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皇帝怒了,又下令增兵,叫駱義也跟了出去,又用了成王及右相薛景推薦的幾人,以為定能成事,結果依然叫人失望,大陳依然處於劣勢,成王推薦的幾人更是有去無回。

  更嚴重的是,有消息稱,這幾個小國之所以如此猖獗,乃是因為背後有強國黨夏的支持。

  這可就麻煩了,黨夏可是除匈戎外另一個實力強勁的異族,多年來一直與大陳友好相處,倘若他們趁機生亂,大陳抵抗起來可真說不定要吃虧的。皇帝有些著急,思來想去,決定叫賀昱出征,可賀昱以持服尚未及半年,母親仍需安撫為由硬是拒絕了,並還推薦幾個名不見經傳的人物來替他。

  這種事哪能開玩笑?皇帝坐立難安,可他一副事不關己難以把控的樣子,皇帝沒辦法,連夜把徐樊宣進宮,叫他去當說客,畢竟是賀昱的老丈人,這小子總得給幾分薄面吧!

  可徐樊竟又連夜趕了回來,一臉的為難,復命稱,他也沒辦法,賀昱才痛失父親,心中極為沉痛,不敢隨意將母親撇下,自己去出征。

  皇帝大怒,一瞬間甚至動了要殺他的念頭,所幸被徐樊急忙攔下,徐樊道:「陛下請息怒,料想那些異族,正是因為聽聞老王爺病逝,肅王請辭軍職,才膽敢進犯,倘若此時再對肅王府下手,豈非正合他們心意?請恕臣直言,朝廷派出去這麼多武將,沒有一人能取勝,料想西北還是非肅王莫屬啊!」

  「那你說怎麼辦!他現在給朕擺這幅死樣子,朕還使不動他了!非他不可非他不可,他倒是給朕上陣殺敵啊……」

  太過激動,皇帝話未說完,先來了一陣翻天覆地的咳嗽,幾乎就要喘不上氣來,隨侍的大太監趕忙上前給拍背順氣。

  等人平靜下來,徐樊才道:「臣斗膽,有一個建議……」

  皇帝拿帕子捂住嘴,急切道:「你快說,快說!」

  他道:「既然非他不可,必須得他上陣,臣覺得,倒不如將其封地歸還,命其駐守西北,成了他自己的地方,害怕他高高掛起嗎?」

  「封地?」

  皇帝遲疑的重複一遍,終於想了起來,原來西北不正是肅王府的封地嗎?

  有些猶豫,皇帝沉吟,「肅王府已經撤回京城這麼多年,再把封地給他,合適嗎?」

  徐樊趁熱打鐵,「昔日先帝將其召回時,並未說撤銷封地,只是管轄權暫時收歸朝廷。請恕臣之言,當初將肅王分封西北,正是令其駐守邊關的意思,那時邊關穩定,就算偶有戰事,肅王府自己就平息了,根本犯不著朝廷動兵,既然現在邊疆依然混亂,陛下何不再啟用肅王府呢?」

  此言有理,當初先帝將他們召回,卻始終不說裁撤封地的話,料想還是有此一慮的,如徐樊所說,若真成了他賀昱的地盤,他難道還能這樣袖手旁觀?

  皇帝斟酌了一下,也是深感力不從心,最終應道:「此言有理,就依你所言,朕現在就擬旨,叫他即刻回封地履職!」

  說罷,竟真提筆疾書,寫下一道聖旨,玉璽蓋上,皇帝便叫徐樊親自去肅王府宣旨,自己則打著哈欠睡覺去了。

  天還未亮,

  作者有話要說:  徐樊已經在肅王府中宣讀完聖旨。

  黃色的捲軸合上,賀昱率家眷謝了恩,起身後,跟徐樊低低道了聲謝,「多謝岳父。」

  ---

  正在反的路上……

  第64章

  第二日清晨, 肅王府封地回歸一事便傳遍了京城。

  王公貴族之間的事,於百姓而言無關痛癢,可勛貴圈裡, 卻炸開了鍋。

  作為同被收回封地的王室, 其他親王們都在震驚之餘深感羨慕, 誰都知道,做一方霸主自然要好過整日在別人腳下俯首稱臣,雖說閒居也愜意,卻到底沒有手握實權更為吸引人。而這其中最受撼動的莫過於一直處心積慮的成王一派。

  乍一得到消息, 便有謀士悄悄來到成王府。

  書房裡,早已聚起幾人,成王沉著臉,一拳砸到厚重書案上,「本王沒有看錯,這小子的確不容小覷, 此次……著實放虎歸山了!」

  薛景也點頭嘆息,「聽聞昨夜宮裡急召徐樊,原以為是為勸說肅王出征,沒想到, 竟來了這麼一道聖旨!先帝好不容易將他們收回來, 如今這位皇上竟然這麼輕鬆的就給放出去了!」

  「蠢貨!」

  薛景話音才落, 就聽成王忽然低喝一句,眾人一時不敢再吱聲。

  「好一個徐樊!」沉默一會兒,成王又嘆道:「這小子果然結了門好親事。」

  果然, 肅王府與安平侯府結親之後,原有的間隙沒了,猶如強強聯手,叫他如今碰了上大難題。

  思忖許久,又有一位謀士站出勸道:「王爺,在下認為,此事倒未嘗不是一次契機……」

  「哦?」成王看過來,跟他點頭,「說來聽聽。」

  「是。」謀士恭敬俯首,細細道來,「肅王雖然掌了實權,但畢竟遙居西北,王爺處於京中,依然近水樓台,萬一……宮中有何變故,消息再快,到達西北也要十天半月,更何況藩王進京,還需聖旨准許,只要到時您占得先機,他就算要舉兵,也是師出無名……亂臣賊子,非他莫屬!」

  小心瞥了瞥聽者的神色,謀士緩聲道:「到時要殺要剮,還不是您一句話的事兒。」

  就見成王略挑眉梢,果然有所心動。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