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侍郎衙,看著李慕走出,劉儀收起橘子皮,拿起那封公文奏摺,來到另一處衙房。

  他將此折放在桌上,說道:「大人,這是李舍人遞上來的摺子。」

  中書令捋了捋下巴上的長須,翻開摺子,看了看之後,沉思片刻,在上面簽下自己的名字,重新遞給劉儀,說道:「遞到門下吧。」

  片刻後,門下省。

  來自中書省的一封摺子,在遞交到門下省後,層層轉交,最終到了兩位侍中手裡。

  侍中是門下省主官,兩人看著眼前的摺子,陷入了沉默。

  中書舍人李慕上奏,要求重查十四年前吏部左侍郎李義通敵叛國一案,通過了中書省的決議,遞交門下省討論。

  朝中四品大員,若是被誣陷滅門,被人栽贓通敵叛國,當然是要徹查的。

  但此案的牽扯,實在太廣,新舊兩黨,都被牽扯其中。

  不能翻案,倒也罷了。

  一旦翻案,朝廷六部,六位尚書,有兩位要被判處死罪,其中一位,還是至關重要的吏部尚書。

  除了吏部和工部尚書外,吏部左右兩位侍郎,死罪,刑部侍郎,死罪,朝中另一些身在高位的官員,即便不是死罪,也難逃嚴厲制裁。

  如此一來,朝堂必然大亂,或許會給居心叵測之輩可乘之機。

  和這種事情相比,李義是否受冤屈,已經不那麼重要了。

  一位侍中搖了搖頭,說道:「大局為重。」

  另一位侍中點頭道:「封駁。」

  李慕吃了兩個橘子,還沒等到下衙,他遞出去的摺子,就重新回到了他的手中。

  他的那封要求重查李義一案的摺子,被門下省打了回來。

  三省之中,中書以皇帝的口吻撰寫的制詔,要拿給門下審核。

  門下省若通過,會在詔書上簽署審核意見,重新發回中書省,由中書省交給皇帝,皇帝最終允許之後,再發回門下。

  門下省若不通過,也會將奏摺打回中書省,有時候會讓中書省修改之後再遞,有時候則是批上一個「駁」字,直接駁回,不給任何機會。

  李慕桌上的摺子,最後便寫著一個「駁」字。

  這意味著,門下省不同意重查。

  這種事情很正常,別說中書省,他們就連陛下的意見都敢駁回,可謂是朝中最不講情面的一個部門。

  當然,女皇若是強硬,也能夠繞過門下,直接下令,但那樣一來,朝中的秩序便亂掉了,這不是李慕想要的。

  反正他也沒有指望門下省會同意,這封摺子,只不過是他的一個預熱。

  他的目的,只是想那些人傳遞一個信號——當年李義的案子,他接了。

  之後,李慕便沒有再提此事,離開中書省,就直接回了家。

  朝堂各部之間,沒有秘密。

  李慕想要重查十四年前李義舊案,奏章被門下省駁回的事情,下衙之後,就傳遍了各部。

  吏部。

  右侍郎高洪剛剛得知了門下省的消息,沉著臉道:「那李慕,果然是想為李義翻案……」

  左侍郎陳堅冷笑一聲,說道:「想翻案,他連門下省的那一關都過不了,那裡的老傢伙,哪一個不是人老成精,朝廷穩固,才是他們在乎的,他們才不管李義冤不冤死……」

  高洪擔憂道:「那李慕的身上,有李義當年的影子,他還有陛下庇護,遲早會成為我們的心腹大患……」

  陳堅冷冷道:「就讓他再蹦躂蹦躂吧,等他蹦躂到兩邊都看不下去,他,就是下一個李義,看著吧,只要他還敢堅持重查李義之案,我們不殺他,朝臣也會讓他死!」

  對於此事,其他諸部,也有不少聲音。

  「此人還是如此的莽撞,李義一案,牽扯到了多少人?」

  「這李慕,根本就是李義第二啊,當年的李義,都不如他大膽。」

  「只是這次,他太異想天開了,就是不知道陛下會不會還順著他。」

  「他莫不是給陛下灌了什麼迷魂湯不成,陛下怎麼對他這麼好,除了有點才能,樣貌俊秀了點兒,也沒什麼出奇的,陛下總不會膚淺到被他的樣貌所迷?」

  「如果要徹查這件舊案,對朝局的影響太大,新舊兩黨,都會因此產生巨大的動盪,不利於大局穩定,陛下若是為了李慕,不顧大局,不顧大周……」

  「這是寵臣亂政啊……」

  「他若不除,大周不能安定……」

  ……

  李慕提議重查李義舊案一事,一經傳出,就在朝中引起了廣泛的議論。

  在一部分朝臣心中,李義之案的真相,已經不重要了。

  重要的是,陛下對李慕的愛護和寵愛,是否已經到了一個臣子應該承受的極限。

  奸臣忠臣,很多時候,並沒有一個明確的界限。

  雖然他做的,是正義之事,但若是因為他,讓朝廷崩壞,大周陷入危機,那麼他就是禍國殃民的奸臣。

  這種奸臣,朝臣當共除之。

  甚至,已經有不少與李慕有過仇怨的官員,在暗中密謀,要不要趁著這次的機會,聯合各自所處的黨派,清君側,誅佞臣……

  然而,在早朝之上,李慕卻保持了沉默,沒有提半句當年舊案。

  這也並不出某些官員的預料。

  恐怕他也意識到了,想要查當年的案子,牽扯太廣,不僅查不到結果,還會將自己也陷進去,從而害怕退縮……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