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戲文故事曲折離奇,高潮迭起,扣人心弦,結尾趙氏孤兒親手斬殺奸臣,為父報仇,更是大快人心,讓百姓們不由的想起了之前的《竇娥冤》。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劇情,永遠是百姓們喜歡看的。

  這戲文如此火熱的原因,不止於此,還因為戲文內容,並非杜撰,而是有原型可循,戲文中的趙氏官員,就是十四年前,因為通敵叛國之罪,被誅全族的吏部侍郎李義,女皇已經將他的冤屈昭告大周三十六郡,百姓鮮有不知。

  「哎,人都死了,平反冤屈有什麼用?」

  「那些人為什麼還能用免死金牌保命,他們都該給那位大人陪葬啊!」

  「可惜朝廷被那些人把控,那位大人的女兒伸冤無門,被逼無奈,才親自向那些狗官復仇,不知道朝廷會怎麼處置她?」

  「還能怎麼處置,肯定是死罪了,她畢竟也違反了律法……」

  「狗屁的律法,律法難道是用來保護兇手的嗎,律法不能還別人公道,還不允許人家自己找回公道,憑什麼那些人誣陷得人家家破人亡,還能繼續享受榮華富貴,被枉死的人,卻連最後的血脈都不能留下?」

  「這算什麼狗屁的公道?」

  ……

  朝廷昭告天下,讓三十六郡的百姓都得知此事,原本是想要還李義公道。

  沒想到,百姓在了解到這其中的內情之後,群情反而更加激憤。

  被誣陷通敵叛國的大人是平反了,但當年害他的那些人呢?

  他們依舊活得好好的,繼續做他們的人上之人,而那位大人唯一的後人,卻要被處死……

  這樣的平反,到底有什麼意義?

  所謂的律法,根本只是用來約束百姓的,那些權貴,一個個的,都可以視律法為無物,用一塊牌子,就能免除死罪,在他們眼中,百姓與可以隨意斬殺的牲畜何異?

  在這種憤怒之下,終於有人忍不住道:「若是那位大人的血脈斷絕了,就真的沒有公道了,不如我們以血書抗議朝廷,保住那位大人的血脈,如何?」

  此言一出,立刻就得到了戲台下不少人的響應。

  「我同意!」

  「算我一個!」

  「我家是賣布的,血書要用的布匹,我出了……」

  「我回去請村正,發動全村人一起……」

  ……

  短短一日之內,北郡便掀起了一場血書運動,激憤的百姓們四處奔走之下,有數以萬計的百姓,在白布之上,按上了自己的指印……

  對此,北郡官府,始終旁觀。

  同一時間,燕台郡。

  幾名百姓走出戲樓,議論紛紛。

  「原來於郡尉就是戲文的反派原型,他真的該死啊,虧我還為他難過了。」

  「陷害忠良,來換取自己的升遷,太可恨了。」

  「據說城外有人寫血書抗議朝廷,我要去,你要不要一起?」

  「同去!」

  玉山郡。

  「原來兩位大人的死,是因為這個原因……」

  「當年的案子已經查清楚了,就算是他們不死,也會被朝廷砍頭。」

  「呸,他們活該!」

  丹陽郡。

  南陽郡。

  雲台郡。

  ……

  短短數日之內,大周三十六郡,相似的事情,在不斷發生。

  有地方官府,在得知內情之後,未免引發民亂,下令阻止,百姓們不再聚眾,卻將萬民書,一村一村的,暗中傳遞……

  神都。

  案情大白之後,對於當年涉案之人的處置,也很快就落實。

  除了幾名主犯外,當年聯名彈劾李義的官員,都是跟風,如今只是被罰了俸祿,並未有過多的懲罰。

  僅僅是懲治了幾名主犯,六部就已經出現了巨大的漏洞,三省也手忙腳亂,如果將那些從犯也一個一個的追責,朝堂恐怕會徹底崩塌。

  吏部左侍郎陳堅,已經被處斬決,其餘幾人,因為有免死金牌,沒有人能奈他們何。

  中書省,值房內,李慕翻開一封摺子,摺子的內容,是某官員督促朝廷,儘快處理那五名官員被刺一案……

  第169章 萬民請願

  其實這些日子,神都發生的所有事情,都是圍繞幾名朝廷命官被殺展開。

  之所以很少有人提這件事情,是因為大部分人的視線,都被當年李義舊案一事吸引,如今當年舊案的案情已經明了,該平反的平反,該宣判的宣判,最初的案子,也被再次推到了台前。

  掌教已經通知了近乎所有分宗,幫助李慕從各郡獲得萬民書,從白雲山反饋的信息來看,此事的進程,已經推進了大半。

  現在還不是時候,李慕將那封摺子合上,放在一邊。

  南陽郡王府,南陽郡王看著一名官員,問道:「你確定摺子遞上去了,這都三天了,怎麼一點兒消息都沒有?」

  那官員撓了撓頭,也是一臉疑惑,說道:「遞上去了,下官親手遞上去的,難道是還在走流程?」

  「中書省走流程,哪裡需要這麼久?」南陽郡王看向蕭子宇,說道:「子宇你是中書舍人,就不能催一催嗎?」

  蕭子宇搖了搖頭,說道:「王叔有所不知,我管的是工部,和刑部有關的摺子,都是直接遞給李慕的,李慕處理之後,才會遞交侍郎,李慕那裡不放,摺子根本遞不上去……」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