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聽到措手不及的關懷,文曉秋先是略一吃驚,然後臉頰泛起了陣陣紅暈。

  心裡不停囈語道,哲浩,怎麼說這話呢……

  早在文曉秋來到陶惠家時,陶姥姥就已經把「童養媳」的事兒,跟文曉秋說清楚了,說等宋哲浩再長大一些,就把文曉秋迎娶過門。

  所以,文曉秋知道,自己最後是要給宋哲浩當媳婦的。

  但是,自己剛來宋家時,宋哲浩還不到十歲,那時候自然沒有「夫妻」的概念,宋哲浩還是個天真幼稚的頑童,自己也是一直拿他當弟弟看待。

  這才三年左右,宋哲浩突然猛長身體,原本唇紅齒白的稚童模樣蕩然無存,現在落得一個相貌俊美,翩翩公子的模樣。

  要不是家境貧寒,宋哲浩如果穿上綾羅綢袍,那可真像官吏豪紳家的富貴公子。

  所以,看到外形大變的宋哲浩,文曉秋心裡本來就有些怪怪的,難以用以前毫不掩飾的姐弟方式面對,如今宋哲浩如此沉著的說出關懷之言,倒是令文曉秋更不好意思了。

  文曉秋不禁自語道,哲浩真是變成男子漢了。

  然後匆匆回頭說道,注意安全,早點回來後就進屋了。

  看著文曉秋略顯慌亂的背影,宋哲浩精緻的面容微微一笑。

  ######

  宋哲浩預料的不錯,陶大柱回家後,果然給了陶姥姥氣受。

  宋哲浩到陶大柱家門口時,聽到裡屋一個蒼老嘶啞的聲音罵道:「吃飽了撐的!成天待在屋裡還待出事兒了,吃著我的糧,住著我的房,還盡想著往外面倒騰家裡的東西,真是養了只白羊狼。」

  不用猜,屋裡叫罵的人,正是陶姥姥的大伯子陶大伯。

  陶大伯生有一子一女,女兒早就嫁人了,因為陶大伯家刻薄,所以早年惹毛了女婿,現在也很少跟他家來往。

  兒子正是渾人陶大柱,早年間娶了媳婦,後來又生了兩個兒子,沒過多久媳婦就得病死了,再加上陶大伯早年喪妻,所以一家子都打著光棍漢。

  所以,陶姥姥吃著一碗飯,家裡的家務活都少不了她,根本沒有外人想像的那麼輕鬆。

  宋哲浩一進門,就看到陶姥姥在屋外縫補衣服,一邊縫補,一邊抹著眼淚。

  對於陶大伯一家的叫罵,陶姥姥也已經習慣了,每次被指桑罵槐的罵的時候,也不敢在人家面前掉眼淚,要不然還會引來更大的苛責。

  宋哲浩走到陶姥姥身邊,叫了聲:「姥姥。」

  陶姥姥看見宋哲浩,略一吃驚,然後驚喜地說道:「你怎麼來了?」

  說完,像是意識到了什麼,立馬擦了擦眼淚,笑呵呵地說道:「眼睛裡進沙子了,眼淚止不住的往外流,真是越老越不中用了。」

  陶姥姥說話的時候,一直壓著嗓門,對屋裡叫罵的聲音,也顯得有些害怕,就怕裡屋的人知道宋哲浩來了。

  陶姥姥的擔憂,宋哲浩自然清楚,本來陶大伯一家,就見不得他們來看望陶姥姥,每次來了之後,就跟見到討債的一樣,人都拉著一張臉。

  現在因為「手鐲」的事情,更是沒有什麼好臉色了。

  以前他們忍氣吞聲,是因為害怕陶姥姥受委屈,現在宋哲浩可不會再顧及他們了。

  宋哲浩大聲說道:「我想您老了就來了!這次不單是來看您的,還打算把您接回我家裡去呢。」

  宋哲浩說話時嗓門洪亮,陶姥姥略是一驚,屋裡的人聽到這聲音,叫罵聲頓時一斷,然後伸出來了一張沒什麼好臉色的腦袋。

  那人頭髮花白,面容刻薄,一臉的邋遢尖酸相。

  他不是別人,正是陶大伯。

  本來,陶大伯對陶惠一家一向不喜,昨天又聽到陶大柱回家後的訴苦,對這個一向被自己忽視的宋哲浩更是怒上心頭。

  自己沒有找他,他反倒是找上門了。

  真是可惡至極!

  陶大伯冷冷瞥了宋哲浩一眼,語氣嘲諷地說道:「呦!這孝順的外孫來來看姥姥了啊?」

  聽出陶大伯語氣里的嘲諷,宋哲浩不急不緩地說道:「看姥姥是自然的,難道還得挑時間不成?」

  「至於孝不孝順的,姥姥過得好了,自然不必經常登門;姥姥明明住在狼窩裡,哪有不上門探望的道理?」

  宋哲浩這話一出,陶大伯頓時氣得七竅生煙。

  在陶大伯的認知里,是他們費勁巴哈的養著陶姥姥,又是他們出力幫他們家耕地,按理說陶惠就應該對他們一家感恩戴德,沒想到今天這個小子,仗著自己多讀了幾年的書,居然說出這種教訓他的話?

  陶大伯氣了個半死,臉色瞬間漲紅,怒道:「呦呵!這話是說給誰聽的?我倒是聽不明白,我們家怎麼就成狼窩了?我們幫你們盡了贍養老人的規矩,怎麼到頭來成了不是?」

  「你倒是要給我說的清清楚楚,別仗著自己讀了幾年書,就覺得別人都是蠢蛋,自己就能隨意教訓別人?」

  聽到兩個人的針鋒相對,陶姥姥頓時急了起來,急忙勸宋哲浩不要再出聲了。

  宋哲浩耐心寬慰姥姥不用擔心,說自己是有辦法應對的。

  隨即,宋哲浩面對陶大伯,不露怯地說道:「先別拿我讀書的事說事!既然你老人家說是幫我們贍養老人,那我們就來捋一捋,到底是誰欠誰家的?」

  「我姥爺在世時,有房屋五間,良田十五畝,家裡一應的傢伙式更是樣樣俱全,那時候你們各過各的;您老人家屋裡,只有舊房兩間,外加一個茅棚搭的伙房,而且上面漏雨,旁邊漏風,屋裡更是沒有嶄新的一件東西,而且田地也只有薄田三畝。」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