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頁
一番話,說到了他心坎兒里,嘴裡卻道:「就不能說句好聽的,讓我覺得你離不開我?」
「誰耐煩說那種甜言蜜語?」蔣徽笑著勾過他,「有那個力氣,不如犒勞犒勞你。」
他低低地笑起來,把她安置到身上,「這倒是實實在在的甜頭。」
……
翌日天剛蒙蒙亮,董飛卿看了看仍在睡夢中的兒子,親了親那粉雕玉琢般的小臉兒,在清晨寒烈的風中闊步出門的時候,神色已不再是為人夫君、父親時的溫柔隨和,眉眼間只有鋒芒、銳氣。
接下來的半個多月,蔣徽每日都要花費不少小心思哄得阿昭開開心心的。到了晚間,母子兩個睡在小暖閣。
偶爾,阿昭會顯得有些困惑,眨著大眼睛環顧四周。該是在奇怪,在尋找那個最親最近的人。在那樣的時刻,蔣徽心裡是真不落忍——為父子兩個。
程愷之過來看母子兩個,擔心蔣徽怪董飛卿,一次委婉地道:「誰都一樣,不可能總為一兩件事一兩個人忙活。就像開林哥,日後添了兒女,也少不得出門辦差。修衡哥就更不用說了,隔三差五地出門巡視。」
「我曉得。」蔣徽知道他的用意,微笑道,「阿昭不是認一的性子,打幾次岔,這一天就過去了。」
有些情形,是可以成為習慣的,就像阿昭能接受父親一早出門、傍晚回家一樣,幾次之後,他就能隱約地明白並接受,父親偶爾要出門一陣子。
至於董飛卿,更不用擔心。凡事如此,開弓沒有回頭箭,既然當初決定要做,便該盡力盡責地去做。
她希望他是戀家的男人,但絕不希望他為了常伴妻兒而辜負弟兄給予的信任。她愛的男子,不僅僅是愛著她的董飛卿。
年輕時若是偷懶躲閒,過一些年,生活會跟你找補的。
董飛卿不在家中,阿昭也不會悶,唐修衡等幾個人得空就來,都是打心底喜歡孩子的人,一哄就是大半晌。
.
臘月二十六,董飛卿平安歸來。他進門的時候,阿昭坐在臨窗的大炕上,圍著個小被子,正興致勃勃地搖著一個樣式可愛的撥浪鼓。郭媽媽、奶娘站在一旁,笑吟吟地看著。
「兒子,」董飛卿立時逸出柔軟的笑容,「想我沒有?」
阿昭的動作停下,循聲望向他。
董飛卿笑容柔和地走到近前,雙手捧住他的小臉兒,「想什麼呢?你要是把我忘了,我找誰說理去?」
阿昭長而濃密的睫毛忽閃一下,甜美的笑容緩緩綻放。
董飛卿把他抱起來,笑著親了親他的額頭,繼續自說自話地拉家常,「這一陣有沒有淘氣?」
阿昭發出一些音節,似在回答他的問題。
父子兩個各說各的,卻是很快變得熱熱鬧鬧,不消片刻,就親昵無間。
蔣徽從裡間走出來,看到這一幕,想著這大抵就是父子天性吧。
之後兩日,阿昭顯得有點兒黏人,每晚都要父親抱著入睡。再往後,一切如常。
蔣徽問起這次走鏢的情形,董飛卿只是輕描淡寫地說了句「遇到了幾個小毛賊」。
一次沈安過來,兩女子閒談,她才知道路上並不太平,遇到一夥狡詐的匪盜劫鏢。
在匪盜看來,應該是能夠硬碰硬賭一賭運氣,可惜,他們遇到的是鏢頭是董飛卿。
「但是並沒出人命,只是把那伙人收拾的不輕,說是打的落花流水一點兒也沒誇張。」沈安說起這些,眼神透著欽佩,「跟他一起走鏢,實在是開眼界、長經驗。」
短兵相接較之沙場禦敵,對董飛卿來說,前者真的是小菜一碟。
鏢局的事,董飛卿始終記掛並有所舉措的只有一件事:自此時便開始與方默著力培養最出色的鏢師、趟子手。
他與方默共同的目標是,步入而立之年的時候,能夠完全放手。初時不親力親為不像話,多少年都需要親力親為便是能力不濟。
.
轉過年來,書院新增了百餘名學子。
這一年起,皇帝改年號為靖和。
秋闈之中,駙馬程愷之奪魁,成為解元郎,第二年的會試、殿試之中,再先後奪得會元、狀元。
程詢在科舉中走過的路,程愷之照原樣走了一遍,只是,不需要到翰林院熬資歷,皇帝委任他為禁軍統領,原禁軍統領黎王爺就此功成身退,賦閒在家,安享清福。
而在這次放榜時,蔣徽特地去看了看,發現書院中有五人金榜題名。這固然離不開這些人往年打下的根基,但書院總有三兩成的功勞吧?對此,她想法只能保守一些。
回返家中,有喜訊至,皇帝有旨意到書院,即日起,書院更名為應天書院,隸屬朝廷,另有親筆書寫的匾額。此外,傳召董飛卿進宮面聖。
蔣徽輕輕地吁出一口氣。皇帝的認可、扶持,至關重要。
在書院的董飛卿,隨傳旨太監進宮。
幾年了,上次相見是君臣,此次相見是天子與布衣。
皇帝今日不忙,坐在御書房窗下的圓幾一旁品茶。望見董飛卿進門,照規矩行禮參拜,審視片刻後,牽出滿意的笑容。
這個年輕人,銳氣不減,但已能將鋒芒適度地收斂。
有一度,董飛卿是唯一一個讓皇帝扼腕嘆息的人才,起先是覺得行事過於決絕、魯莽,後來又覺得是董家耽擱甚至毀了他的前程,到如今則覺得,他找到了最適合自己的路。
「誰耐煩說那種甜言蜜語?」蔣徽笑著勾過他,「有那個力氣,不如犒勞犒勞你。」
他低低地笑起來,把她安置到身上,「這倒是實實在在的甜頭。」
……
翌日天剛蒙蒙亮,董飛卿看了看仍在睡夢中的兒子,親了親那粉雕玉琢般的小臉兒,在清晨寒烈的風中闊步出門的時候,神色已不再是為人夫君、父親時的溫柔隨和,眉眼間只有鋒芒、銳氣。
接下來的半個多月,蔣徽每日都要花費不少小心思哄得阿昭開開心心的。到了晚間,母子兩個睡在小暖閣。
偶爾,阿昭會顯得有些困惑,眨著大眼睛環顧四周。該是在奇怪,在尋找那個最親最近的人。在那樣的時刻,蔣徽心裡是真不落忍——為父子兩個。
程愷之過來看母子兩個,擔心蔣徽怪董飛卿,一次委婉地道:「誰都一樣,不可能總為一兩件事一兩個人忙活。就像開林哥,日後添了兒女,也少不得出門辦差。修衡哥就更不用說了,隔三差五地出門巡視。」
「我曉得。」蔣徽知道他的用意,微笑道,「阿昭不是認一的性子,打幾次岔,這一天就過去了。」
有些情形,是可以成為習慣的,就像阿昭能接受父親一早出門、傍晚回家一樣,幾次之後,他就能隱約地明白並接受,父親偶爾要出門一陣子。
至於董飛卿,更不用擔心。凡事如此,開弓沒有回頭箭,既然當初決定要做,便該盡力盡責地去做。
她希望他是戀家的男人,但絕不希望他為了常伴妻兒而辜負弟兄給予的信任。她愛的男子,不僅僅是愛著她的董飛卿。
年輕時若是偷懶躲閒,過一些年,生活會跟你找補的。
董飛卿不在家中,阿昭也不會悶,唐修衡等幾個人得空就來,都是打心底喜歡孩子的人,一哄就是大半晌。
.
臘月二十六,董飛卿平安歸來。他進門的時候,阿昭坐在臨窗的大炕上,圍著個小被子,正興致勃勃地搖著一個樣式可愛的撥浪鼓。郭媽媽、奶娘站在一旁,笑吟吟地看著。
「兒子,」董飛卿立時逸出柔軟的笑容,「想我沒有?」
阿昭的動作停下,循聲望向他。
董飛卿笑容柔和地走到近前,雙手捧住他的小臉兒,「想什麼呢?你要是把我忘了,我找誰說理去?」
阿昭長而濃密的睫毛忽閃一下,甜美的笑容緩緩綻放。
董飛卿把他抱起來,笑著親了親他的額頭,繼續自說自話地拉家常,「這一陣有沒有淘氣?」
阿昭發出一些音節,似在回答他的問題。
父子兩個各說各的,卻是很快變得熱熱鬧鬧,不消片刻,就親昵無間。
蔣徽從裡間走出來,看到這一幕,想著這大抵就是父子天性吧。
之後兩日,阿昭顯得有點兒黏人,每晚都要父親抱著入睡。再往後,一切如常。
蔣徽問起這次走鏢的情形,董飛卿只是輕描淡寫地說了句「遇到了幾個小毛賊」。
一次沈安過來,兩女子閒談,她才知道路上並不太平,遇到一夥狡詐的匪盜劫鏢。
在匪盜看來,應該是能夠硬碰硬賭一賭運氣,可惜,他們遇到的是鏢頭是董飛卿。
「但是並沒出人命,只是把那伙人收拾的不輕,說是打的落花流水一點兒也沒誇張。」沈安說起這些,眼神透著欽佩,「跟他一起走鏢,實在是開眼界、長經驗。」
短兵相接較之沙場禦敵,對董飛卿來說,前者真的是小菜一碟。
鏢局的事,董飛卿始終記掛並有所舉措的只有一件事:自此時便開始與方默著力培養最出色的鏢師、趟子手。
他與方默共同的目標是,步入而立之年的時候,能夠完全放手。初時不親力親為不像話,多少年都需要親力親為便是能力不濟。
.
轉過年來,書院新增了百餘名學子。
這一年起,皇帝改年號為靖和。
秋闈之中,駙馬程愷之奪魁,成為解元郎,第二年的會試、殿試之中,再先後奪得會元、狀元。
程詢在科舉中走過的路,程愷之照原樣走了一遍,只是,不需要到翰林院熬資歷,皇帝委任他為禁軍統領,原禁軍統領黎王爺就此功成身退,賦閒在家,安享清福。
而在這次放榜時,蔣徽特地去看了看,發現書院中有五人金榜題名。這固然離不開這些人往年打下的根基,但書院總有三兩成的功勞吧?對此,她想法只能保守一些。
回返家中,有喜訊至,皇帝有旨意到書院,即日起,書院更名為應天書院,隸屬朝廷,另有親筆書寫的匾額。此外,傳召董飛卿進宮面聖。
蔣徽輕輕地吁出一口氣。皇帝的認可、扶持,至關重要。
在書院的董飛卿,隨傳旨太監進宮。
幾年了,上次相見是君臣,此次相見是天子與布衣。
皇帝今日不忙,坐在御書房窗下的圓幾一旁品茶。望見董飛卿進門,照規矩行禮參拜,審視片刻後,牽出滿意的笑容。
這個年輕人,銳氣不減,但已能將鋒芒適度地收斂。
有一度,董飛卿是唯一一個讓皇帝扼腕嘆息的人才,起先是覺得行事過於決絕、魯莽,後來又覺得是董家耽擱甚至毀了他的前程,到如今則覺得,他找到了最適合自己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