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頁
「乖乖,這不是故意在打那一位的巴掌嘛!」提鳥籠的老人一邊落坐一邊搖頭,忍不住向旁邊的人說道:「咱們這裡可不在從侯府到宋家的路上,可見周大公子是故意領著這迎親隊伍繞道了。唉,這位大公子,還是太年輕了,竟爭這麼一口閒氣,將來只怕他們夫妻落不得好啊。」
眾人不由跟著一陣嘆息。
那新來的茶客聽著這話不禁呵呵一笑,道:「只怕這會兒那些人忙不到折騰這事呢。」
「為何?」眾人忙問。
「你們都知道吧,那護國公癱在床上已經有些時候了。告訴你們,也就這兩日的事。」那茶客笑道。
「那老賊,早就該死了!」有人憤憤道,「不過,這事又有什麼好忙的?」
茶客像是知道什麼機密一般,只神秘一笑,卻並不答話。
那提鳥籠的老人和這茶客是舊識,忙拉著那人過來坐下,問道:「該不止是這麼一點事吧?」
「一個早就知道是將死的人,太后那裡哪會為他煩心。」茶客抬眼看看四周,小聲道:「真正煩心的,是晉王府的事。」
「怎麼?那府里出什麼事了嗎?」
「可不,出妖孽了!」茶客小聲笑道。
作者有話要說:
☆、第一百一十三章·成禮
第一百一十三章·成禮
從觀元巷到臨滄侯府,其實最慢也不過半個時辰的路途,偏這支長長的迎親隊伍竟不走直道,而是繞著朱雀大街轉了一大圈後,才悠哉游哉地往臨滄侯府的方向過去。
而此時,臨滄侯府里卻是忽然生了變故。
那原本被精心裝點過的前廳里,大紅喜字被人撕扯了下來,大紅氈毯也被人用劍劃爛,那些前來道賀的親友們看著提著寶劍在發瘋的前臨滄侯,一個個都被這變故驚得目瞪口呆。
「侯……十五老爺,您、您這是做甚?」
如今這位前臨滄侯已經不是侯爺,故而出聲問話的,只能以他的排行來稱呼他。
而這稱呼,就如同撒在傷口上的鹽一般,激得前臨滄侯、現周十五老爺的面頰一陣抽搐。
自那日被彈劾後,臨滄侯一家就被皇上責令在家閉門思過,惹得原本脾氣就不好的臨滄侯變得更加暴躁易怒,也幸虧有太夫人壓制著才沒讓他鬧出事來。
和侯爺不同,太夫人向來有智謀。她見皇上壓著奏章遲遲不回,心下便生出幾分希望,以為此事還有緩轉餘地。又從宮裡打探到消息,說是南詔王幾乎天天去宮裡鬧事,鬧得皇上曾私下抱怨了好幾句「臨滄侯府不曉事,翁婿打仗為難朝廷」之類的話,便更以為只要拿周轍的婚事去交換南詔王的諒解,這所謂的彈劾定然不成問題。因此,當南詔王來問周轍的婚事時,太夫人竟一改往日口風,主動認下了這門親。
只是,叫他們一家都沒想到的是,他們已經承認了這樁婚事,也答應替周轍出面主婚了,卻不想在昨日傍晚時分,宮裡忽然下來了旨意。雖然他們早已想到阻止不了周轍襲爵的事,但是誰都沒想到,皇上竟然會奪了十五老爺的爵。
這十五老爺越想越氣,越想越覺得自己是落進了南詔王和那個孽子的圈套,因此才會提著寶劍大鬧喜堂。
此時,喜堂上的賓客大多都是太夫人和十五老爺親自下帖請來的,周轍的至交早就隨著迎親隊伍去迎新人了。看著殺氣騰騰的十五老爺,眾人全都是目瞪口呆。正發愣間,忽聽得人群後方一個聲音問道:「咦,這是怎麼了?」
眾人扭頭一看,卻原來是宗人府宗正大人正巧在此時進門。
看到宗正,別說是眾賓客,連十五老爺都是一愣神。
只這一愣神的功夫,便忽然從堂下竄上來兩個身材高大的小廝,口裡說著「老爺勿惱」、「老爺息怒」,上前劈手就奪了十五老爺手裡的寶劍,然後竟一左一右地挾制住他。十五老爺頓時大怒,正要開口喝斥,不想背上一麻,竟叫他全身癱軟,說不出一個字來了。
宗正大人和眾賓客正面面相覷不知發生了什麼事,忽見南詔王急匆匆從後面趕過來,指著被兩個健壯小廝架著的十五老爺皺眉道:「你也真是,都這麼大的人了,怎麼一點輕重都不分?!雖說按照道理,這喜堂應該布置在家裡的正堂上才明正言順,可這正堂是你的起居之處,轍兒他將喜堂布置在這裡,也是出於孝心不願打擾你的意思,這也值得你生那麼大的氣?!我知道,你是心裡對轍兒有愧,想要補償他,可也不能這般粗魯,哪有這大好日子裡動刀動槍的道理?!真是的,你年歲也不小了,怎麼做事還這般著三不著兩,倒是越活越回去了!」
說著,頭也不回地吩咐那個管家:「算了算了,這也是你們老爺的好意,趁著眼下這時辰還來得及,就聽你們老爺的意思,把喜堂布置到正堂去吧,省得叫你們老爺又生氣。」
這最後一句,直把失去自由的十五老爺氣得手腳又是一陣哆嗦。直到這時他才發現,他又上當了。怪不得昨晚接到聖旨後,他一怒之下毀了正堂上的布置後,那孽障竟一句話都沒有就叫人重新布置了這邊。原來他早就算到這一步,竟在這裡等著他呢!
昨晚,接到聖旨後,臨滄侯府里就是一陣大亂。雖說旨意里只籠統指責臨滄侯「內德不休、驕橫放縱」,並沒有明確點出這一門母子夫妻都犯了什麼事,可聖旨就是聖旨,沒有旨意前,一家人還能到處哭述自己是被人污衊了,如今有了這旨意,即便是再不實的指控如今也成了坐實的罪名。因此,失了算計的太夫人當即就氣得閉過氣去;那臨滄侯夫人——不,已經是前臨滄侯夫人了,也是尋死覓活地要上吊自盡;十五老爺更是提著劍四處亂闖,喊著要砍殺周轍那個孽障,又因他竟避而不見,這才泄憤毀了原本布置在正堂上的喜堂。誰知那孽障竟連夜又在前廳重新布置了喜堂。他只想著泄憤,要在人前給周轍沒臉,便趁著這時候又來毀了前廳的喜堂,不想著了周轍的道不說,還叫宗正大人瞧著正著。
眾人不由跟著一陣嘆息。
那新來的茶客聽著這話不禁呵呵一笑,道:「只怕這會兒那些人忙不到折騰這事呢。」
「為何?」眾人忙問。
「你們都知道吧,那護國公癱在床上已經有些時候了。告訴你們,也就這兩日的事。」那茶客笑道。
「那老賊,早就該死了!」有人憤憤道,「不過,這事又有什麼好忙的?」
茶客像是知道什麼機密一般,只神秘一笑,卻並不答話。
那提鳥籠的老人和這茶客是舊識,忙拉著那人過來坐下,問道:「該不止是這麼一點事吧?」
「一個早就知道是將死的人,太后那裡哪會為他煩心。」茶客抬眼看看四周,小聲道:「真正煩心的,是晉王府的事。」
「怎麼?那府里出什麼事了嗎?」
「可不,出妖孽了!」茶客小聲笑道。
作者有話要說:
☆、第一百一十三章·成禮
第一百一十三章·成禮
從觀元巷到臨滄侯府,其實最慢也不過半個時辰的路途,偏這支長長的迎親隊伍竟不走直道,而是繞著朱雀大街轉了一大圈後,才悠哉游哉地往臨滄侯府的方向過去。
而此時,臨滄侯府里卻是忽然生了變故。
那原本被精心裝點過的前廳里,大紅喜字被人撕扯了下來,大紅氈毯也被人用劍劃爛,那些前來道賀的親友們看著提著寶劍在發瘋的前臨滄侯,一個個都被這變故驚得目瞪口呆。
「侯……十五老爺,您、您這是做甚?」
如今這位前臨滄侯已經不是侯爺,故而出聲問話的,只能以他的排行來稱呼他。
而這稱呼,就如同撒在傷口上的鹽一般,激得前臨滄侯、現周十五老爺的面頰一陣抽搐。
自那日被彈劾後,臨滄侯一家就被皇上責令在家閉門思過,惹得原本脾氣就不好的臨滄侯變得更加暴躁易怒,也幸虧有太夫人壓制著才沒讓他鬧出事來。
和侯爺不同,太夫人向來有智謀。她見皇上壓著奏章遲遲不回,心下便生出幾分希望,以為此事還有緩轉餘地。又從宮裡打探到消息,說是南詔王幾乎天天去宮裡鬧事,鬧得皇上曾私下抱怨了好幾句「臨滄侯府不曉事,翁婿打仗為難朝廷」之類的話,便更以為只要拿周轍的婚事去交換南詔王的諒解,這所謂的彈劾定然不成問題。因此,當南詔王來問周轍的婚事時,太夫人竟一改往日口風,主動認下了這門親。
只是,叫他們一家都沒想到的是,他們已經承認了這樁婚事,也答應替周轍出面主婚了,卻不想在昨日傍晚時分,宮裡忽然下來了旨意。雖然他們早已想到阻止不了周轍襲爵的事,但是誰都沒想到,皇上竟然會奪了十五老爺的爵。
這十五老爺越想越氣,越想越覺得自己是落進了南詔王和那個孽子的圈套,因此才會提著寶劍大鬧喜堂。
此時,喜堂上的賓客大多都是太夫人和十五老爺親自下帖請來的,周轍的至交早就隨著迎親隊伍去迎新人了。看著殺氣騰騰的十五老爺,眾人全都是目瞪口呆。正發愣間,忽聽得人群後方一個聲音問道:「咦,這是怎麼了?」
眾人扭頭一看,卻原來是宗人府宗正大人正巧在此時進門。
看到宗正,別說是眾賓客,連十五老爺都是一愣神。
只這一愣神的功夫,便忽然從堂下竄上來兩個身材高大的小廝,口裡說著「老爺勿惱」、「老爺息怒」,上前劈手就奪了十五老爺手裡的寶劍,然後竟一左一右地挾制住他。十五老爺頓時大怒,正要開口喝斥,不想背上一麻,竟叫他全身癱軟,說不出一個字來了。
宗正大人和眾賓客正面面相覷不知發生了什麼事,忽見南詔王急匆匆從後面趕過來,指著被兩個健壯小廝架著的十五老爺皺眉道:「你也真是,都這麼大的人了,怎麼一點輕重都不分?!雖說按照道理,這喜堂應該布置在家裡的正堂上才明正言順,可這正堂是你的起居之處,轍兒他將喜堂布置在這裡,也是出於孝心不願打擾你的意思,這也值得你生那麼大的氣?!我知道,你是心裡對轍兒有愧,想要補償他,可也不能這般粗魯,哪有這大好日子裡動刀動槍的道理?!真是的,你年歲也不小了,怎麼做事還這般著三不著兩,倒是越活越回去了!」
說著,頭也不回地吩咐那個管家:「算了算了,這也是你們老爺的好意,趁著眼下這時辰還來得及,就聽你們老爺的意思,把喜堂布置到正堂去吧,省得叫你們老爺又生氣。」
這最後一句,直把失去自由的十五老爺氣得手腳又是一陣哆嗦。直到這時他才發現,他又上當了。怪不得昨晚接到聖旨後,他一怒之下毀了正堂上的布置後,那孽障竟一句話都沒有就叫人重新布置了這邊。原來他早就算到這一步,竟在這裡等著他呢!
昨晚,接到聖旨後,臨滄侯府里就是一陣大亂。雖說旨意里只籠統指責臨滄侯「內德不休、驕橫放縱」,並沒有明確點出這一門母子夫妻都犯了什麼事,可聖旨就是聖旨,沒有旨意前,一家人還能到處哭述自己是被人污衊了,如今有了這旨意,即便是再不實的指控如今也成了坐實的罪名。因此,失了算計的太夫人當即就氣得閉過氣去;那臨滄侯夫人——不,已經是前臨滄侯夫人了,也是尋死覓活地要上吊自盡;十五老爺更是提著劍四處亂闖,喊著要砍殺周轍那個孽障,又因他竟避而不見,這才泄憤毀了原本布置在正堂上的喜堂。誰知那孽障竟連夜又在前廳重新布置了喜堂。他只想著泄憤,要在人前給周轍沒臉,便趁著這時候又來毀了前廳的喜堂,不想著了周轍的道不說,還叫宗正大人瞧著正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