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8頁
王庭和言及此處,有些無奈的笑著搖了搖頭,後面的話雖不提了,但龔、餘二人都是聰明人,自然明白他的意思。
是啊,那年廢太子垮台,儘管未立續儲,皇上卻也分明已在先帝心中坐穩了儲君的位子,可只因著一點小事,卻也仍然能為了堅持心中所想,惹得先帝龍顏大怒——
他從不是一個肯委曲求全、虛與委蛇的人。
龔府茶廳里一片靜默。
王庭和站起身來,拱手道:「若無其他要事,敦睦就先告辭了。」
余亦承澀聲道:「……敦睦兄的意思,難道是讓我們冷眼旁觀嗎?」
王庭和本已轉身作勢要走了,聞言卻頓住了腳步,回頭看了看余亦承,他臉上笑意斂了幾分,淡淡道:「前些日子,魯岳被發落了。」
龔、餘二人一愣,不知他忽然提那魯岳做什麼。
「趙秉直雖然無甚大才,性情又剛愎自用,但他那老師魯岳卻與他不同,的確是腹有詩書、明達事理之人,早年間我與魯岳也曾相交甚好,一向覺得他雖腦子迂了些,人卻不壞,德行也無虧,可後來還是與他分道揚鑣了,二位可知為何?」
龔昀聽他這麼說,才知道原來如今身居高位,把持議政閣首睽之位的敦睦兄……當年竟也和那前幾日在朝會上醜態畢露的魯岳有過交情,不由得有些意外,道:「……為何?」
王庭和仰頭閉目片刻,才重新睜開眼看著他們緩緩道:「當年魯岳問我,我文章中的『君子治世,有所為,有所不為』何解,何為不為?我答魯岳,道義不正,不為;力所不及,不為。」
「他聽了卻嗤之以鼻,以為我所謂的『力所不及』,不過是昏懦退縮之託詞,非大丈夫所言,倘若心有一道,身嚮往之,則該當力破萬難,則該明知不可為而為之,雖九死其猶未悔——」
王庭和說到此處,搖了搖頭,道:「人只有一命,魯兄卻要九死,這便是我與他的不同之處——魯兄為了心中認死的道,可以九死,我王庭和卻不想如他一般,天下大道何其千萬,人力有涯,所能達者,也不過如滄海一粟,我自少時,便知讀書是為達則兼濟天下,而不是為著有朝一日能在攬政殿中撞柱而死,即便死的轟轟烈烈,即便死的留芳千古,天下皆知。」
「留著這條命,敦睦所能踐之道,能為蒼生、百姓所做之事,不知凡幾,則即便百年後於史書未留片墨,籍籍無名,心猶未悔。」
他雲山霧罩的說了一通,最後見那頭的龔昀、余亦承神色茫然,似乎並未聽懂的樣子,倒也不以為忤,只捋著鬍鬚哈哈一笑,道:「既如此,元夫兄、重年兄,在下便先告辭了。」
等王老大人飄飄然離去,龔昀才有些摸不著頭腦的轉頭問老友道:「敦睦方才那些話,究竟是什麼意思?你聽懂了麼?」
余大人沉默了許久,最後總結出十分簡明扼要的四個字——
「敦睦是叫咱們……」
「少管閒事。」
--------------
中宮人選定下這事,很快就在朝中傳了開來。
皇后人選出自賀家,果然如龔老大人所料那般掀起了一陣不大不小的波瀾——
只是這場波瀾,與龔老大人事前所猜想的稍有不同,竟並沒有鬧得很大,或是因著皇帝暗中也在摁著,或是因著皇后人選雖然出自賀家,與永國公關係卻並不太近,也或是因著經了多日來的一連串變故、目睹了魯、趙師徒二人的現狀,刺兒頭們也開始在心裡認了慫,識時務為俊傑起來——
罷了,罷了,皇上願意立後,本也已是意外之喜,他沒有一意孤行的打算和賀將軍搞一輩子的男風,叫江山無繼,大家便已經阿彌陀佛了。
至於皇帝究竟樂意選誰做皇后,又願意抬舉誰,他們也懶得再多過問了。
總之再不濟,皇后人選也得過了太后娘娘的眼,自己親兒子討媳婦,太后娘娘總不至於不上心吧?
當初她替已故的長公主選駙馬,何等上心、何等挑剔,朝臣們可都記得。
賀大姑娘能過了陳太后那一關,想必無論品行、樣貌,都定然是不差的。
這次沒了御史台的刺兒頭魯中丞和趙大夫,朝臣們瞧著議政閣那幾位,似乎也並沒有規勸皇帝再行斟酌中宮人選的打算,沒了人牽頭,議政閣的老大人們又都不吭聲,底下的自然學乖了,要在心中掂一掂自己幾斤幾兩、什麼分量,夠不夠格去做那出頭鳥。
於是,選後之事激起的一點不大不小的波瀾,便這麼雷聲大雨點小的消失了。
至於那位傳聞中和陛下關係很不簡單的永國公賀小公爺,如今自然是沒少有人等著瞧他的笑話,以為皇上既然總算定下了心,等成過了親,知道了女子的好處,賀將軍這不登台面的舊日之歡,想必難免要遭冷落了。
一時幸災樂禍的、等著看他笑話的、同情他的都有,賀顧倒對那些人言語裡或暗藏機鋒的嘲諷、或隱晦婉轉的勸慰都不置可否,只是延續了他一貫的作風——
裝傻。
只是這次倒不是為了低調,而是因著他心中清楚,更大的風浪還在後頭,眼前這才哪兒到哪兒?
遠不必為此介懷在意。
----------
中宮人選有了,新帝的婚事便也很快定了下來,司天監挑來挑去,選了個無論橫看還是豎看都再合適不過的良辰吉日。
是啊,那年廢太子垮台,儘管未立續儲,皇上卻也分明已在先帝心中坐穩了儲君的位子,可只因著一點小事,卻也仍然能為了堅持心中所想,惹得先帝龍顏大怒——
他從不是一個肯委曲求全、虛與委蛇的人。
龔府茶廳里一片靜默。
王庭和站起身來,拱手道:「若無其他要事,敦睦就先告辭了。」
余亦承澀聲道:「……敦睦兄的意思,難道是讓我們冷眼旁觀嗎?」
王庭和本已轉身作勢要走了,聞言卻頓住了腳步,回頭看了看余亦承,他臉上笑意斂了幾分,淡淡道:「前些日子,魯岳被發落了。」
龔、餘二人一愣,不知他忽然提那魯岳做什麼。
「趙秉直雖然無甚大才,性情又剛愎自用,但他那老師魯岳卻與他不同,的確是腹有詩書、明達事理之人,早年間我與魯岳也曾相交甚好,一向覺得他雖腦子迂了些,人卻不壞,德行也無虧,可後來還是與他分道揚鑣了,二位可知為何?」
龔昀聽他這麼說,才知道原來如今身居高位,把持議政閣首睽之位的敦睦兄……當年竟也和那前幾日在朝會上醜態畢露的魯岳有過交情,不由得有些意外,道:「……為何?」
王庭和仰頭閉目片刻,才重新睜開眼看著他們緩緩道:「當年魯岳問我,我文章中的『君子治世,有所為,有所不為』何解,何為不為?我答魯岳,道義不正,不為;力所不及,不為。」
「他聽了卻嗤之以鼻,以為我所謂的『力所不及』,不過是昏懦退縮之託詞,非大丈夫所言,倘若心有一道,身嚮往之,則該當力破萬難,則該明知不可為而為之,雖九死其猶未悔——」
王庭和說到此處,搖了搖頭,道:「人只有一命,魯兄卻要九死,這便是我與他的不同之處——魯兄為了心中認死的道,可以九死,我王庭和卻不想如他一般,天下大道何其千萬,人力有涯,所能達者,也不過如滄海一粟,我自少時,便知讀書是為達則兼濟天下,而不是為著有朝一日能在攬政殿中撞柱而死,即便死的轟轟烈烈,即便死的留芳千古,天下皆知。」
「留著這條命,敦睦所能踐之道,能為蒼生、百姓所做之事,不知凡幾,則即便百年後於史書未留片墨,籍籍無名,心猶未悔。」
他雲山霧罩的說了一通,最後見那頭的龔昀、余亦承神色茫然,似乎並未聽懂的樣子,倒也不以為忤,只捋著鬍鬚哈哈一笑,道:「既如此,元夫兄、重年兄,在下便先告辭了。」
等王老大人飄飄然離去,龔昀才有些摸不著頭腦的轉頭問老友道:「敦睦方才那些話,究竟是什麼意思?你聽懂了麼?」
余大人沉默了許久,最後總結出十分簡明扼要的四個字——
「敦睦是叫咱們……」
「少管閒事。」
--------------
中宮人選定下這事,很快就在朝中傳了開來。
皇后人選出自賀家,果然如龔老大人所料那般掀起了一陣不大不小的波瀾——
只是這場波瀾,與龔老大人事前所猜想的稍有不同,竟並沒有鬧得很大,或是因著皇帝暗中也在摁著,或是因著皇后人選雖然出自賀家,與永國公關係卻並不太近,也或是因著經了多日來的一連串變故、目睹了魯、趙師徒二人的現狀,刺兒頭們也開始在心裡認了慫,識時務為俊傑起來——
罷了,罷了,皇上願意立後,本也已是意外之喜,他沒有一意孤行的打算和賀將軍搞一輩子的男風,叫江山無繼,大家便已經阿彌陀佛了。
至於皇帝究竟樂意選誰做皇后,又願意抬舉誰,他們也懶得再多過問了。
總之再不濟,皇后人選也得過了太后娘娘的眼,自己親兒子討媳婦,太后娘娘總不至於不上心吧?
當初她替已故的長公主選駙馬,何等上心、何等挑剔,朝臣們可都記得。
賀大姑娘能過了陳太后那一關,想必無論品行、樣貌,都定然是不差的。
這次沒了御史台的刺兒頭魯中丞和趙大夫,朝臣們瞧著議政閣那幾位,似乎也並沒有規勸皇帝再行斟酌中宮人選的打算,沒了人牽頭,議政閣的老大人們又都不吭聲,底下的自然學乖了,要在心中掂一掂自己幾斤幾兩、什麼分量,夠不夠格去做那出頭鳥。
於是,選後之事激起的一點不大不小的波瀾,便這麼雷聲大雨點小的消失了。
至於那位傳聞中和陛下關係很不簡單的永國公賀小公爺,如今自然是沒少有人等著瞧他的笑話,以為皇上既然總算定下了心,等成過了親,知道了女子的好處,賀將軍這不登台面的舊日之歡,想必難免要遭冷落了。
一時幸災樂禍的、等著看他笑話的、同情他的都有,賀顧倒對那些人言語裡或暗藏機鋒的嘲諷、或隱晦婉轉的勸慰都不置可否,只是延續了他一貫的作風——
裝傻。
只是這次倒不是為了低調,而是因著他心中清楚,更大的風浪還在後頭,眼前這才哪兒到哪兒?
遠不必為此介懷在意。
----------
中宮人選有了,新帝的婚事便也很快定了下來,司天監挑來挑去,選了個無論橫看還是豎看都再合適不過的良辰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