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頁
見眾人頷首,朱濟善從木盒中取出色澤赤紅的丹藥。
丹藥不過拇指蓋大小,放入口中無需用水吞服, 便順著喉頭便劃入惠仁帝腹中。
一盞茶過後,惠仁帝青白的面色漸漸紅潤了起來。
有太醫驚嘆:「如此奇效,便是稱為靈丹妙藥也不為過。」
然而朱濟善聽罷卻搖搖頭,「此藥乃是用來續命的,再好,都不過是迴光返照。」
此話一出,直給人兜頭潑了一盆涼水,也讓眾人清醒過來。
殿內驟然陷入死寂,幾位太醫不禁面露悲色,有哀戚,也有對身家性命的擔憂。
就在眾人沉默之時,惠仁帝的手指微微動了動,緊接著,他緩緩睜開眼,「朕這是……」
「皇上。」眾人嘩啦啦跪了一地。
剛剛甦醒的惠仁帝還有些神思不清,但很快就回想起了之前發生的事,他感受著胸腹火燒火燎的刺痛,張口問:「德妃人呢?」
「皇上,德妃與方才在永華宮伺候的一眾奴婢俱已扣押。」朱濟善回道。
「好,好。」惠仁帝說著,竟是自己撐著坐起身,「傳話給李忠,命禁軍把守宮門。宣丞相,秦老將軍,兵部尚書,禮部尚書,大理寺卿入宮覲見。」
「至於其他人,查實之前不得離宮。」
「皇上英明。」
保住了性命,眾人皆鬆了一口氣。
唯有朱濟善看到了惠仁帝眼中一閃而過的殺意,他心中一凜,趕忙低下頭,慶幸今日來永華宮的太醫,還好占了太醫院半數之多。
若要封口,牽扯太廣。
不然只怕他們中任何一個人,都別想活著走出宮門。
惠仁帝傳召的人皆為親信,作為貼身伺候的大太監李忠,毋需惠仁帝多言,在派人出宮的同時,便將扣押的宮人全部帶去內侍省嚴刑逼供。
至於德妃那裡,惠仁帝沒說如何,他作為太監自然不能以下犯上。
德妃被關在偏殿,門外有侍衛把守,簡直是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她來回踱步,顧不得右手傳來的疼痛,不妙的預感在心中不斷發酵。
伺候惠仁帝的這段日子,她可謂是慎之又慎。
除了貼身大宮女珠翠,永華宮中還有柳四喜在,飯食湯藥俱有心腹盯著,給惠仁帝服用前,也會用銀針試毒。
即便如此,還是被人鑽了空子。
德妃直覺要遭,可現下被人看押,消息根本傳不出去,只能寄希望於賢王能有所察覺。
可惜這本就是許清雅給德妃設的套,不光是德妃,連帶賢王她也沒打算放過,所以直到李忠從柳四喜屋中搜出藥包,將證據呈到惠仁帝面前,宮內宮外仍是一片風平浪靜,而進京起就未能踏出四方鏢局的宓葳蕤,終於在今夜,被賢王迎到了王府內。
喻晨打算得很好,他計劃先呈上許家通敵的證據,若此時惠仁帝有個萬一,再讓宓葳蕤立刻進宮,總得讓惠仁帝留著一口氣寫下遺詔,如此才能名正言順。
宓葳蕤站在院中,月色如洗,濃墨的夜幕中星子閃爍。
帝星正在隕落,已無逆轉的可能。
「國師大人,許妃動手了。」石竹遞上茶盞。
「我已知曉。此事畢,你便去仁濟堂做事吧。」宓葳蕤背對著石竹,話中稍有勸說的成分。
「賢王倒了還有端王,大人的好意,奴婢心領。」石竹很是固執,「我入宮,便是為了報恩,結果未料恩人被害。既然報恩不成,有報仇的機會又怎能心安理得地裝作不知。」
宓葳蕤本想用師父的名義讓石竹收手,但話到嘴邊又收了回去,他固然可以說師父不願看到石竹因報仇而身處險境,但他並非竇章也不是石竹。
有些話,當由師父親自說,然而師父早已仙逝,也是因此,才會讓石竹在得知真相後打算報仇。
至於石竹,即便他身份比石竹高,也不能左右石竹的想法。
既然如此,還不如成全石竹。
「端王與賢王到底不同,許清雅與李慧茹,許家與李家,前者可比後者更精於謀算。如今許清雅為了陷害賢王用得上你,待賢王和德妃一倒,你作為知曉內情的人,遲早會被滅口。」宓葳蕤轉過身。
石竹神情微動,將茶盞朝宓葳蕤面前遞了遞,「大人也說了,是遲早。」
宓葳蕤笑了下,接過石竹手中的茶,「你既然已有所決定,我也不會再勸。想必你會讓許妃知道,什麼叫引狼入室,什麼又叫金蟬脫殼。」
「奴婢自當盡力。」窺見了宓葳蕤謀劃的冰山一角,石竹不敢稱大。
「你過謙了。」宓葳蕤飲盡盞中的茶水,「有你在賢王府,省了我不少事。」
「能幫到大人便好。」石竹十分通透,「此前若非大人攔下我,恐怕我早已變成一具屍體,何談為恩人報仇。」
石竹正說著,宓葳蕤的耳朵動了動。
「你該去賢王那裡守著了。」
「這麼快?」石竹驚異。
「快,才能打賢王個措手不及,況且皇上那也拖不了幾天了。」宓葳蕤說著,吞下石竹遞過來的軟筋散,「賢王到底還是棋差一招。」
話音間,御林軍已迅速包圍王府。
管家被叫門聲驚醒時,還不知將要大禍臨頭,「半夜三更,誰叫你全爺爺。」
為首之人拿出令牌懟到福全面前,「我等奉命搜查王府,閒雜人等速速退開。」
丹藥不過拇指蓋大小,放入口中無需用水吞服, 便順著喉頭便劃入惠仁帝腹中。
一盞茶過後,惠仁帝青白的面色漸漸紅潤了起來。
有太醫驚嘆:「如此奇效,便是稱為靈丹妙藥也不為過。」
然而朱濟善聽罷卻搖搖頭,「此藥乃是用來續命的,再好,都不過是迴光返照。」
此話一出,直給人兜頭潑了一盆涼水,也讓眾人清醒過來。
殿內驟然陷入死寂,幾位太醫不禁面露悲色,有哀戚,也有對身家性命的擔憂。
就在眾人沉默之時,惠仁帝的手指微微動了動,緊接著,他緩緩睜開眼,「朕這是……」
「皇上。」眾人嘩啦啦跪了一地。
剛剛甦醒的惠仁帝還有些神思不清,但很快就回想起了之前發生的事,他感受著胸腹火燒火燎的刺痛,張口問:「德妃人呢?」
「皇上,德妃與方才在永華宮伺候的一眾奴婢俱已扣押。」朱濟善回道。
「好,好。」惠仁帝說著,竟是自己撐著坐起身,「傳話給李忠,命禁軍把守宮門。宣丞相,秦老將軍,兵部尚書,禮部尚書,大理寺卿入宮覲見。」
「至於其他人,查實之前不得離宮。」
「皇上英明。」
保住了性命,眾人皆鬆了一口氣。
唯有朱濟善看到了惠仁帝眼中一閃而過的殺意,他心中一凜,趕忙低下頭,慶幸今日來永華宮的太醫,還好占了太醫院半數之多。
若要封口,牽扯太廣。
不然只怕他們中任何一個人,都別想活著走出宮門。
惠仁帝傳召的人皆為親信,作為貼身伺候的大太監李忠,毋需惠仁帝多言,在派人出宮的同時,便將扣押的宮人全部帶去內侍省嚴刑逼供。
至於德妃那裡,惠仁帝沒說如何,他作為太監自然不能以下犯上。
德妃被關在偏殿,門外有侍衛把守,簡直是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她來回踱步,顧不得右手傳來的疼痛,不妙的預感在心中不斷發酵。
伺候惠仁帝的這段日子,她可謂是慎之又慎。
除了貼身大宮女珠翠,永華宮中還有柳四喜在,飯食湯藥俱有心腹盯著,給惠仁帝服用前,也會用銀針試毒。
即便如此,還是被人鑽了空子。
德妃直覺要遭,可現下被人看押,消息根本傳不出去,只能寄希望於賢王能有所察覺。
可惜這本就是許清雅給德妃設的套,不光是德妃,連帶賢王她也沒打算放過,所以直到李忠從柳四喜屋中搜出藥包,將證據呈到惠仁帝面前,宮內宮外仍是一片風平浪靜,而進京起就未能踏出四方鏢局的宓葳蕤,終於在今夜,被賢王迎到了王府內。
喻晨打算得很好,他計劃先呈上許家通敵的證據,若此時惠仁帝有個萬一,再讓宓葳蕤立刻進宮,總得讓惠仁帝留著一口氣寫下遺詔,如此才能名正言順。
宓葳蕤站在院中,月色如洗,濃墨的夜幕中星子閃爍。
帝星正在隕落,已無逆轉的可能。
「國師大人,許妃動手了。」石竹遞上茶盞。
「我已知曉。此事畢,你便去仁濟堂做事吧。」宓葳蕤背對著石竹,話中稍有勸說的成分。
「賢王倒了還有端王,大人的好意,奴婢心領。」石竹很是固執,「我入宮,便是為了報恩,結果未料恩人被害。既然報恩不成,有報仇的機會又怎能心安理得地裝作不知。」
宓葳蕤本想用師父的名義讓石竹收手,但話到嘴邊又收了回去,他固然可以說師父不願看到石竹因報仇而身處險境,但他並非竇章也不是石竹。
有些話,當由師父親自說,然而師父早已仙逝,也是因此,才會讓石竹在得知真相後打算報仇。
至於石竹,即便他身份比石竹高,也不能左右石竹的想法。
既然如此,還不如成全石竹。
「端王與賢王到底不同,許清雅與李慧茹,許家與李家,前者可比後者更精於謀算。如今許清雅為了陷害賢王用得上你,待賢王和德妃一倒,你作為知曉內情的人,遲早會被滅口。」宓葳蕤轉過身。
石竹神情微動,將茶盞朝宓葳蕤面前遞了遞,「大人也說了,是遲早。」
宓葳蕤笑了下,接過石竹手中的茶,「你既然已有所決定,我也不會再勸。想必你會讓許妃知道,什麼叫引狼入室,什麼又叫金蟬脫殼。」
「奴婢自當盡力。」窺見了宓葳蕤謀劃的冰山一角,石竹不敢稱大。
「你過謙了。」宓葳蕤飲盡盞中的茶水,「有你在賢王府,省了我不少事。」
「能幫到大人便好。」石竹十分通透,「此前若非大人攔下我,恐怕我早已變成一具屍體,何談為恩人報仇。」
石竹正說著,宓葳蕤的耳朵動了動。
「你該去賢王那裡守著了。」
「這麼快?」石竹驚異。
「快,才能打賢王個措手不及,況且皇上那也拖不了幾天了。」宓葳蕤說著,吞下石竹遞過來的軟筋散,「賢王到底還是棋差一招。」
話音間,御林軍已迅速包圍王府。
管家被叫門聲驚醒時,還不知將要大禍臨頭,「半夜三更,誰叫你全爺爺。」
為首之人拿出令牌懟到福全面前,「我等奉命搜查王府,閒雜人等速速退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