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生孩子可真遭罪,胤禩聽著都心驚肉跳。

  直到良妃出了月子,胤禩才不是隔著屏風與她說話,親眼見到額娘臉色紅潤,精神氣兒好這才放心。

  良妃笑道:「在前幾個月的時候,我就有種預感這胎該是個姑娘。感覺與當初生胤禩時完全不一樣。」

  具體怎麼不一樣法,只有親身經歷過的人才說得清了。

  瞧見了襁褓裏白雪似的小妹妹,照著這年齡差,都能將妹妹當女兒來看待了。

  「雖是不一樣,也同樣是辛苦,兒臣給額娘送來許多補品,有上好的血燕,靈芝,還要蜂王漿,您多吃一些補一補。」

  「膳食補身體,有太醫看著呢,」良妃好笑道:「可不能瞎吃,你啊,別操心這些了,好好隨你汗阿瑪辦差才是真,額娘這兒什麼都不缺。」

  「您補好身子,就當是為了以後隨兒子享福去。」

  良妃笑著點頭:「額娘知道你是在關心我,但你現在每天都來瞧我,外頭人可不就要說你了?」

  「隨他們說去,罵兒子的人多著呢,他們罵來罵去,還會意見不和互相吵起來,」胤禩道:「我大概也能知道他們又要說我什麼。」

  無非就是感情用事,作依戀母親之態豈不懦弱?

  「嘴皮子長他們身上,現在還盯著兒子的人,不就是一些滿口之乎者也的酸儒嗎?」

  胤禩笑道:「在兒子寫了《大秦傳奇》以後,大部分文人就改觀了,說兒子只要不寫違背三綱五常的內容,正經寫話本,他們就不罵了。」

  「那他們可能不知道,在《大秦》之後,兒子要寫《大唐》了。」

  良妃樂了,順著胤禩的話問道:「大唐又有什麼樣的精彩故事呢?」

  「那可就多了,從貞觀之治寫到開元盛世,期間可是誕生了一位女皇。」

  大唐民風開放,那時候還沒有什麼「存天理、滅人慾」,二程、朱熹都還沒出生呢!

  良妃並未專注學過經史子集,平日裡興趣來了才看一看,自然也不知道,胤禩又要寫一些一定會挨罵的故事了。

  到了四十歲的年紀,良妃也體會了一把兒女雙全,孫子也有了,心裡有了盼頭,日子怎麼過都是明媚的。身邊多了個孩子,讓寂寞的宮中生活更多了一抹亮色。

  待胤禩從良妃那兒回到康熙身邊,康熙剛將筆放下。

  「回來了?」

  胤禩應了一聲:「額娘身體恢復的很好,妹妹也身體健康。」

  康熙笑了:「現在不會再和朕急了吧?」

  胤禩眼眸含笑的時候,真就讓人有如沐春風的感覺:「不急了,還好汗阿瑪寬容,沒有因為兒臣冒犯而生氣。」

  康熙總是見他把自己丑化成馬公公,再瞧見他如玉君子般的模樣,心情很微妙。

  這樣優秀的兒子,整日裡佝僂著背假裝是老太監一整天,為他讀文書遞奏摺、端茶倒水,保護他安危,又忙前忙後去緩和其他兄弟之間的矛盾。所說的話,所做的事都和他心意,還不邀功,整天還要被人指著罵,人們都不知道他有多優秀。

  就忍不住想要更偏愛他幾分,念及他這些年做了多少事,他那些奇奇怪怪的愛好與愛玩的脾性就都在容忍範圍之內了。

  康熙道:「朕以己度人,能明白到你是什麼感受。」

  他回憶起自己八歲繼位,那時候額娘生病,每天侍奉在旁也沒能挽回母親的生命,九歲喪母時的悲痛與無助現在回憶起來還歷歷在目。

  世界上最難受的便是「子欲養而親不待」,皇考、皇額娘、皇瑪嬤,還有赫舍里皇后,全都已經離開了他,他現在也已經年過半百了。

  每當思念故人的時候,都會升起孤寂的感受,不知不覺,他臉上的皺紋也越來越多了,眉間因總是皺眉留下川子痕,顯得威嚴又嚴厲。

  自己「孤家寡人」,兒子們還不省心,康熙的心情就不太美妙。

  他心情不美妙,就想要搞一點什麼,讓別人也心情不美妙一下的。

  第104章 大哥捉野兔怎麼都捉不著

  康熙說道:「朕許久未曾考校阿哥們的學業了。」

  都將心思花在怎麼搞黨系爭鬥上,哪兒還有心思來好好溫習課業!

  尤其是出宮建府了的年長皇子,早不知道將幼時學的聖人之言學到哪兒去了,大清以儒為重,以漢學籠絡天下文人,每回南巡都不忘招攬天下文人,表現出儒家聖人的敬重,自己也做文章,寫詩詞賦。

  康熙眼眸深邃,他認為自己的每一位兒子都應該優秀,寫文章、考經史子集更是不在話下,別以為長大了就不用學習了,成年阿哥要求最嚴格,誰不通過,誰就再回上書房好好念書去!

  他不僅要考校阿哥們,還將翰林院的文人們都集中起來一起做文章,誰答不上來,誰就當場丟人。

  康熙不僅要考他們基礎知識,還要考寫文章,治國之道,安民之道,將省試、殿試的往年考題都拿出來混著考人。

  胤禩眼皮子直跳。

  阿哥們,年長的像大哥都三十二了,還能記得十幾歲時課業繁重那會兒強塞在腦子裡的課業嗎?

  也不是誰都像胤禩這樣腦子被衝擊改造過,過目不忘的。

  像九弟胤禟那樣的,大概兩三年沒讀聖賢書,也就忘的差不多了。

  胤禩:「汗阿瑪,您這是在為難人,兒臣也有三年沒讀過聖賢書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