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保護好她」,這個故事應該是帶來了這樣的希望的。

  第55章 橄欖枝

  《茉莉》的預告片引起了很大討論。

  【題材不新鮮, 但大齊導的本子還是有點東西。】

  【之前看海報覺得美好,現在覺得都是罪惡。】

  【我現在看海報上的每一個人都覺得不對勁了。】

  【我可不可以盲猜受害者和加害者同框。】

  ……

  網友討論加上片方宣傳,電影信息被成功擴散到各個平台, 讓很多人留下了印象,不少人都表示期待、會去電影院支持。

  這種話當然當不得真,現在表示要買票的人,到時候多半是觀望的,等電影的口碑果然沒崩, 才會精挑細選一個空閒時間去看, 所以電影的質量才是最重要的。

  但電影的質量到了這個階段已經不可更改, 所以接下來靠的是宣傳。好的宣傳,能把爛片吹成神片, 成功騙到票房;也有明明值得更多票房的片子敗在宣傳上,這是一個酒香也怕巷子深的時代。

  《茉莉》按部就班地宣傳著,除了一直關注它的粉絲, 路人很少知道它的近況。

  直到六月下旬, 《茉莉》舉行了一場業內看片會, 會後當然是大肆宣傳, 接著開始點映, 才再次走入大眾視線。很多人終於想起,這是前不久自己打算看的片子。

  點映伊始,便好評如潮。

  齊也律在導戲上很大程度受了齊榕的影響, 但兩人的風格還是不一樣的。

  齊榕的風格更隱晦。她喜歡讓觀眾思考,會隱藏很多東西, 用齊也律的話說,這是給觀眾留作業。

  他個人是不贊成這一套的,但這是齊榕的風格和習慣, 他認為很大原因是她的性別使然。她的作品關注女性,又不忍心讓人看到她們身上太多的傷痕。

  就好比劇本里的邱茉,被同學強暴這件事沒有正面描述,被強暴後轉學到外婆住的地方,實際上是因為她的父母飽受壓力,這壓力來自兩方面,一是事情捂不住,總有流言蜚語,二是邱茉心理狀況不好,當父母的覺得面對她太累,於是乾脆把她送到鄉下,美名其曰讓她換個環境散散心,實際上是在她最脆弱的時候把她「拋棄」了。但這些,在齊榕的劇本里都沒有明確地表示出來。

  類似隱晦的地方還有很多,這就使得整個劇本暗潮洶湧,但表面趨於平穩,能吸引觀眾注意力的地方不多。

  當然,要讓觀眾明白邱茉經歷了這些,又需要導演強大的功底,否則拍出來的只是一杯莫名其妙的白開水。

  齊也律能拍出來,但他不適合這麼隱晦的表現手法,那會讓他覺得壓抑、暴躁。齊榕這樣拍,是不忍心;他要是這樣拍,就是不關心了,不關心邱茉遭遇了那些。

  所以,故事仍然是那個故事,但很多朦朧的東西被他撥開了。

  這其實也是他猶豫很久之後做的決定。

  一開始,他覺得這是他母親留下的本子,就應該完全照著她的意思去還原。可那樣的話,誰來拍都可以,不用非得是他啊。他作為導演,如果沒有自己的想法,算什麼導演呢?

  後來他站在齊榕的角度一想,如果完全照著劇本拍,他就只是做了一回完美的工具人。要是成片有哪裡不好,觀眾會為他找補,因為本子本身就那樣,他何錯之有?他只不過是尊重編劇而已。

  而他身為導演,是創作者,創作者哪有不表達自己的?在電影的領域,編劇向來又是導演的工具人。他當導演卻完全沒有自己的想法,齊榕要是知道,也會很失望吧。

  拍成現在這樣,他倒是覺得對他們母子都好。基於對亡者的尊敬和濾鏡,要是片子有哪裡不好,大家只會對他失望,說是他沒照著原劇本拍所致,而他的母親,是永遠的神。

  而他的風格,將劇情全部攤開來,其實也更利於觀眾理解,讓他們在第一時間明白角色的種種遭遇,情緒得到極大的釋放。等電影結束,他們還處在這種情緒之中,當然會迫不及待地找人分享,以至於網絡上好評如潮。

  但齊也律帶來的這種改變,對普通觀眾來說是不明顯的,因為整部電影仍然很齊榕,他們只會讚嘆,不愧是大齊導。

  這讓小齊導很高興,他沒有砸了母親的招牌,沒讓她的遺作遭受貶低和非議,這就夠了。

  《茉莉》安排了一系列宣傳,夏苗苗因為檔期問題,是從路演開始參加的,不過這之前也沒多少需要演員參加的活動。原本想上個電視台的綜藝,因為夏苗苗和桑影都沒檔期,齊也律覺得這部電影也不適合這種宣傳,就算了。他自己倒是上了一些媒體專訪,順便還幫夏苗苗和桑影預約了一些,等電影上映之後就得排隊上。

  桑影拍完《畫皮傳說2》接了個綜藝,那之後齊也律和夏苗苗都沒和她聚過,如今一見面,齊也律問:「你拍的是美食綜藝?」

  夏苗苗心頭一跳,緊張地看著他。

  桑影眼神一利,語氣卻很溫和:「什麼意思?」

  「眼瞅著胖了一圈。」齊也律完全沒感覺到危險,語氣和表情都很挑剔。

  桑影的確比之前胖了一些,但她很適合豐滿一點,拍戲的時候演寵妃都會主動增肥,出來的效果那叫一個艷壓群芳、富貴逼人,不像有些人演的寵妃,面黃肌瘦,好像被皇家剋扣了伙食。夏苗苗想,等下桑影要是揍你,我就自己跑,不管你死活。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