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胤礽猶如在面對君父的考校般,將這話本當做一套題來做!

  「王妃的位置太扎眼了,多少妾侍盯著呢,可不就像兒臣這樣處在風口浪尖的位置,看似擁有權力可以為所欲為,實則是寸步難行,許多人都盯著兒臣的德行,等著看兒臣出錯。」胤礽話語一頓,表明自己的態度:「但是兒臣到底不是王妃,而是汗阿瑪親手培養出來的太子,所以兒臣不怕出錯,不懼怕受到指責,兒臣有勇氣去迎接這些困難,知錯就改,方能進步。」

  如果他不能穩住,像王妃這樣越陷越深,越來越偏激,那麼只能得到一個結果,那就是讓其他某一位兄弟撿了便宜。

  而大哥那性子,一瞧就是南宮雙,沒腦子的。

  如果他失去了君父的信任,其他兄弟們必定會如同聞到腥味的貓。

  胤礽深思起來,越看越覺得這八弟不簡單。

  康熙沉默了,深思起太子的讀後感悟,讚賞的點點頭:「你能有這心,朕很欣慰。」

  他倒是沒料到胤礽能感悟出來那麼多與眾不同的東西。

  太子在君父的授意下,更加細緻的分析起來。

  《商女王妃》,還是僅僅只是後宅之斗,而他們要面臨的,是朝堂政鬥!

  「朝中臣子們自比為深閨怨婦,等待汗阿瑪垂憐,他們含沙射影,爾虞吾詐,比之後宅女子有過之而無不及。若僅僅因後宅婦人之爭就不寒而慄,何談官場沉浮?兒臣從《商女王妃》中婦人們的嬌柔低語、笑中淬毒中看到了朝臣爾虞我詐,笑裡藏刀。」

  康熙跟著想像了一下,覺得太子說的好像有一點道理。

  胤礽從女人們不折手段拉情敵下水中,聯想到了朝中為陷害政敵同樣不折手段的納蘭明珠!

  那納蘭明珠就跟那媚兒似的,心機深沉,目的明確。

  他從各種性格的女人們中,擴散想到了各種性格的朝臣。

  看看這矯揉做作我見猶憐的妾侍,像不像那些清純無辜的清流大臣?

  清高孤傲的如月,有點像拒絕汗阿瑪招攬的名儒,又有點像守節而忠烈的御史。

  胤礽看到如月與情郎私奔時,還撫掌大笑:「這不是世人眼中的余國柱嗎?」

  納蘭明珠猜測自己將要被御史彈劾,又看出汗阿瑪對他不滿,還沒等到他下手,就率先讓黨羽余國柱跳出來彈劾他結黨營私、貪污受賄。這在外人眼中看來,就像是余國柱背叛了納蘭明珠,轉投索額圖似的,唯有太子知道,余國柱根本不是他們的人,從始至終都是為了保全納蘭明珠在裝呢!

  只不過在世人眼中,都在說余國柱背叛了舊主。

  可不就像是拋棄了王爺,與情郎私奔的如月?

  康熙驚奇地發現,對於《商女王妃》的見解,太子所看與他所看感受截然不同,但太子所說的每一句話,都分析的還真像那麼回事。

  一邊分析,一邊表明態度,太子若是寫一篇讀後文章,定能讓康熙給個甲等!

  「那麼你可能分析到,為何《商女王妃》會被那麼多人罵?」

  帝王的詢問令太子深思起來,過了片刻他答道:「世人不會想的那麼深遠,或許只看流於表面之物,如後宅女子手段之多令其恐懼,看客們有男有女,男子罵是因內心懼怕,或惱羞成怒,女子罵或許是為了表示自己並非是這樣有心計的女子,不外如是。」

  明明是那王爺風流又無能所造成的壞結果,卻都怪罪在女人們爭寵、心機深沉之上,外頭那些罵得兇狠之人,也不過是只看到表淺,想不到深處的庸人罷了。

  「自然,也寫的過於離經叛道了,」胤礽輕笑道:「文人們不接受也是情有可原,可這畢竟只是話本罷了。」

  是的,正如太子所說,這只是個話本。

  話本,是消遣、虛假之物,並非是傳道受業解惑的專業書,也沒有到著書立傳的高度,更不是史實與現實。

  外頭私底下流傳的艷情話本什麼露骨的沒有,更加離經叛道的都有,只不過是作為禁書不能在明面上流通罷了。

  朝臣們甚至都不會將話本拿到明面上來說,因為他們還是要面子的,拉不下這個臉。

  康熙神色微松,對太子的回答極為滿意。

  「你八弟有一點寫的極明白,那便是女人們的心思與手段。」

  「這一些,值得你多深思,日後莫要給女子牽著鼻子走,免得你八弟見了笑話你。」

  太子好顏色,康熙一清二楚,趁此機會告誡他不要過於沉溺美色。

  胤礽應下了君父的告誡,心裡對胤禩的用心有些感動。

  他暗道:八弟又幫了孤一次。

  八弟雖拉攏不到,卻是太子難得看順眼的兄弟。

  去八弟那兒走一遭,就當是安慰八弟了,看他被罵的多慘啊!

  之後,韜塞聽康熙提起這事兒,心中腹誹:你們父子二人倒是很有五十步笑百步的模樣。什麼時候皇上您自己不好顏色,不喜愛年輕貌美的,太子才能學好,不然那就是上樑不正下樑歪。

  大阿哥見外頭對「傾城」罵得狠,破天荒得率先跑來與胤禩說了幾句話。

  要胤禔安慰人,可真為難了他。

  「外頭的那些謾罵,不必放在心上,不過是一些庸人狗急跳牆,小丑爾。」

  「朝臣們對話本這事兒都不明著說,誰若是放在明面上,豈不是在告訴其他人自己看了那『後宅』話本?話本這東西,與史書、著書立傳可不同,要更世俗一些。大臣們要面子,恥於將這事兒宣之於口,所以他們不會將這事兒鬧到汗阿瑪面前。你又沒有寫犯忌諱的東西,所以要鬧,也不過是民間鬧,掀不起大的風浪。」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