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9頁
任郁離開後,謝珣留在大帳內,眉頭緊鎖,愁眉不展。
沈絳上前,輕輕環住的腰身,低聲安慰說:「你放心吧,王爺王妃兩位都是貴人,貴人自有天助,一定能平安等到你回去的。」
謝珣伸手將她抱住,在她耳邊輕語:「我想儘快回京呢。」
「嗯。」沈絳應他。
即謝珣不說,沈絳也一定會答應的。
第二天,大軍再次開拔,直奔京城。
而原本拱衛京城的北大營,則立即入城,同禁軍一起,共同守衛城門。
等到了京城門外,沈絳沒想到自己居然迎來一個舊故。
顯然如今在帝都的九皇子,也知道,若要真打起來,什麼北大營、禁軍、御林軍,加起來都不夠西北大營。
西北大營的士兵都是從屍山血海中殺出來的。
「郡主,營外有位姓溫的人,前來求見。」
沈絳聽到這話時,微微一恍,竟一下猜出來是誰來了。
直到溫辭安一身官袍出現,她才有種,自己真的回到了京城的感覺。
「溫大人,一別經年,不知大人可還好?」沈絳含笑問道。
溫辭安抬頭,望著面前穿著銀色輕甲的少女,她的容貌依舊絕麗無雙,傾國傾城,偏偏身上多了幾分在軍營中歷練而出的英氣,颯爽英姿。
他雙手抬起,禮貌問安:「溫辭安,見過郡主。」
隨後,他又衝著沈絳身側的謝珣作禮:「微臣見過世子殿下。」
「你今日前來,可是九皇子讓你來傳話?」謝珣淡然道。
他並未稱呼九皇子為皇帝,一口便讓溫辭安明白了他的心意。
溫辭安道:「微臣受託,給殿下帶來一道聖旨。」
謝珣冷笑起來。
只是很快,他淡然說道:「那便念念。」
尋常朝臣若是接到聖旨,都是要沐浴焚香之後,再挾一家老小,一齊接旨。
如今不管是謝珣還是沈絳,都不打算跪下。
溫辭安似乎也不在意他們的態度,平淡念起了懷中掏出的聖旨。
一個聽得隨意,一個念得隨意。
大家都太過隨意,讓一旁站著的林度飛和任郁都無語起來。
這好歹也是涉及到造反的大事,大家都認真些,可以嗎?
林度飛覺得他都差點喊出來。
只是不知是被沈絳傳染,還是被現在的氣氛感染,他居然也能沉著臉,一直聽了下來。
原來九皇子的旨意吧啦吧啦,寫了一通與謝珣乃是手足血肉,他知道彼此之間有些誤會,所以邀謝珣入宮商討,並且保證絕不傷害他的性命。
重點是,旨意還說,只要謝珣願意入宮,便讓他們闔家團圓。
沈絳臉色微變:「王爺和王妃在九皇子手中?」
溫辭安停了下來,他想了想,說道:「自從出事之後,微臣便未曾見過王爺和王妃,我只知太后和皇帝目前都在宮裡。」
沈絳知道謝珣最擔心的,就是太后還有郢王夫婦的安危。
至於其他皇室宗親,生死有命富貴在天。
能活下來,那便繼續享受榮華富貴。
若是活不下來,便是命數所定,也怨不得旁人。
「不過我在來之前,守城門的傅大人,特意讓我帶一東西給郡主。」溫辭安說完,便從懷中掏出一樣東西。
一枚小小的耳環,並不精緻。
謝珣在看見這枚耳環時,整個人登時激動起來,他急問道:「是傅柏林讓你帶來的嗎?」
「正是。」溫辭安頷首。
謝珣伸手接過耳環,放在手掌心中,許久,露出一絲笑意。
「明日咱們便進攻京城北門,正式入宮勤王。」
沈絳被這突如其的轉折,弄得有些不知所措。
他們一路赴京,最擔憂的就是郢王夫婦的安危,更怕讓九皇子他們狗急跳牆,到時候危及郢王夫婦的安全。
沈絳望著他手裡的耳環,突然問道:「難道這是王妃的耳環?」
「這是我親自打造的,送與母妃作生辰禮物。」謝珣握緊耳環。
沈絳驚喜:「沒想到,師兄居然提前救下了王爺和王妃,等入了京,我一定好好感謝他。」
她話剛說完,發現眾人望著她。
特別是林度飛一臉,郡主你還沒嫁人呢,怎麼胳膊肘就拐成這樣了。
「對了,我師兄守的是哪個門?」沈絳一點兒不避諱的問溫辭安。
溫辭安直言說:「我離開京城時,乃是從北門而出。」
那傅柏林就是守的是北門了。
傅柏林乃是錦衣衛指揮使,大敵當前,他出現在城門口,倒也不是說不過。
沈絳大喜:「那邊進攻北門。」
與北戎人打仗,那是保衛家國,天經地義。
可是如今是自己人打自己人,雖是處於迫不得已,沈絳依舊想要降低這場大戰中的死傷。她不希望那些本該無辜的士兵,在這裡丟掉自己的性命。
所以沈絳看著溫辭安說道:「溫大人,你此番雖是代九皇子來傳話,但是我相信以你的為人,也必不希望看到我們與京城守備軍之間相互殘殺。」
「西北大營的將士們不怕死,但是他們可以死在邊境前線,死在守護家國的戰爭中,而不是死在爭權奪利之中。」
溫辭安神色溫和,只見他衝著沈絳微微俯身,聲音微啞:「我還方才還未來得及恭喜郡主,大敗北戎,得償所願,替沈侯報了仇。」
沈絳上前,輕輕環住的腰身,低聲安慰說:「你放心吧,王爺王妃兩位都是貴人,貴人自有天助,一定能平安等到你回去的。」
謝珣伸手將她抱住,在她耳邊輕語:「我想儘快回京呢。」
「嗯。」沈絳應他。
即謝珣不說,沈絳也一定會答應的。
第二天,大軍再次開拔,直奔京城。
而原本拱衛京城的北大營,則立即入城,同禁軍一起,共同守衛城門。
等到了京城門外,沈絳沒想到自己居然迎來一個舊故。
顯然如今在帝都的九皇子,也知道,若要真打起來,什麼北大營、禁軍、御林軍,加起來都不夠西北大營。
西北大營的士兵都是從屍山血海中殺出來的。
「郡主,營外有位姓溫的人,前來求見。」
沈絳聽到這話時,微微一恍,竟一下猜出來是誰來了。
直到溫辭安一身官袍出現,她才有種,自己真的回到了京城的感覺。
「溫大人,一別經年,不知大人可還好?」沈絳含笑問道。
溫辭安抬頭,望著面前穿著銀色輕甲的少女,她的容貌依舊絕麗無雙,傾國傾城,偏偏身上多了幾分在軍營中歷練而出的英氣,颯爽英姿。
他雙手抬起,禮貌問安:「溫辭安,見過郡主。」
隨後,他又衝著沈絳身側的謝珣作禮:「微臣見過世子殿下。」
「你今日前來,可是九皇子讓你來傳話?」謝珣淡然道。
他並未稱呼九皇子為皇帝,一口便讓溫辭安明白了他的心意。
溫辭安道:「微臣受託,給殿下帶來一道聖旨。」
謝珣冷笑起來。
只是很快,他淡然說道:「那便念念。」
尋常朝臣若是接到聖旨,都是要沐浴焚香之後,再挾一家老小,一齊接旨。
如今不管是謝珣還是沈絳,都不打算跪下。
溫辭安似乎也不在意他們的態度,平淡念起了懷中掏出的聖旨。
一個聽得隨意,一個念得隨意。
大家都太過隨意,讓一旁站著的林度飛和任郁都無語起來。
這好歹也是涉及到造反的大事,大家都認真些,可以嗎?
林度飛覺得他都差點喊出來。
只是不知是被沈絳傳染,還是被現在的氣氛感染,他居然也能沉著臉,一直聽了下來。
原來九皇子的旨意吧啦吧啦,寫了一通與謝珣乃是手足血肉,他知道彼此之間有些誤會,所以邀謝珣入宮商討,並且保證絕不傷害他的性命。
重點是,旨意還說,只要謝珣願意入宮,便讓他們闔家團圓。
沈絳臉色微變:「王爺和王妃在九皇子手中?」
溫辭安停了下來,他想了想,說道:「自從出事之後,微臣便未曾見過王爺和王妃,我只知太后和皇帝目前都在宮裡。」
沈絳知道謝珣最擔心的,就是太后還有郢王夫婦的安危。
至於其他皇室宗親,生死有命富貴在天。
能活下來,那便繼續享受榮華富貴。
若是活不下來,便是命數所定,也怨不得旁人。
「不過我在來之前,守城門的傅大人,特意讓我帶一東西給郡主。」溫辭安說完,便從懷中掏出一樣東西。
一枚小小的耳環,並不精緻。
謝珣在看見這枚耳環時,整個人登時激動起來,他急問道:「是傅柏林讓你帶來的嗎?」
「正是。」溫辭安頷首。
謝珣伸手接過耳環,放在手掌心中,許久,露出一絲笑意。
「明日咱們便進攻京城北門,正式入宮勤王。」
沈絳被這突如其的轉折,弄得有些不知所措。
他們一路赴京,最擔憂的就是郢王夫婦的安危,更怕讓九皇子他們狗急跳牆,到時候危及郢王夫婦的安全。
沈絳望著他手裡的耳環,突然問道:「難道這是王妃的耳環?」
「這是我親自打造的,送與母妃作生辰禮物。」謝珣握緊耳環。
沈絳驚喜:「沒想到,師兄居然提前救下了王爺和王妃,等入了京,我一定好好感謝他。」
她話剛說完,發現眾人望著她。
特別是林度飛一臉,郡主你還沒嫁人呢,怎麼胳膊肘就拐成這樣了。
「對了,我師兄守的是哪個門?」沈絳一點兒不避諱的問溫辭安。
溫辭安直言說:「我離開京城時,乃是從北門而出。」
那傅柏林就是守的是北門了。
傅柏林乃是錦衣衛指揮使,大敵當前,他出現在城門口,倒也不是說不過。
沈絳大喜:「那邊進攻北門。」
與北戎人打仗,那是保衛家國,天經地義。
可是如今是自己人打自己人,雖是處於迫不得已,沈絳依舊想要降低這場大戰中的死傷。她不希望那些本該無辜的士兵,在這裡丟掉自己的性命。
所以沈絳看著溫辭安說道:「溫大人,你此番雖是代九皇子來傳話,但是我相信以你的為人,也必不希望看到我們與京城守備軍之間相互殘殺。」
「西北大營的將士們不怕死,但是他們可以死在邊境前線,死在守護家國的戰爭中,而不是死在爭權奪利之中。」
溫辭安神色溫和,只見他衝著沈絳微微俯身,聲音微啞:「我還方才還未來得及恭喜郡主,大敗北戎,得償所願,替沈侯報了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