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胤禟搖了搖頭,坦然承認錯誤。

  是的,他就是看臉!

  大家都知道,九貝勒好顏色,喜賞心悅目。只要長得好看,求到他跟前來,遇上他心情好,他就舉手之勞答應了。

  上一世,康熙四十七年,十月,帝王判皇八子謀儲位罪,關押宗人府。

  這一世,康熙四十七年,十月,印鑄局官員齊奏請皇上,懇請允八貝勒在宗人府中寫話本。

  他們受不了了,他們頂不住了!

  待在印鑄局的官位上,天天都愁得揪鬍子,鬍鬚都禿了!

  印鑄局官員聲淚俱下地訴說自己的難處,當真是聽著傷心,聞者落淚。

  侍書於帝王身邊的張廷玉沉默了。

  這都關進宗人府了,還要被催上門,關在裡頭沒有自由還要埋頭苦幹,這是有多慘?在朝中再次興起黨政,一切如沸騰開水,整天有官員互相彈劾、指責的奏章中,禮部印鑄局遞上來的奏章,實在畫風清奇!

  看效果本是打算發怒的,將這幾個沒眼色的官員叫到跟前來臭罵一頓。

  結果聽見他們心酸的哭訴,聽見他們每天工作都承受著來自外界的莫大壓力,字字泣血,聲聲悲涼,康熙詭異地升起幾分同情之心。

  啊這……聽起來是有幾分可憐。

  隨侍於康熙身邊的馬公公也沉默了,他眼巴巴望著康熙,就盼著康熙拒絕。

  康熙撇了一眼胤禩,淡淡道:「老八犯了過錯,是去宗人府反省的,這本就是因位他亂寫話本而鬧出來的事,朕看,讓他老實一些,以後還是莫要再寫話本才是。」

  皇上此言一出,印鑄局的官員猶如被晴天霹靂劈中,一個個呆愣當場。

  弄巧成拙。

  張廷玉都不忍心看他們的是如何神色灰敗地離開了。

  待他們離去,他欲言又止:「皇上。」

  康熙沒有應他,而是爽朗地哈哈笑了起來。

  之後的發展,出乎張廷玉的預料。

  印鑄局官員離去後,民間徹底炸開了鍋。

  「不好了,皇上認為八貝勒寫話本惹出了事來,要下令不讓八貝勒寫話本!」

  「都怪造謠之人,都怪謾罵傾城之人!」

  「八貝勒顯然是被污衊的,他根本就不可能是端正先生,懇請宗人府,為八貝勒翻案啊!」

  「是啊,懇請宗人府,為八貝勒翻案!」

  不過幾天時間,宗人府大門口天天有人聚集而來鬧事,此前謾罵傾城的輿論,轉眼就成了誇獎傾城,是傾城帶給了他們豐富的精神世界,在賭坊被禁、煙花柳巷之地被禁之後,茶樓、說書,已經成了生活娛樂的重要組成部分。京城的百姓或許付不起錢去買些古玩字畫,卻能付得幾個銅板去撿漏的茶棚聽個說書。

  帶領著話本之潮流的傾城若是倒了,之後的話本還能百花齊放嗎?

  《大秦》、《大唐》、《蘭陵王》的結局有生之年可還能看見?

  沒幾天,宗人府也頂不住壓力,向皇上抱怨「您下令不讓八貝勒寫話本,民怨反而更大了。」

  康熙老神在在得駁回了他們企圖釋放八貝勒,將八貝勒這個「大麻煩」拋出去的請求。

  接著,他們開始抱怨朝中黨爭禍及不相干的人,滿懷怨氣的責怪針對八貝勒之人。

  儘管他們不知道是誰針對的八貝勒,但是民間開始了互相舉報。

  誰之前罵過八貝勒的,誰之前造謠生事一口咬住八貝勒說他就是端正先生的,都被人舉報了,溜得快的趕緊逃跑,而混跡在三教九流之中拿人錢財做事的,被人一抓一個準。

  他們將揪住的人送去了衙門,懇請官老爺為八貝勒翻案,還傾城清白!

  「定要狠狠得審,用刑,用酷刑!逼著他將是誰花錢僱傭他的全都招出來!」

  那些群情激憤之人聚集而來,事態好像越鬧越大了。

  據聞御史是朝中言官,專彈劾別人的,八貝勒沒被御史彈劾。

  這下好了,御史的馬車行在半路上,都能遇見人堵著他。

  朝中官員終於忍不住,紛紛被民間那「為傾城翻案」的呼聲震驚到,不得不寫奏摺懇請皇上平息事態。

  康熙一口回絕道:「朕都說了,關老八是為了讓他反省,這才關了多久?」

  胤禟看了一眼手拿拂塵站立在汗阿瑪身邊的馬公公,心中驚奇:沒想到汗阿瑪也會睜眼說瞎話。

  「臣懇請皇上平息民怨!」

  「皇上,八貝勒為端正先生一事另有隱情,或許其他名字也是旁人污衊的他,懇請皇上下令徹查,還八貝勒清白。」

  「皇上,微臣認為,以平息民怨為先,事態緊急啊!」

  「臣附議!」

  「臣也附議!」

  一夕之間,輿論又往另一邊倒去,便是想要拉胤禩下水之人再如何說八貝勒有罪,也抵不住如今沸騰起來的翻案之聲。

  「汗阿瑪,既然要八哥反省,諸位大臣又懇請汗阿瑪平息民怨,一切都是因《大秦傳奇》沒有結局而起,兒臣以為,反正八哥是要關在裡頭反省的,不如讓八哥關在宗人府期間潛心修書,如此百姓們也有了結局,便不會再鬧了。」

  胤禟不可置信地瞪向了出言的十四,拳頭硬了。

  人都關進去了,還把人關著寫話本,多大仇多大怨,這是弟弟嗎?這是要債的!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