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手裡的活兒完成的也很麻溜,從來都不出錯,但是君父的要求卻越來越高。

  到底哪裡做的不好,引起不滿了?

  後來他發現,其實不管做多完美,汗阿瑪都會有新的要求,如果次次都做到最好,哪怕一次做的不好,那份不滿就會擴大。

  這個心理,皇叔祖還教過他的,所以要留有餘地,每次不要做的太好,免得下次重任更加繁重,直到壓垮自己。

  而太子那邊,從小就得到汗阿瑪讚許,一直都得君父滿意。汗阿瑪就像慈母一樣關懷備至,哪怕他做的不好,也不會過多苛責,長此以往,太子不就吃不起批評了?

  一個一直被誇獎的人突然之間被斥責,心裡一定會很難受。

  胤禩好像看到了一些汗阿瑪與太子父子之間的裂縫,恍然大悟,又懂了一些與汗阿瑪之間的相處之道。

  作者有話要說:  胤禩:六十分萬歲,多一分浪費

  第74章 汗阿瑪的臉,啪啪響。

  所以不要做得太完美,要留有餘地啦!

  比如給汗阿瑪喝燙嘴的茶水……

  看看,在胤禩給康熙泡了幾回茶水後,康熙主動要求了梁九功來伺候:「梁九功泡茶手藝好一些,朕喊你來御前不是為了讓你做一些小事的胤禩。」

  胤禩很遺憾得將茶壺還給了梁九功,為自己沒能搶走梁九功的活兒感到可惜。

  梁九功終於在即將被搶光活兒的邊緣又找回了自己,聽到康熙堅定要他來鞍前馬後的伺候,將八阿哥給趕去一邊兒待著,欣慰得老淚縱橫,笑容愈發獻媚。

  「八阿哥,您讓一讓,奴才給您也泡一杯茶。」

  御前只剩下康熙與胤禩二人,他們聊起了此後前去無定河的注意事項。

  「路上幾個驛站都是此前南巡安排過人的,倒是沒什麼問題,就是現在的季節恰逢多雨,沿途可能會遭一些罪。」

  胤禩溫聲道:「越是靠近無定河,那邊的環境越潮濕,水中有泥沙,空中有風沙。」

  康熙御駕親征都有過,自是不在意沿途的麻煩和苦累,命眾人多備鞋具與雨具,若遇上大雨,油紙傘是招架不住的,還需要蓑衣斗笠。

  次日一切準備就緒,帝王御駕動身,前去觀閱視察無定河堤壩。

  因人員減少,康熙並未將其他阿哥們給帶上,而是叫上了四阿哥、五阿哥、七阿哥。

  八阿哥還在家中閉門思過,自然也是馬公公出面。

  有趣的是,馬公公出現的頻繁以後,幾位阿哥們都與他混了個臉熟,這就更加不懷疑了。

  連火眼金睛四哥都沒瞧出來的偽裝,果然畫得老了才天衣無縫。

  胤禩跟著汗阿瑪見到了停留在無定河堤壩附近軍營的大哥胤禔,常年待在風沙多的地方,胤禔英俊的臉龐都滄桑粗糙了起來,他黑了不少,身上的肌肉線條分明,比之前更加精壯的體魄讓胤禩頗感壓力。

  回憶起被大哥操練一個月的經歷,腿有些發軟。

  胤禔眼神明亮,英氣勃勃:「稟汗阿瑪,無定河堤壩已經修建完成,懇請汗阿瑪檢閱!」

  瞧他成竹在胸,主動懇請檢閱,可見此前花了大功夫,投入不少努力。

  康熙親自觀測後,讚許胤禔,得了讚揚的胤禔昂首挺胸,仿佛只要君父滿意,這些日子以來的苦累都煙消雲散了。

  帝王遂與臣子們商議治河方針,最終定下了修改無定河道的策略。

  治河一事,底下人往往各執己見,若皇上什麼都不懂,就會像他第一次南巡那樣,在于成龍與靳輔之間搖擺不定。

  如今已是第三次南巡,帝王對於治河一道有了自己的心得,又親眼見過,實地考察,這才與臣子們定下最適合的方案。

  國家大事的決定,皇上自身雄才大略也尤其重要。康熙深知,唯有將河治好,才能奠定盛世之基。幾十年來,南巡至今已是三次了,日後還會有第四次,第五次,第六次……

  康熙道:「終有一日,朕要將這條總是搖擺不定的無定河治得服服帖帖,到時候給它取名叫永定河!」

  他每一次巡視,當地百姓皆歡迎,因為他們知道帝王前來能給他們帶來什麼,更寬鬆親民的政令,更好的更安穩的生活。

  胤禩仰望汗阿瑪偉岸英雄的背影,眼睛裡冒出了崇拜的小星星。

  距離君父那麼近,親眼看到他治國理政時閃閃發光的樣子,那種衝擊感是夢中戲文給不了的震撼。

  這種震撼,給身處掌衛事大臣位置的胤禩帶來了巨大的影響,他從未比此刻更明白自己是在做一些什麼,是在保護一些什麼。大清、汗阿瑪、皇權、天下……

  這感悟並非是皇叔祖如同填鴨般塞給他的,而是他自己體悟到的。

  如果兄弟們當真如戲文里那樣斗得你死我活,將朝廷攪得天翻地覆,黨爭不斷,那麼眼下汗阿瑪所做的許多事情,在未來前進了多少步,就又會倒退多少步?

  胤禩若有所思,隨康熙打道回府,又聽君父下令將直郡王在軍中的官職又提升了一級,隱隱有與宗室分庭抗禮的意味。

  大哥在軍中升官是好事,於汗阿瑪皇權集中有利,只是二哥那兒就又要焦慮了。

  胤禩嘆息一聲,康熙見他那輕愁的模樣,沒好氣道:「你去直群王府,給保清宣讀聖旨去。」

  胤禩一臉意外:「平日裡汗阿瑪不是讓魏公公跑腿的嗎?」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