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室內一時陷入沉寂,只要皇帝痛苦而急促的喘息。

  片刻後,他緩緩道:「你想離開,無非是不願留在宮內,也不願再見朕。」

  李月河頷首,皇帝緊接著道:「……你不肯見朕,朕能夠答允。若你煎熬不願,那朕,可以接受不見。」還不待她回答,他又立即說:「但是,阿河,你不能走。」

  她在他的眼裡,看到了亮到可怕的光:「你不可以走,阿河。朕要封你做皇后。」

  李月河失言道:「聖上瘋了麼?」

  「不,朕沒有瘋。」他緩而堅定地搖頭,「這是最好的辦法,也是朕唯一能接受的辦法。」

  他上前一步,狂熱而哀懇地看著她的眼睛:「朕不逼你,你也不能逼朕。你留下來,留在宮中,還能將喜鵲兒帶在身邊。朕答應你的事不會反悔,只要你不肯相見……」

  皇帝深吸口氣:「那朕信守承諾,絕不會逼迫。或者你要封宮獨居,朕也同意。」

  「只要你不走,你還留在這座皇宮裡,和朕呼吸著同樣的空氣……朕便可以忍耐。」

  「封后?」李月河搖了搖頭,「我早無此心。」

  曾經渴求之物,到如今唾手可得,卻已不再想要。

  「聖上若將之視為補償,實無必要。我再也不會打理後宮,再也不願觸碰任何事務。封后是大事,還請聖上慎重考慮,不要費在月河身上了。」

  「況且。」她低頭瞧了一眼,「月河如今的身份,是前陳之人,做不得皇后。聖上素來懂得平衡朝堂,懂得不留缺漏,不該為我破例。」

  江承光卻道:「不是補償。」他的聲音隱忍,「是我自己……」

  「若為此故,那更不應該——」

  「阿河,你不要說你做不得皇后。」他打斷她的話,緊緊捏住那雙手,「這是我唯一的心愿了,哪怕你再也不願見我,我也想要你做我的妻子。後宮的事可以讓別人打理,況且……」

  他閉上眼睛,再開口時,已是屬於帝王的縝密:「朕並非信口開河。」

  「阿河,你借了這位越荷姑娘的身子,承的是前陳與本朝的親善之任。你若讓我貶你出宮,哪怕是尋了再好的藉口,朝野內外,會怎麼想?」

  他知道怎樣去說服她,雖悲哀於只能分析利弊,卻也不得不為之:

  「你借了這軀殼,理應償還其恩。作為天子嬪妃,維繫與前陳的關係,便是一樁。如今傅北堪堪在平亂中立下大功,受封靖安侯。這時,理貴妃忽然離宮,旁人會怎麼看待?」

  「他們會覺得朕還在防備前陳,所以才褒賞過傅北,又要駁斥你。沒人會相信所謂的解釋。前陳的士人們剛剛步入朝堂,你忍心讓他們蒙受排擠,讓這些前陳子民不被接納麼?」

  「聖上是在架我,聖上分明可以讓理貴妃染病,或者另擇前陳女子——」

  「你就當我是在架你。」江承光紅著眼睛,「月河,月河,我知道你覺我無情,但我也沒有心肝到那個份上。你真以為我還能夠再找一個……」

  他緩緩吐息:「讓理貴妃做皇后,是最好的選擇。」

  「縱然你不肯理我,閉門不出,出身前陳的女子做了皇后,意義比什麼都重大。旁的議論,朕可以壓制。月河,你借了她的身份,我不要求你做什麼,只要你做這個皇后,一次將人情還清,不好麼?你也不會忍心看著傅北的努力付諸東流,更何況喜鵲兒還在這裡。」

  所言所語,俱合乎情理。哪怕心意堅決如李月河,也無法辯駁。

  她確然想要離開,但江承光用她不能拒絕的理由又將她困住。

  如果說避世,在青雲觀是避世,在宮裡做一個閉門不出的皇后,同樣是避世。況且後者能夠庇佑前陳子民,能夠徹底還清越荷軀殼的牽絆,還能與親子朝夕相伴。

  她淡淡道:「聖上做到如此地步,我也沒有推拒的理由了。」

  江承光露出喜色,連忙道:「那幼玉……」

  「幼玉公主,還是托給我母親罷。」她心灰意冷,「李家覆滅,她受牽連太重,留在宮裡也不會開懷。不如到外祖母身邊去。我母親先前雖自盡過,但她知道我未死,為了我也會努力活下來……幼玉和李寄,正是玉河、不疑的後嗣。這樣,也像從前一般。」

  她既然同意留下,那江承光自然沒什麼不能答應的,連聲道:「好,好。朕馬上就下旨意,也把幼玉的玉牒改回去,落在她真正的生母名下。」

  「那臣妾謝過聖上。」

  她又稱了一句臣妾,語氣極疲憊認命。江承光心中一顫,強笑道:「往後你做什麼都不必拘束……也不必稱臣妾,皇后不過虛名,阿河怎樣自在便怎樣。」

  李月河只平靜道:「是。」

  江承光又道:「重華宮修繕好了,你往後是要住在那裡,還是繼續留在永樂宮?」

  「永樂之名何其諷刺,臣妾還是回重華宮罷。」

  那是一切的起點,也將成為一切的終點:「請聖上將玉河、合真的舊物,也賜給臣妾。」

  「都准,都准。」他莫名有些心慌,「阿河,還有件事。朕——」

  皇帝一咬牙:「我想要追封你,追封賢德貴妃李月河為後。」

  他聽見了聲嘲諷的笑:「聖上要做什麼,何必問過臣妾呢?」

  雙手緊攥成拳,又頹然放開:「我……」勉強描補,「此事不光是我的私情,和前頭特赦一般,對李家,對天下都有好處。旁人不知你便是她,天子忽然追封故去的李氏貴妃,便是念舊之意。屆時,對李家的窮追猛打,便不會太過酷烈。還活著的人,也會過得好些。」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