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4頁
「出啊,不出怎麼讓他們自投羅網?」
楊繼安笑得眉眼彎彎,一臉純良。
副將心裡不禁一抖。
昭慶十年冬,培努率部前往雲州關外,試圖刺殺楊繼安,趁機奪取雲州。
結果被楊繼安溜得狼狽不堪,死傷慘重,倉惶逃回王庭。
楊繼安直接上書北境犯邊一事。
樓喻自然不跟烏帖木客氣,當即廢除協議,徹底取消兩國維繫了十年的互市。
南北矛盾開始尖銳化。
既然已經撕破臉皮,烏帖木便再無退路。
沉默了十年的野心瞬間爆發出來。
昭慶十一年春,阿骨突部大舉南侵,同時攻襲孟州和澹州。
孟州守將和澹州守將拼死抵抗。
軍報傳至朝廷,群情激憤。
「必須要打!狠狠地打!」
「北蠻狼子野心,先是破壞互市,又企圖攻取雲州,現在又大舉南侵,陛下,咱們不能任由他們如此放肆!」
「互市說毀就毀,簡直無恥!」
朝臣們皆主戰。
如今的大盛,讓他們有足夠的底氣跟北境硬碰硬。
樓喻道:「北境毀約在先,犯邊在後,此次來勢洶洶,我大盛不僅要將他們擊退,還要狠狠地反擊回去!」
「陛下聖明!」
「那麼,該派何人前去支援孟州和澹州?」
這次北征,不僅僅是為了守衛國土,還為了給北境一個下馬威。
甚至是搗毀王庭,將這些貪婪無度的蠻族趕往更北的地方。
眾人不由想起這些年時不時出去剿滅山匪的霍延。
霍延是個武將,樓喻不可能一直將他拘在京城。
自南部三州平亂後,大盛社稷安定,沒有外敵,樓喻便專注於治安問題,順便給霍延刷刷聲望。
而今大盛的山匪,一見霍字軍旗,便聞風喪膽,倉惶逃竄。
十年間,霍延幾乎跑遍了整個大盛,但每一次都不超過兩個月。
段衡出列道:「陛下,微臣以為,定國公經驗豐富,驍勇善戰,可擔此重任。」
「臣附議。」
「臣附議。」
樓喻當然知道霍延可以,但他有些不舍和擔心。
北境不比山匪,這一去就得很長時間,若是霍延受傷了怎麼辦?
他沉默幾息,問:「定國公可願北征?」
霍延抬眸看他,俊目深邃。
「北蠻擾我疆土,臣願領兵驅逐。」
他想守護這個盛世,守護眼前這個人。
烏帖木善戰,朝中雖有不少人才,但這些年大盛安穩無虞,他們沒有跟北境騎兵交過手,毫無鬥爭經驗。
故,此戰非霍延莫屬。
樓喻深知這個理,只好壓下心中擔憂,開口道:「那便由定國公擔任此次北征的統帥,護我大盛邊疆!」
下朝後,樓喻沉著臉踏進勤政殿。
馮二筆知他心中所想,連忙安慰道:「陛下,定國公征戰這麼多年,肯定不會有事的。」
「嗯。」
樓喻悶悶不樂地坐下,捧著奏疏卻怎麼也看不進去。
某人下朝後就忙著整軍去了,也不知什麼時候才能回來。
他深吸一口氣,強迫自己專注奏摺,不要再想一些有的沒的。
批了一天奏摺,直到金烏西墜,才等到霍延回宮。
樓喻沒去壽康宮,而是讓人在養心殿擺了膳,只有他和霍延兩個人。
殿內很安靜。
臨近離別,兩人都不知道該說些什麼。
樓喻餘光看到霍延手上的玉戒,不由開口提醒:「打仗時不能戴戒指,你到時候別戴了。」
「好。」
「可以用細繩掛在脖子上。」
「好。」
殿內又靜默片刻,樓喻才低聲道:「一定要平安歸來。」
霍延捏緊銀箸,忽地又放下,起身將人抱住,大步往內殿走去。
「飯還沒吃完!」
「不吃了。」
昭慶十一年春,霍延率部出征。
樓喻站在城樓上,俯視樓下威風凜凜的將士,目光與霍延對上。
一切都仿佛回到了十幾年前。
那時候,他還是慶王世子,他所擁有的不過數千府兵。
他站在慶州城樓上,目送霍延前去宜州剿匪。
從那時開始,霍延就從無敗績。
相信這一次,他也一定會平安歸來。
號角吹響,大軍拔營。
霍延深深看一眼樓喻,後利落調轉馬頭,從胸口掏出一枚白玉戒,放在唇邊輕輕一吻。
等我凱旋。
霍延離京之後,樓喻更加沉肅威嚴。
他比剛登基時還要兢兢業業,他的心思全都放在政務上,不讓自己有喘息的時間。
整個人瘦了一圈。
馮二筆心疼極了,變了法兒地吩咐御膳房做些補身體的吃食。
可還是不見效。
「二筆,定國公離京多久了?」
「陛下,快一個半月了。」
「哦。」
樓喻又埋頭看奏疏。
這樣的對話,隔幾天就會出現一次。
馮二筆暗嘆:定國公你可要快點回京啊,陛下都擔心得寢食難安了。
在樓喻的低氣壓下,朝臣們這些天也全都戰戰兢兢,絲毫不敢觸霉頭。
楊繼安笑得眉眼彎彎,一臉純良。
副將心裡不禁一抖。
昭慶十年冬,培努率部前往雲州關外,試圖刺殺楊繼安,趁機奪取雲州。
結果被楊繼安溜得狼狽不堪,死傷慘重,倉惶逃回王庭。
楊繼安直接上書北境犯邊一事。
樓喻自然不跟烏帖木客氣,當即廢除協議,徹底取消兩國維繫了十年的互市。
南北矛盾開始尖銳化。
既然已經撕破臉皮,烏帖木便再無退路。
沉默了十年的野心瞬間爆發出來。
昭慶十一年春,阿骨突部大舉南侵,同時攻襲孟州和澹州。
孟州守將和澹州守將拼死抵抗。
軍報傳至朝廷,群情激憤。
「必須要打!狠狠地打!」
「北蠻狼子野心,先是破壞互市,又企圖攻取雲州,現在又大舉南侵,陛下,咱們不能任由他們如此放肆!」
「互市說毀就毀,簡直無恥!」
朝臣們皆主戰。
如今的大盛,讓他們有足夠的底氣跟北境硬碰硬。
樓喻道:「北境毀約在先,犯邊在後,此次來勢洶洶,我大盛不僅要將他們擊退,還要狠狠地反擊回去!」
「陛下聖明!」
「那麼,該派何人前去支援孟州和澹州?」
這次北征,不僅僅是為了守衛國土,還為了給北境一個下馬威。
甚至是搗毀王庭,將這些貪婪無度的蠻族趕往更北的地方。
眾人不由想起這些年時不時出去剿滅山匪的霍延。
霍延是個武將,樓喻不可能一直將他拘在京城。
自南部三州平亂後,大盛社稷安定,沒有外敵,樓喻便專注於治安問題,順便給霍延刷刷聲望。
而今大盛的山匪,一見霍字軍旗,便聞風喪膽,倉惶逃竄。
十年間,霍延幾乎跑遍了整個大盛,但每一次都不超過兩個月。
段衡出列道:「陛下,微臣以為,定國公經驗豐富,驍勇善戰,可擔此重任。」
「臣附議。」
「臣附議。」
樓喻當然知道霍延可以,但他有些不舍和擔心。
北境不比山匪,這一去就得很長時間,若是霍延受傷了怎麼辦?
他沉默幾息,問:「定國公可願北征?」
霍延抬眸看他,俊目深邃。
「北蠻擾我疆土,臣願領兵驅逐。」
他想守護這個盛世,守護眼前這個人。
烏帖木善戰,朝中雖有不少人才,但這些年大盛安穩無虞,他們沒有跟北境騎兵交過手,毫無鬥爭經驗。
故,此戰非霍延莫屬。
樓喻深知這個理,只好壓下心中擔憂,開口道:「那便由定國公擔任此次北征的統帥,護我大盛邊疆!」
下朝後,樓喻沉著臉踏進勤政殿。
馮二筆知他心中所想,連忙安慰道:「陛下,定國公征戰這麼多年,肯定不會有事的。」
「嗯。」
樓喻悶悶不樂地坐下,捧著奏疏卻怎麼也看不進去。
某人下朝後就忙著整軍去了,也不知什麼時候才能回來。
他深吸一口氣,強迫自己專注奏摺,不要再想一些有的沒的。
批了一天奏摺,直到金烏西墜,才等到霍延回宮。
樓喻沒去壽康宮,而是讓人在養心殿擺了膳,只有他和霍延兩個人。
殿內很安靜。
臨近離別,兩人都不知道該說些什麼。
樓喻餘光看到霍延手上的玉戒,不由開口提醒:「打仗時不能戴戒指,你到時候別戴了。」
「好。」
「可以用細繩掛在脖子上。」
「好。」
殿內又靜默片刻,樓喻才低聲道:「一定要平安歸來。」
霍延捏緊銀箸,忽地又放下,起身將人抱住,大步往內殿走去。
「飯還沒吃完!」
「不吃了。」
昭慶十一年春,霍延率部出征。
樓喻站在城樓上,俯視樓下威風凜凜的將士,目光與霍延對上。
一切都仿佛回到了十幾年前。
那時候,他還是慶王世子,他所擁有的不過數千府兵。
他站在慶州城樓上,目送霍延前去宜州剿匪。
從那時開始,霍延就從無敗績。
相信這一次,他也一定會平安歸來。
號角吹響,大軍拔營。
霍延深深看一眼樓喻,後利落調轉馬頭,從胸口掏出一枚白玉戒,放在唇邊輕輕一吻。
等我凱旋。
霍延離京之後,樓喻更加沉肅威嚴。
他比剛登基時還要兢兢業業,他的心思全都放在政務上,不讓自己有喘息的時間。
整個人瘦了一圈。
馮二筆心疼極了,變了法兒地吩咐御膳房做些補身體的吃食。
可還是不見效。
「二筆,定國公離京多久了?」
「陛下,快一個半月了。」
「哦。」
樓喻又埋頭看奏疏。
這樣的對話,隔幾天就會出現一次。
馮二筆暗嘆:定國公你可要快點回京啊,陛下都擔心得寢食難安了。
在樓喻的低氣壓下,朝臣們這些天也全都戰戰兢兢,絲毫不敢觸霉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