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上官離站在簾幕外,聲音響徹大殿:「散朝。」

  百官按照順序離開大殿,回宗正寺的路上,一位宗正少卿道:「王爺,您衝動了啊,你怎麼能罵符籙派呢……」

  壽王冷哼一聲,說道:「符籙派怎麼了,符籙派竟敢命令朝廷,他們是想造反嗎?」

  那位宗正少卿搖了搖頭,也不再開口了。

  符籙派已經延續了千百年,還沒有大周時,就已經有了符籙派,他們擁有著外人無法想像的豐厚底蘊,朝廷哪怕是自己亂掉,也不能和符籙派結仇。

  宗正少卿嘆了口氣,他怎麼能指望壽王懂得這些,壽王能身居高位,無非是因為他是先帝的親弟弟,是蕭氏皇族,除了聽戲喝茶,他什麼都不懂。

  如果不是因為他的身份,僅憑他在朝堂上的那句話,導致此事出現朝廷不願意看到的重大轉折,新舊兩黨,就能讓他死無葬身之地。

  張春走在壽王后面,說道:「王爺,昨天晚上,我在家裡,又翻出來一兩茶餅,明天分王爺半錢……」

  壽王道:「半錢,姓張的,你打發叫花子呢?」

  「那就一錢,只剩下一錢了……」

  「一兩茶餅一個晚上只剩下一錢,你當草嚼著吃嗎?」

  ……

  尚書省,尚書衙。

  尚書令周靖坐在主位之上,他的身下兩旁,還坐了三人,分別是中書令,以及兩位侍中。

  這處房間內的四人,皆是三省的最高官員,也是大周群臣之首。

  尚書令抿了口茶,說道:「陛下讓我們商議此事,三位大人,都說說心裡的想法吧。」

  左侍中捋著長須,說道:「李義之女,怎麼會是符籙派掌教的徒弟,此事未免太過蹊蹺,且他們早不要查,晚不要查,偏偏在這個時候查,也太巧了……」

  右侍中道:「現在說這些已經沒有意義了,此事原本還可周旋,但壽王衝動之下,將符籙派徹底激怒,若是之後處理不好,引來符籙派仇視,可就大事不妙了,但若真的要查,沒有問題還好,若是真有問題,這朝堂之上,怕是會颳起狂風驟雨……」

  尚書令看向中書令,問道:「嚴老怎麼看?」

  四人之中,中書令歷經三朝,是資歷最老的一人。

  中書令想了想,說道:「兩位侍中說了這麼多,都在說朝局安穩與否,可曾想過,如果李侍郎當年,真的受了冤屈呢?」

  左侍中嘆了口氣,說道:「大局為重啊……」

  中書令悠悠道:「的確應以大局為重。」

  中書令此言一出,堂內三人,陷入了沉默。

  左侍中和中書令說的,不是同一個大局。

  和李義所受的冤屈相比,朝廷的安穩是大局。

  和朝廷和安穩相比,與符籙派的關係,是大局。

  朝堂暫時亂一些,總會恢復安穩,和符籙派的關係斷了,朝堂再安穩,也不可能憑空變出一個像符籙派那樣強大的盟友。

  良久的沉默之後,左侍中無奈道:「查吧……」

  右侍中嘆了口氣,說道:「只能如此了……」

  ……

  對於李義的案子,一日之後,三省就給出了回復。

  符籙派是大周的朋友,對於符籙派提出的合理要求,朝廷高度重視,三省研究決定,由大理寺和宗正寺聯手,重查當年吏部侍郎李義一案……

  對此,中書省已經起草了詔書,且由門下審核通過,因為當年之案,牽扯到刑部官員,還特意迴避了刑部,往常這種事情,在三省中走流程,沒有半個月都不會有結果,這次在一天之內,便走完了所有程序,足見朝廷對符籙派的誠意。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

  壽王在朝堂上,對符籙派首座出言不遜,本就將朝廷和符籙派的關係,推到了一個危險的邊緣,若不盡力彌補,恐怕兩者的嫌隙,將再難癒合。

  宗正寺,天牢。

  李清有些愕然的看著李慕,問道:「我什麼時候變成掌教弟子了?」

  李慕解釋道:「若是沒有這樣的身份,朝廷想必也不會太過重視,不過,這也不全是權宜之計,等到你從這裡出去之後,就是真正的掌教弟子。」

  李清搖頭道:「掌教怎麼會收我為弟子……」

  李慕道:「他不收也得收,現在所有人都知道你是他的弟子,到時候,等你回到白雲山,還得補上收徒大典……」

  李清不解道:「可掌教為什麼要這麼做?」

  李慕摸了摸鼻子,說道:「你不在的這段時間,發生了很多事情……總之,現在我也是符籙派的二代弟子,這點兒面子,掌教師兄還是要給的。」

  李清看著他,很久才回過神來,問道:「那,那我豈不是要叫你師叔?」

  李慕微笑道:「這沒什麼,算起來,我也是含煙的師叔,我們不也……總之,我們可以各叫各的,以後在掌教和幾位首座面前,你叫我師叔,沒人的時候,我叫你頭兒……」

  第163章 戲文

  走出宗正寺,李慕回想一番,發覺自己身上似乎有種魔力。

  一種將同輩變成晚輩的魔力。

  不管是李清也好,柳含煙也罷,還是那兩條李慕已經許久未見的小蛇,一開始大家的關係還好好的,後來就開始向著奇怪的方向發展了。

  所幸修行之人,不太講究這些,輩分差上一輩兩輩,只要你情我願,也可以結為雙修道侶。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