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頁
太后含笑說:「都好了,一夜到天亮。早前動輒還有些隱隱的痛,如今一點兒不適的症候都沒了。」
「那就好。」頤行接了笠意送來的翠玉蓋碗,輕輕放在太后手邊的炕几上,細聲說,「昨兒我和雲嬤嬤說了,讓給您預備的珠玉二寶粥,這會子熬得了送來了。裡頭的食材最是開胃,對脾肺虧損、飲食懶進有奇效,您且試試,要是喜歡,讓膳房再預備。」
她殷殷叮囑,這哪兒是媳婦,分明比親閨女還貼心呢。看得邊上三妃有些不是滋味兒,心道這回沒能上熱河,真是虧大發了,要是她們在,也不至於讓老姑奶奶一個人得了這麼個巧宗兒。
橫豎就是時也運也,氣得人沒話說!三妃一時萎頓下來,看她對太后百般討好,心裡頭是又妒又不屑,好好的大家子小姐,原來還有這副奴才樣兒!
她們打眉眼官司,太后也不去管她們,只說:「我病了這一遭兒,能撿回一條命來,是好大的運道,多虧了諸天神佛保佑。我想著,咱們上熱河有程子,宮裡香火也不及前陣子旺盛,過兩天把雍和宮的喇嘛宣進寶華殿辦一場佛事吧,大伙兒去拜一拜,這就要秋分了,也祈盼大英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眾人都說是,貴妃也感慨著,「時候過得真快啊,大阿哥……就是秋分時候沒的。」
說起這個,大家都沉默下來,宮裡頭不管平時多尖酸刻薄的人,對於孩子都是實心的喜歡。當年大阿哥是獨一個兒,生得又漂亮乖巧,大伙兒都很寵愛他。可惜後來得了瘧疾,無端地發高熱,沒消七天就歿了。到如今說起來,都是一段悲傷的往事。
太后長長嘆了口氣,「把大阿哥的神位送到寶華殿的壁龕上,讓他也受一受香火吧。」
貴妃含淚說是,向太后蹲安謝恩。回到永和宮後心裡頭還難受著,要是大阿哥在,如今該五歲了,滿院子撒歡,「額涅、額涅」地叫著,那該有多熱鬧。自己不說母憑子貴,至少境遇比現在要強些,不至於當著這空頭的貴妃,後宮要緊事兒也不由她過問,只讓她名義上管些雞毛蒜皮的事兒。
翠縹見她傷感,只好勉力安慰她,「來日方長,主兒還年輕,將來還有再懷皇嗣的機會。」
貴妃苦笑了下,「純妃霸占著皇上,如今後宮誰能近皇上的身?想懷皇嗣,難於上青天。我只是怕,她如今威望高得很,又已經位及四妃,再往上兩級,可就越過我的次序去了。」
這種如坐針氈的感覺,像身後有人時刻拿刀抵著你的脖子,不知什麼時候,一刀就劃將下來,要了你的性命。
翠縹說不會的,「她入宮一年還沒到呢,就是要晉位,也得尊著祖宗規矩。再說她一無得力的娘家,二沒有皇嗣可依仗……」
貴妃的視線望向窗外那棵紫藤,喃喃說:「沒有得力的娘家,卻有比娘家更勢大的人撐腰,只要有皇上的寵愛,別說貴妃、皇貴妃,就是皇后又如何!如今太后又向著她……」貴妃臉上湧起哀傷來,「老姑奶奶的鴻運,真是擋也擋不住。」
翠縹雖也知道大勢已定,但總覺得未必這麼快,就算晉位,不也得一步一步來嗎,尤其這樣高階的位分。
誰知還是她主子看得透徹,才過了兩天罷了,流蘇從外面急匆匆進來,到了貴妃跟前蹲安回稟:「禮部和御前的人上永壽宮頒旨去了,純妃晉了……晉了皇貴妃,代皇后之職,攝六宮事。」
貴妃聽她前半段話,心都蹦到嗓子眼兒了,心想晉個貴妃吧,哪怕和自己同級也成啊。結果後半段話,一下子把她打進了泥里,頓時氣若遊絲般崴在炕上,「代皇后之職、攝六宮事……那我呢,我往後,又該幹些什麼……」
老姑奶奶晉位這事兒,對各宮都沒有太大妨礙,至多不過引人眼紅,可對於貴妃來說,卻有切身的傷害。小小年紀的毛丫頭,終於爬到她頭頂上去了,她在宮裡謹小慎微這些年,還不是連人家的一根汗毛都比不上。
是誰說尚家這回鳳脈要斷了?本朝出了一位廢后,尚家不可能再有出頭之日……這才三年不到,另一位更厲害的崛起了,一路順風順水,把所有人都踩在了腳底下。
貴妃低頭嗚咽起來,自打大阿哥死後,她還沒這樣痛哭流涕過。真是掃臉啊,當了三年貴妃,滿以為離皇后之位僅一步之遙了,誰知天上掉下個程咬金,一下子搶在頭裡了。
她哭得如喪考批,翠縹只得讓人把門關起來,不住地勸解她:「主兒,宮裡多少人在等著看咱們笑話呢,您千萬不能失態啊!就算她老姑奶奶當上了皇后,您還是穩坐第二把交椅,還是高她們一頭,您是貴妃啊,您怕什麼!」
可正因為是貴妃,才愈發掃臉,仿佛老姑奶奶打敗的不是全後宮,而是她一個人。
但這種沮喪也不能持續太久,自己還得帶領後宮眾妃嬪,上永壽宮去,向新晉的皇貴妃請安。
老姑奶奶還沒行冊封禮,但行頭已然大換了,穿一件明黃色納紗的鳳凰梅花單袍,頭上戴著金累絲點翠嵌珠玉鳳鈿,端端坐在寶座上,接受三宮六院的朝賀。
大家自然是五味雜陳在心頭,可誰又敢在這時候找不自在呢,一個個都俯首帖耳的,按品級高低在地心列隊,高高揚起拍子,行撫鬢蹲安之禮。
老姑奶奶的訓話也很簡單,「我年輕,登了這高位,全賴太后和皇上偏愛。我也沒什麼可說的,日後上下和睦,齊心伺候皇上,就成了。」
「那就好。」頤行接了笠意送來的翠玉蓋碗,輕輕放在太后手邊的炕几上,細聲說,「昨兒我和雲嬤嬤說了,讓給您預備的珠玉二寶粥,這會子熬得了送來了。裡頭的食材最是開胃,對脾肺虧損、飲食懶進有奇效,您且試試,要是喜歡,讓膳房再預備。」
她殷殷叮囑,這哪兒是媳婦,分明比親閨女還貼心呢。看得邊上三妃有些不是滋味兒,心道這回沒能上熱河,真是虧大發了,要是她們在,也不至於讓老姑奶奶一個人得了這麼個巧宗兒。
橫豎就是時也運也,氣得人沒話說!三妃一時萎頓下來,看她對太后百般討好,心裡頭是又妒又不屑,好好的大家子小姐,原來還有這副奴才樣兒!
她們打眉眼官司,太后也不去管她們,只說:「我病了這一遭兒,能撿回一條命來,是好大的運道,多虧了諸天神佛保佑。我想著,咱們上熱河有程子,宮裡香火也不及前陣子旺盛,過兩天把雍和宮的喇嘛宣進寶華殿辦一場佛事吧,大伙兒去拜一拜,這就要秋分了,也祈盼大英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眾人都說是,貴妃也感慨著,「時候過得真快啊,大阿哥……就是秋分時候沒的。」
說起這個,大家都沉默下來,宮裡頭不管平時多尖酸刻薄的人,對於孩子都是實心的喜歡。當年大阿哥是獨一個兒,生得又漂亮乖巧,大伙兒都很寵愛他。可惜後來得了瘧疾,無端地發高熱,沒消七天就歿了。到如今說起來,都是一段悲傷的往事。
太后長長嘆了口氣,「把大阿哥的神位送到寶華殿的壁龕上,讓他也受一受香火吧。」
貴妃含淚說是,向太后蹲安謝恩。回到永和宮後心裡頭還難受著,要是大阿哥在,如今該五歲了,滿院子撒歡,「額涅、額涅」地叫著,那該有多熱鬧。自己不說母憑子貴,至少境遇比現在要強些,不至於當著這空頭的貴妃,後宮要緊事兒也不由她過問,只讓她名義上管些雞毛蒜皮的事兒。
翠縹見她傷感,只好勉力安慰她,「來日方長,主兒還年輕,將來還有再懷皇嗣的機會。」
貴妃苦笑了下,「純妃霸占著皇上,如今後宮誰能近皇上的身?想懷皇嗣,難於上青天。我只是怕,她如今威望高得很,又已經位及四妃,再往上兩級,可就越過我的次序去了。」
這種如坐針氈的感覺,像身後有人時刻拿刀抵著你的脖子,不知什麼時候,一刀就劃將下來,要了你的性命。
翠縹說不會的,「她入宮一年還沒到呢,就是要晉位,也得尊著祖宗規矩。再說她一無得力的娘家,二沒有皇嗣可依仗……」
貴妃的視線望向窗外那棵紫藤,喃喃說:「沒有得力的娘家,卻有比娘家更勢大的人撐腰,只要有皇上的寵愛,別說貴妃、皇貴妃,就是皇后又如何!如今太后又向著她……」貴妃臉上湧起哀傷來,「老姑奶奶的鴻運,真是擋也擋不住。」
翠縹雖也知道大勢已定,但總覺得未必這麼快,就算晉位,不也得一步一步來嗎,尤其這樣高階的位分。
誰知還是她主子看得透徹,才過了兩天罷了,流蘇從外面急匆匆進來,到了貴妃跟前蹲安回稟:「禮部和御前的人上永壽宮頒旨去了,純妃晉了……晉了皇貴妃,代皇后之職,攝六宮事。」
貴妃聽她前半段話,心都蹦到嗓子眼兒了,心想晉個貴妃吧,哪怕和自己同級也成啊。結果後半段話,一下子把她打進了泥里,頓時氣若遊絲般崴在炕上,「代皇后之職、攝六宮事……那我呢,我往後,又該幹些什麼……」
老姑奶奶晉位這事兒,對各宮都沒有太大妨礙,至多不過引人眼紅,可對於貴妃來說,卻有切身的傷害。小小年紀的毛丫頭,終於爬到她頭頂上去了,她在宮裡謹小慎微這些年,還不是連人家的一根汗毛都比不上。
是誰說尚家這回鳳脈要斷了?本朝出了一位廢后,尚家不可能再有出頭之日……這才三年不到,另一位更厲害的崛起了,一路順風順水,把所有人都踩在了腳底下。
貴妃低頭嗚咽起來,自打大阿哥死後,她還沒這樣痛哭流涕過。真是掃臉啊,當了三年貴妃,滿以為離皇后之位僅一步之遙了,誰知天上掉下個程咬金,一下子搶在頭裡了。
她哭得如喪考批,翠縹只得讓人把門關起來,不住地勸解她:「主兒,宮裡多少人在等著看咱們笑話呢,您千萬不能失態啊!就算她老姑奶奶當上了皇后,您還是穩坐第二把交椅,還是高她們一頭,您是貴妃啊,您怕什麼!」
可正因為是貴妃,才愈發掃臉,仿佛老姑奶奶打敗的不是全後宮,而是她一個人。
但這種沮喪也不能持續太久,自己還得帶領後宮眾妃嬪,上永壽宮去,向新晉的皇貴妃請安。
老姑奶奶還沒行冊封禮,但行頭已然大換了,穿一件明黃色納紗的鳳凰梅花單袍,頭上戴著金累絲點翠嵌珠玉鳳鈿,端端坐在寶座上,接受三宮六院的朝賀。
大家自然是五味雜陳在心頭,可誰又敢在這時候找不自在呢,一個個都俯首帖耳的,按品級高低在地心列隊,高高揚起拍子,行撫鬢蹲安之禮。
老姑奶奶的訓話也很簡單,「我年輕,登了這高位,全賴太后和皇上偏愛。我也沒什麼可說的,日後上下和睦,齊心伺候皇上,就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