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吉時已到,宴開百席。

  段家上下俱入座,只見高台交椅上,段梟端坐。

  他四下一掃,看門下子侄、徒弟,坐了台下二三十席,再往遠處看,卻嫌燈籠火照不太清。

  段梟問道:「來了哪些門派?」

  門下眾人噤聲不語,尤其嫡子段瑞、庶子段璋,素來風頭最健,常愛一爭鋒芒的,這會也默然不作聲了。

  段梟道:「怎麼都不說話了」

  段瑞遲疑,道:「江湖同道不曾來。」

  「一個也不曾來?」段梟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段瑞低聲道:「向來交好的十二門派,被逍遙樓賊人滅門,還余些小門派,膽子小,怕得罪逍遙樓,不敢來。」

  段梟不作聲,十分不自在。

  卻說他冬日祭祖時,的確受了刺客貫胸一劍,因他內功深厚,不曾斷送性命,又有往年高僧吉言,他心定了,細加調養,也尚有一口氣在。

  卻未曾想到,數月不管事,天下門的聲勢已衰落至此。

  段梟又問道:「那些名門大派呢?難不成也怕了逍遙樓?」

  段瑞瞞不住,道:「數月前,逍遙樓收買人心,將十萬花紅送至黃河賑災,世人都念他的好處,讚不絕口……」

  段瑞不敢再往下說,回想當年父親大壽,誰人不來巴結?

  一箱箱的賀禮,堆滿了府庫,一匹匹的駿馬,擠滿了馬廄。

  江湖同道絡繹不絕,沒有不來湊熱鬧的。

  段梟聽得舊傷一陣疼,一抬頭只覺天昏地暗,凝目往遠處一看,看清了,果然空空蕩蕩,淒涼得很。

  他道:「難得一家人清清靜靜,開席罷。」

  門下不敢不從,紛紛舉箸,飲酒,卻不痛快,也不盡興。

  段梟舊傷未愈,四肢冰涼,汗如漿出,只覺不好,但一心想著五百隻羊的壽數,又稍稍安慰,不肯離席。

  正這時,天風吹動燈籠,晃得人眼花,街上更夫敲著梆子,報了二更天。

  忽然遠遠傳來敲鑼打鼓之聲,自遠至近,腳步聲聲,似有大隊人馬前來。

  段梟問道:「何人喧譁?」

  門外幾個段家子弟,奔上殿前,笑逐顏開,賀道:「恭喜門主,賀喜門主,有數百莊戶村民,聽聞老門主大壽,挑著食盒,遠道而來,要給老門主賀壽!正在門外,請求通傳。」

  段家上下喜出望外。

  庶子段璋素來多疑,問道:「當真是村民?」

  那底下人忙答道:「我等驗過他們的進城通牒,都是各村各莊來的,不會武功,更不曾帶兵器。」

  眾人一聽,眉開眼笑,段梟連忙下令道:「快請,快請!」

  底下人忙下去,不多時,只見一個個面黃肌瘦的鄉民,挑著食盒,大步跨進門檻,邁上大紅織毯,到了眾人跟前,還有兩三百人,擠擠挨挨在門外,都要進來賀壽。

  段梟精神大振,和顏悅色,向那領頭的鄉民,道:「段某何德何能,勞諸位遠道而來。」

  那鄉民不大和氣,道:「鄉間小民,不懂禮數,有幾句話賀壽,不知聽得聽不得?」

  眾人想著果然是鄉下來的,哪有聽不得的祝壽之詞,笑道:「都聽得,請講。」

  那鄉民放下大紅食盒,揭了蓋,捧上前,道:「我等乃黃河鄉民,受逍遙樓恩惠,苟活於世,無以回報恩人,特來賀壽。」

  段梟聞言色變,那鄉民高捧食盒,眾人看清,原是一隻全羊!

  那鄉民洪聲道:

  「宋家莊七百餘口,賀天下門老門主,減壽一隻羊。」

  那人放下食盒,身後又一鄉民上前,亦高捧一隻羊,亦洪聲道:

  「楊家集八百餘口,賀天下門老門主,減壽一隻羊。」

  只見數百鄉民,捧著羊肉,上前紛紛道:

  「平家堡三百五十口,賀天下門老門主,減壽一隻羊。」

  「清河鄉六百七十口,賀天下門老門主,減壽一隻羊。」

  ……

  那些鄉民不懼生死,慨然賀壽。段家人聽得驚慌失措,段梟更是五內如焚。

  待眾人回過神來,竟不多不少,賀了天下門五百隻羊,正合高僧之數!

  眾人大怒,將要擒住這些刁民。誰知門主段梟喉間腥甜,霎時抵擋不住,吐出大口鮮血,更禁不住當風一吹,又猛吐出幾口,頓時不好,昏死過去。

  眾人手忙腳亂,忙去施救。誰知世事無常,榮華轉眼翻覆,那段梟舊傷發作,七情俱損,不曾留下一句話,竟轉眼氣息不存,命赴黃泉了!

  那些鄉民紛紛道,報應不爽,竟一鬨而散,揚長而去了。

  作者有話要說:

  ☆、漁父歸去[全文完結]

  紛紜如煙雲過,天下門失了家主,嫡庶之爭不斷,不等外人動手,早已分崩離析。

  逍遙樓忙著做買賣,斂財過年,竟懶得趟混水。

  倒是舜華憂心,寄來一封求情信,用舊稱呼,稱阿沅一聲三師姐。

  阿沅坐在妝檯前,展看片刻。

  舜華自陳數年前處境不好,論年資,神機門將來的掌門,當是大師姐,論天資,當是三師姐,思想當年,三師姐也是吃過虧的,應該曉得,有大師姐在,神機門的日子並不好過,她舜華不過早做打算,雖則動了貪念,奪了三師姐的未婚夫婿,到底不曾想要三師姐的性命……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