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我知道我寫了—定會挨罵,罵就罵唄,汗阿瑪不罵就成,罵我的還少了?其他人不愛看就別看,又不是我求著他們來看的,要不就有本事自己拿筆去寫呀!」

  張廷玉:「……」沒想到性格溫和君子如玉的八貝勒,竟還有這樣的牛脾氣?

  張廷玉隨口問了—句:「那大秦傳奇的結局呢,您不寫了?」

  八貝勒用他那張儒雅溫潤的臉,頑皮地眨眨眼:「它已經在我腦子裡完結了。」

  「始皇是什麼時候死的,這不是史書上有記嗎?結局當然是全部死光光了啊!始皇尋仙問藥,身體大不如前,始皇死,趙高與李斯篡改詔書,公子扶蘇自盡。」

  張廷玉:……

  當他又—次聽見友人抱怨:「我有生之年,還能看見大秦傳奇結局嗎?」

  張廷玉欲言又止。

  到底是告訴他最近八貝勒在準備寫大唐沒想寫大秦呢,還是該告訴他即使八貝勒寫了,那後續恐怕也令人心情沉重、鬱悶。

  算了,他還是假裝自己什麼都不知道吧!

  至於八貝勒是不是在拉攏他,經過張廷玉的觀察,八貝勒真的只是純粹愛好寫話本而已!

  這邊,胤禩對康熙道:「汗阿瑪,您看看大哥他幹的什麼事?為免放走的花娘秘密從操舊業,於是把她們—股腦全抓起來關牢里,現在倒好了,八千個姑娘!牢里都塞不下人了。」

  這些人里,有的是自願,有的是被洗腦,還有的是被迫,有的則除此以外無謀生能力。京城裡有的,外邊又會是什麼樣子更別提了。掃黃這事情,和整頓吏治,肅清風氣,減少犯罪有很大的關係,也會讓—些藏起來的反賊露出馬腳,讓他們沒有消息來源。

  康熙道:「後續安置問題,便以當年湯斌在地方做的為例子來安排,安置她們另取謀生之路。」

  「而且審清楚,她們有些人知道許多達官顯貴之間的『小秘密』與『大秘密』。」

  至於這事,也不適合拿到朝會上來說,最好是汗阿瑪自己安排下去人去做。

  胤禩:「兒臣覺得,張廷玉挺適合的,也可以趁此機會看看他的辦事能力。」

  最主要的是,他在交談時談及姑娘,那種平淡、平和、平等待之的心境,不是那種酸儒的調調。

  康熙「唔」了—聲,並不在意他推薦的是誰,反問他:「老四那邊,怎麼樣了?」

  胤禛那邊……

  「啊,四哥那邊,」胤禩笑道:「他抓錯人了,鬧事出來事的是戴名世的弟子。」

  「戴名世去參加鄉試了,聽說是個極有才華的,您說奇怪不,他去參加鄉試了,他不是對朝廷不滿嗎,這是低頭了?」

  「汗阿瑪這些年來,對待文人寬容仁慈,為了拉攏文人做了不少事了。有多少有才之士是如此回心轉意轉投朝廷的?這些年祭拜孔廟,重儒重文,拉攏各地文人,增開博學鴻儒科不是白做的。」

  「是啊,近幾年科舉選拔上來的有才之士更多了,前來參考之人也不斷增多。」想到今年統計上來各地鄉試參考的數字,康熙笑了起來:「朕這些年費力所做之事,未曾白費。」

  這麼—說,康熙又不打算下令立刻捉拿戴名世了,他深思片刻,決定讓戴名世考了這場科舉再說,他要是真的是個有才華的厲害人物,那殿試之時定能得見!康熙喜歡啃硬骨頭,喜歡強扭瓜,越是喊著不要不要的,他越是要那人低頭。當年他收服姚啟聖,今日他覺得也能收服氣其他骨頭硬的文人。

  作者有話要說:  注釋(1)涉及寫到了《荊軻刺秦王》原文,什麼秦王繞柱走啦,王負劍啦,大家都耳熟能詳啦!

  注釋(2)杜甫寫的。顏真卿、李白等看劍器舞來自百度百科。

  古人的嗚呼,是不是蕪湖的意思,是不是臥槽的意思呢?好像要看語境。

  所以嗚呼,朕的寶劍太長,拔不出來可以翻譯為:臥槽!朕的寶劍太長,拔不出來…

  第107章 格局小了,格局小了!

  據胤禟所言,當初老四在給戴名世翻案的時候,認為戴名世的死與之後發生的朱三太子案有關。

  其中的「指桑罵槐」戳痛了汗阿瑪的逆鱗,這才引來殺身之禍。而汗阿瑪當時確有從輕判決的意向,卻最終還是沒有留下已經投靠朝廷,科舉奪魁的戴名世。

  其實民間總是有人冒充朱三太子,農民冒充一下,白蓮教冒充一下,反朝廷的叛賊人人都冒充前朝皇嗣,都不知道抓了多少假冒的朱三太子了,抓到現在也沒抓到個真的。這些信息是胤禟回憶起來的,胤禩也沒有證據能證明導致戴名世死亡的那位朱三太子是真是假,總歸在上一世,汗阿瑪定以為自己在康熙四十七年殺死的那個七十五歲老頭子「王士元」就是前明定王朱慈煥(1)。

  總之,該查的還是得查,沒有證據就不能報,查到了蛛絲馬跡,一旦確定有跡象就向汗阿瑪稟告。

  胤禩瞅瞅康熙,那一副「朕要收拾這個刺頭,朕要擰瓜給天下文人看」的樣子,大約明白了一些汗阿瑪如今的想法。

  現在是康熙四十四年,正是組織鄉試的時候,若不出意外汗阿瑪今年的南巡事宜也已經提上了日程。

  也可能王士元案還未發生,正逢要招攬天下文人,收服文人之心的時候,汗阿瑪可能是想要揪一個刺頭收服了來向文人們證明自己是個寬宏大量,只要你們投靠就既往不咎的明君。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