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嗚嗚嗚,不能再白白浪費時間了。

  他拖著疲憊的身軀爬起來坐於案前,拿起了筆,明明學業並不繁重,怎麼偏偏就懶得動筆呢?

  而當他終於將注意力皆投入到寫話本中時,不知不覺便沉浸了進去,從最初的生澀到下筆如神,他很快就找到了狀態。

  經歷過韜塞潤色後的《宿敵》——棋逢對手篇上部,已經成了一部劇情跌宕起伏,對話妙不可言,文筆登峰造極的神作!

  韜塞將自己如何潤色棋逢對手篇,如何運用詞句的方式都教給了胤禩,並為胤禩羅列課外書籍,用以學習鍛鍊文筆。

  文筆這東西,需要的是日積月累,多寫多看,才能慢慢嫻熟,想來在胤禩積累到一定文學功底前,都離不開皇叔祖的把關與潤色了。

  有皇叔祖操刀幫忙最大的好處,便是在胤禩年紀還小時,一切與端正先生有關的不利影響,全都讓皇叔祖給攔下了,而他只需要專心創作,潛心學習就夠。

  用以藏拙的寫話本事業,正在蒸蒸日上,正經事學習怎麼做掌衛事大臣的特訓,也漸漸拉開了序幕。

  皇叔祖教導他的可不僅僅是情報,更有許多一般阿哥學不到的課業。

  胤禩學得極認真,他知道,這些都是他未來安身立命的根本,也是他以後的責任。現在學得越多,未來就越會感謝幼時自己的付出。

  看多了九子奪嫡的戲文,如今得機遇提前摘出奪嫡的胤禩,希望以後能夠活得肆意自在,所學之才有施展之地,也希望未來的日子自己能與額娘都過得舒心快樂。

  康熙又一次收到韜塞送去的話本,這回卻是已經引起了警惕。

  「皇叔莫不是又要給朕看一些無病呻吟的廢話?」

  「朕已重罰隆科多,李四兒也已死,《四兒》之風波,該過去了。」

  韜塞自然知道李四兒死了,她因話本而聲名狼藉,連累整個佟府都被人們唾罵。被拖出去午門斬首時,百姓朝李四兒丟來的爛菜葉子與硬石頭將她砸得頭破血流。

  犯下罪孽之人,應當也有隆科多一份,卻因他是皇后之弟而逃過一劫,皇上顯然打算再給佟家留下一些情面。

  可惜,聲名狼藉的隆科多,如今都不敢輕易走上路,李四兒死後,隆科多成了下一個走到哪裡就被丟菜葉子與硬石頭的人。

  一個死了乾脆,一個成過街老鼠,只敢躲藏在家中頹喪成廢人,鈍刀子割肉一般受到來自世俗的唾棄,究竟哪一個才更加折磨人韜塞不去點評,他只需要隆科多日後翻不了身,進不了鑾儀衛就夠。

  「這回,臣只是給皇上送來閒來時解悶的話本罷了,」韜塞笑著告訴康熙:「這話本背後可沒有別的寓意,是因為它確實很好,臣這才帶來獻給皇上。」

  韜塞還道:比如皇上您蹲茅廁時無聊,就可以拿話本看看。

  康熙聽他這麼說,隨意地將話本拿在手裡,命人將它放在自己寢室之中,打算當睡前讀物看看。

  晚上沒有興致臨幸妃嬪時,康熙側躺在龍床上,一手撐著側臉,一手翻起了這本明顯比上一回話本厚了許多的新作。

  「宿敵,棋逢對手篇?」

  帝王挑了挑眉,隨意地瞥了兩眼開篇。

  以諸葛亮為主人翁的話本倒是少見,康熙頓時來了興趣。

  在大清,明初羅貫中所寫的《三國演義》可謂是影響深遠,努爾哈赤最開始便酷愛閱讀《三國演義》,待後來到了太宗皇帝皇太極時,他命人將此書與《孟子》、《資治通鑑》、《六韜》並列為「臨政規範」。直到先帝年間,《三國演義》滿文翻譯全文完成,康熙幼時便讀過《三國演義》,此書美化了劉備,神化了諸葛亮!(1)

  而今,竟有一篇以諸葛亮為主人翁的話本出現在眼前,乍一讀時文筆及邏輯皆能看,再往下看去,不禁受劇情所吸引,對其中精妙之處拍案叫絕。

  康熙不由看得入了神,話本並不是晦澀難懂的書籍,相反,話本就是為了令看客爽而誕生的,全文讀下來,看到主人翁「大顯神威」,只覺得酣暢淋漓。

  戰事之描寫,當時局勢之剖析,皆面面俱到。

  康熙不住的點頭,待看那書作者是「端正先生」,不由讚賞:「難怪皇叔對此人的話本推崇,他可不僅善譏諷,還通軍略計謀。」

  看到諸葛亮與司馬懿兩大頂尖謀士之間你來我往的交鋒,康熙看得熱氣上涌。

  妙不可言!

  可是手中的話本剩餘頁數越來越薄,眼看沒剩下幾張了,而劇情從小矛盾堆積到大矛盾,眼看即將爆發,絕不可能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完本。

  夜深人靜時,最適合講「鬼故事」,比如……話本還剩下最後一頁。

  康熙不信邪地將那頁翻過來,劇情進展到諸葛亮以疑兵之計,於敵樓之上如閒庭漫步,焚香操琴!

  城樓下,是將整個西城包圍住的司馬懿大軍。

  幽幽琴聲,自敵樓傳來,司馬懿眯起眼,仰望敵樓之頂,只見那披著鶴氅的身影近在咫尺,正是他朝思暮想的諸葛亮!

  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康熙:「…………」

  次日,康熙與韜塞見面時,直接問他:「那棋逢對手篇下部在哪裡?」

  韜塞笑了:「皇上看了那話本《宿敵》?」

  康熙頷首,點評道:「端正先生此人,確有才華,也難怪皇叔升起惜才之心。朕見此人所寫的話本,從行文間窺見其謀略過人,若皇叔引薦他前來,或許朕又可多一左膀右臂。」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