部如此大張旗鼓地籌備,卻說不嫁就不嫁,這讓那些命夫以後如何看待他這個君後,又讓別人如何看待他的兒子?
皇帝也是衛詩宇的母親,雖然這個禍是君後惹下的,如果他不那麼著急,就不會傳得滿京城都知道,皇帝也不希望看到衛詩宇的名譽有損。
於是皇帝想了想說道:「就向外澄清禮部近日忙碌是為了接回瓊華寺中的蘭君主子,至於十二皇子和榮郡王許溫的婚事,乃無稽之談。」
君後整個人猶如被一道雷劈中,誰?皇帝說的是誰?
瓊華寺中的蘭君,蘭阮!他不是二十年前就離開再也不回來了嗎?
說實話,當年胡玉宜之所以能坐上這個君位,很大程度上得益於蘭阮失去孩子後內心只剩下對鄭其宛的仇恨,於是聯絡胡玉宜、德君等後宮中的各位主子一起弄倒了鄭其宛。
在搬到鄭其宛之後,蘭阮也已經對皇帝失望了,決絕地離開皇宮,因此胡玉宜就成了這後宮中位份最高,最有威望的男人。
蘭阮要回來,君後心裡不咯噔一下是不可能的。
但是胡玉宜又怎麼能阻攔皇帝的決定,他只能眼睜睜看著禮部完全放棄了十二皇子的婚事,轉而準備接回蘭君的事宜。
而且為了接回蘭阮,皇帝又給他升了一次位份,蘭貴君,成為後宮僅次於君後的人。
就像一個荒謬的誤會,僅僅一晚上,十二皇子要嫁給許溫這件事就闢謠了。京城中所有主君八卦的時候都表示,「我就說嘛,哪有皇帝的兒子去給別人當側君呢,原來是宮裡人傳謠言啊,根本沒有這回事。」
只有衛詩宇一個人知道,他本來是真真切切要嫁給許溫的,只是不知道為什麼,一夜之間婚事就取消了,好像君後從來沒有幫他和許溫議親一樣。
衛詩宇對許溫有期待,突然不能嫁了,他心裡怎麼受得了,立即哭著去找君後。君後現在正為蘭阮要回來的事情發愁呢,根本沒有心情理他,不耐煩地叫他不要再想這件事了,他和許溫的婚事作廢。
二十年前寵冠後宮的蘭君回來意味著什麼衛承雅不知道,她只知道她這幾天的工作都極其不順,不管她要幹什麼,到最後都幹不成,導致朝堂上的官員都對她有了點意見。
衛承雅惱羞成怒地查下去,卻發現問題出現在許溫這個環節。現在衛承雅的勢力和許溫牽扯實在太深了,衛承雅想做什麼,實施下去不可不能一件都不經過許溫。
而許溫也沒有故意攪亂衛承雅的好事,她只是什麼都不做,她只是不動,缺了她這個環節衛承雅想做的事情就落不了地。
衛承雅當即十分生氣,衝到許溫的府邸里興師問罪,問許溫為什麼要這麼做。
許溫清冷的眸子看著她,「我以為殿下知道,我已經表明了不打算迎娶十二皇子,殿下卻一定要亂點這個鴛鴦譜。」
也就是說許溫在用自己的立場警告衛承雅,你還要仰仗我呢,還要讓我幫你辦事,既然你不知道尊重我,那麼大家都不用相互尊重了。
衛承雅有點心虛又十分惱怒,同時心裡還有幾分憋屈,她壓低著聲音說:「就算我好心辦壞事,可是婚事不都已經取消了嗎?」
許溫:「所以下不為例。」
第53章 造勢
衛承雅心裡壓著火離開了郡王府,但是她知道她目前還離不開許溫。
一個能讓下屬敬重的上位者應該是能包容和關懷下屬的,衛承雅自認為自己是這樣的人,所以她在心裡做了一下自我說服,覺得自己不應該生許溫的氣,並且應該多為許溫著想。
說到這次的糟心事,本來在許溫明確表示不願意和十二皇子聯姻之後,她是準備作罷的,之所以會發展成後來的樣子,完全是因為她的正君和君後自作主張了。
皇帝剛喝完藥,君後便來了,而且他手上還拿著一個摺子,裡面是禮部初步擬定的給十二皇子的嫁妝。
君後款款走到皇帝身邊,將摺子遞給皇帝道:「陛下,禮部已經初步訂好給小十二的嫁妝了,正好你回來,不如儘快下旨給許溫和咱們十二皇子賜婚,否則多少有些名不正言不順。」
皇帝這才想起來她好像答應了什麼不得了的事情,但是她看到蘭君送來的信件心裡太激動,就沒怎麼思考便順著君後的話答應了。
現在一想,蘭君說許溫其實是她的女兒,那麼許溫和十二皇子就是親姐弟,血緣至親怎麼可能結婚,要是這個孽緣造成了,恐怕要讓天下哄堂大笑。
景元帝臉上直接流下來一滴汗,想也不想就否定道:「不行!」
君後嚇了一跳,不明所以:「什麼不行?」
皇帝:「小十二不能嫁給許溫。」
君後急了,「為什麼不行,明明都說好了,現在全京城都知道詩宇要嫁給許溫,連禮部都在備禮了,突然取消讓詩宇和我的臉面往哪兒擱。」
皇帝也有些生氣,「朕明明沒有賜婚,怎會鬧得滿城都知道?」
君後說不出話了,難道要他說他以為賜婚的事板上釘釘,所以提前就宣傳出去了嗎?
但是皇帝之前的態度明明是允許的,為何現在卻突然反悔,君後焦急地向皇帝詢問願意,皇帝卻不願意說出許溫和自己的淵源,怒道:「沒有為什麼,反正十二皇子決不能嫁給許溫。」
君後都快崩潰了,禮部如此大張旗鼓地籌備,卻說不嫁就不嫁,這讓那些命夫以後如何看待他這個君後,又讓別人如何看待他的兒子?
皇帝也是衛詩宇的母親,雖然這個禍是君後惹下的,如果他不那麼著急,就不會傳得滿京城都知道,皇帝也不希望看到衛詩宇的名譽有損。
於是皇帝想了想說道:「就向外澄清禮部近日忙碌是為了接回瓊華寺中的蘭君主子,至於十二皇子和榮郡王許溫的婚事,乃無稽之談。」
君後整個人猶如被一道雷劈中,誰?皇帝說的是誰?
瓊華寺中的蘭君,蘭阮!他不是二十年前就離開再也不回來了嗎?
說實話,當年胡玉宜之所以能坐上這個君位,很大程度上得益於蘭阮失去孩子後內心只剩下對鄭其宛的仇恨,於是聯絡胡玉宜、德君等後宮中的各位主子一起弄倒了鄭其宛。
在搬到鄭其宛之後,蘭阮也已經對皇帝失望了,決絕地離開皇宮,因此胡玉宜就成了這後宮中位份最高,最有威望的男人。
蘭阮要回來,君後心裡不咯噔一下是不可能的。
但是胡玉宜又怎麼能阻攔皇帝的決定,他只能眼睜睜看著禮部完全放棄了十二皇子的婚事,轉而準備接回蘭君的事宜。
而且為了接回蘭阮,皇帝又給他升了一次位份,蘭貴君,成為後宮僅次於君後的人。
就像一個荒謬的誤會,僅僅一晚上,十二皇子要嫁給許溫這件事就闢謠了。京城中所有主君八卦的時候都表示,「我就說嘛,哪有皇帝的兒子去給別人當側君呢,原來是宮裡人傳謠言啊,根本沒有這回事。」
只有衛詩宇一個人知道,他本來是真真切切要嫁給許溫的,只是不知道為什麼,一夜之間婚事就取消了,好像君後從來沒有幫他和許溫議親一樣。
衛詩宇對許溫有期待,突然不能嫁了,他心裡怎麼受得了,立即哭著去找君後。君後現在正為蘭阮要回來的事情發愁呢,根本沒有心情理他,不耐煩地叫他不要再想這件事了,他和許溫的婚事作廢。
二十年前寵冠後宮的蘭君回來意味著什麼衛承雅不知道,她只知道她這幾天的工作都極其不順,不管她要幹什麼,到最後都幹不成,導致朝堂上的官員都對她有了點意見。
衛承雅惱羞成怒地查下去,卻發現問題出現在許溫這個環節。現在衛承雅的勢力和許溫牽扯實在太深了,衛承雅想做什麼,實施下去不可不能一件都不經過許溫。
而許溫也沒有故意攪亂衛承雅的好事,她只是什麼都不做,她只是不動,缺了她這個環節衛承雅想做的事情就落不了地。
衛承雅當即十分生氣,衝到許溫的府邸里興師問罪,問許溫為什麼要這麼做。
許溫清冷的眸子看著她,「我以為殿下知道,我已經表明了不打算迎娶十二皇子,殿下卻一定要亂點這個鴛鴦譜。」
也就是說許溫在用自己的立場警告衛承雅,你還要仰仗我呢,還要讓我幫你辦事,既然你不知道尊重我,那麼大家都不用相互尊重了。
衛承雅有點心虛又十分惱怒,同時心裡還有幾分憋屈,她壓低著聲音說:「就算我好心辦壞事,可是婚事不都已經取消了嗎?」
許溫:「所以下不為例。」
第53章 造勢
衛承雅心裡壓著火離開了郡王府,但是她知道她目前還離不開許溫。
一個能讓下屬敬重的上位者應該是能包容和關懷下屬的,衛承雅自認為自己是這樣的人,所以她在心裡做了一下自我說服,覺得自己不應該生許溫的氣,並且應該多為許溫著想。
說到這次的糟心事,本來在許溫明確表示不願意和十二皇子聯姻之後,她是準備作罷的,之所以會發展成後來的樣子,完全是因為她的正君和君後自作主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