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竟是如此,怪不得阿瑾這般表情。

  他慢慢走過來,靠近她。

  她不知為何突然緊張起來,他的眼神好深好深。琥珀色轉為暗黑色,像暴風雨欲來般黑沉沉的令人害怕。

  幾乎是下意識,她連連後退,一下子退到桌邊再無可退。

  「阿慎,我就是隨口問問…」

  葉訇一手撐在桌上,一手托起她垂低的下頜。男人身上噴薄的氣息將她湮沒,她心跳得很快,不知是害怕還是期待。

  下頜被迫抬起,她睫毛顫動著不敢看他。

  他聲音低沉,「阿瑾,是你先招惹的我。」

  第71章 悸動

  他原本身處黑暗 , 早已習慣暗夜前行無人相伴。是她硬生生破空而來,踏碎黑暗來到他的身邊,照亮他的前路。

  他見過了光明, 那光照進了他的心,他不允許再收回去。

  梅青曉身體酥軟, 兩人這樣的姿勢很容易讓她心猿意馬。她的腦海中都是那些臉紅心跳的情景,暗暗唾棄著自己又忍不住心肝亂顫。

  他的眸是那麼的深, 像漩渦一樣將她的魂都吸了進去。

  「我…是我先招惹的人, 我承認…」

  「所以你休想把我推給別人。」他的聲音又輕又啞, 像羽毛一樣拂過她的心上,引起一陣陣的悸動。

  「阿慎,我…」

  她要說的話沒在他瘋狂急切的唇齒之間,她能清晰感受到他的情緒。那種小心翼翼中帶著害怕失去的恐懼。

  一切盡在不言中。

  「…阿瑾,你說過我只能是你的,你說話要算數。」

  她還能再說什麼,他的表現他的舉動已經說明自己之間的擔心是多麼的多餘。她怎麼能不信他,如果他都不能信, 那麼她重活一世還有什麼意義。

  是夜,她在他的懷中絮絮地說起今日和祖母的對話,待說到子嗣二字時,他的眸中似乎閃現不一樣的光芒。

  傳言像被風吹著跑, 一陣又一陣。

  東宮紋絲不動,壽王府風平浪靜。看似兩男爭一女兄弟鬩牆的戲碼,偏偏當事人無動於衷。倒顯得有些索然無味, 傳著傳著變了風向。

  流言之所以是流言,盡在於世人的口舌之間。原有的戲碼沒濺起水花,倒是暈盪開來。人們說著壽王府的事,轉到了葉訇的身世上。再從葉訇的身世,轉到梅青曉的身世。

  梅青曉生父不詳,再一次引來世人的猜測。

  民間的風向始終吹不到宮中,幕後之人等不急了。在一日梁帝難得臨朝時,燕國公冒死進諫,上折進言道士及禍國之源,氣得梁帝當場摔了摺子。

  已經走火入魔的梁帝哪裡聽得進此等大逆之言,他自以為自己馬上就要得道長生,更加不把世間芸芸眾生看在眼裡。

  正當他要下旨斬了燕國公時,太子站出來。

  太子附議燕國公,以自身經歷闡述修道長生純屬無稽之談。天下道士之中,十有七成是假道士,不足為信。

  隨後葉訇梅仕禮等人支持太子,齊刷刷跪了一半有餘。

  太子這一出頭,局勢逆轉。

  梁帝的怒火對準自己的兒子,氣得要廢太子。虞國公假惺惺地勸說,實則是火上澆油,把梁帝的火拱得更旺。

  太子見陛下執迷不悟,很是痛心。要不是梅大人等人眼疾手快一把將人拉住,只怕太子真要一頭撞死在大殿上。

  梁帝大怒退朝,聽說一回到長生殿就吃了兩顆丹丸。

  燕國公原本打算死諫,再一頭撞在大殿上,以此激起民憤。他料定梁帝已迷失本心,根本不可能採納他的進議。他要的就是梁帝降罪他們燕家,他們燕家才可順應民意推翻梁朝。

  千算萬算,沒算到太子會站出來。更沒想到的事,太子像是洞察他的打算,居然用了同樣的招術。

  散朝後,朝臣們議論紛紛。

  有人猜測太子此舉必是失了陛下的心,指不定真一怒之下廢了太子之位。如果那般的話,壽王就有了出頭之日。

  麓京城中最不凡耳眼聰靈之人,原本清靜的壽王府突然變得炙手可熱。

  在一片猜疑聲中,壽王府謝絕所有主動示好之人。連女眷走動都斷了,梅青曉也不再見任何上門拜訪的女客。

  眾說紛紜之時,李將軍回京了。

  李將軍常年鎮守邊關,其長子驍勇無比,二子足智多謀,三子身手不凡。李將軍回京,隨行的是次子和三子,長子留守邊關。

  李家一向低調,因為李如楠與京中貴女們鮮少往來,許多世家們幾乎都快把他們遺忘。李將軍一回京,李夫人就辦了一場宴席,宴請麓京的世家夫人和姑娘。

  說也應當,李家的二公子和三公子常年隨父在邊關,二人都未娶妻。李夫人宴請女眷,無非就是替兒子們相看。

  梅青曉身為壽王妃,自是接到請帖。

  自打那一日見過後,她聽人說李如楠又去找過兄長几回。兩人每次見面都要比試一番,竟然真的成了好友。

  李夫人將門主母,自是颯爽之人。李如楠跟著母親迎客,見到梅青曉時,二人交換一個心照不宣的眼神。

  與李家交好的燕國公夫人親自前來,自那一日燕國公殿前死諫過後沒幾日,燕旭就陪著母親回京。

  梅青曉心知肚明,燕家出師不利失了先機。眼下連起事的由頭都沒有,怕是要再次蟄伏,以待下一次時機成熟。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