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頁
後來就再沒有見過了。
剩下的路走的很急,直到邊境,他們再也沒停留任何一個城市,只沿途留下人收集信息和準備,其餘人全速前進。
這其中有一半的原因是因為許幼薇。許幼薇這次癸水,成了蠱毒反撲惡化的開始,大概是因為之前吃的藥切實起了點作用,除不掉它卻惹惱了它,蠱毒有了危險意識,加劇吸收養分,拼命想要護住自己。
而在客棧吃的補藥溫養了些許身體,突然來到的癸水使得許幼薇身體虛弱,更無法與其抗衡,這是沒料想過的後果,張師兄更是慌亂,他知道同心結陰狠,但沒想到傳了一代,寄居在許幼薇身上的更可怕,只是試探著吃了幾服藥,蠱毒感應到危險,就不管不顧要拉著宿主一起死了。
那麼也就是說尋常吃藥的法子是不能再試了,否則許幼薇能活到幾時就更沒定數了。
然而惡化這事也不是因為張師兄或者是誰的失誤,許幼薇知道。
這次突然的昏睡,讓她想起了之前的許多記不清的夢境,某些感覺愈發清晰,就好像是之前有人在眼前蒙了紗,她完全看不到,也想不起來,但離京城越遠,這種束縛的力量就越弱。
許幼薇不知怎麼的,隱隱約約想到,這個世界說到底是一本書,原主早在女主劇情開始之前就死了,是書中沒有存在過的人,所以她是不是……不應該在書中的那些主要劇情里出現?
仔細想想,似乎越是做和原主不一樣的選擇,和書中主要人物接觸的越多,許幼薇的身體衰敗的速度就會越快。
所以每一次她被顧知澤救回來躲過死劫後都會生病,這是劇情的自我矯正,希望她能直接死亡回歸主線劇情。每一次與許談瑤顧苓的接觸,都無形中慢慢加劇了她身體的惡化,所以之前她避而不出許府,不見人的時候,都沒什麼事,因為不出現,就不會觸發這個問題。
現在更離譜了,整本書的劇情都因為她救了顧知澤而偏離了,顧知澤和本應該是最後贏家的顧苓打起來,在做完全顛覆書里結局的事。
說起來,顧知澤與她相處時間最長,但大概是因為他在書中也算是個死人,所以似乎並不能影響許幼薇的身體,只不過與許幼薇這個本質上的外來者不一樣,他占著分量,做的事不會觸發劇情的自我保護意識。
顧知澤和顧苓正式的宣戰,是這一次許幼薇身體惡化的根本原因。
因為服用藥物太多,皇帝徹底倒下失去了話語權成為人質,顧苓憑著司天監的權利接手了宮中許多事務,淑妃與其串通一氣,替顧苓洗脫了謀殺皇帝的罪名,顧苓去了罪名,還得了支持,自然有恃無恐,遣了大批人馬駐守在皇宮外面,沒人敢有異議,他一躍成為了皇帝候選人有力競爭者。
但與之同時,那封信也由王猛傳回去了,暗中安排的人收到信後就開始了動作,朝中那些幫著顧苓出頭的官員在最得意之際接連死去,顧苓怎麼查也抓不到兇手,民間不知道從哪裡傳出了許多針對他的謠言,譬如顧苓身體有疾,再如他心思不正想要想逼宮之類的,這樣大的聲勢,就算是司天監也無可奈何,這些斷他臂膀的手段很有效,顧苓失去了很大的助力,有謠言在,他不敢直接殺了皇帝,怕坐實謠言。
這反倒是讓事情陷入了僵局。
最重要的是,顧苓沒想到顧知澤這樣大膽,他知道顧知澤敢在這種局面下出城,不可能沒做安排,但也沒想到顧知澤敢直接殺人,朝中本就動盪,各司其職勉強維持著平衡,他尚且要安撫著,但顧知澤似乎根本不在意打不打亂局勢,他只要達成目的,甚至對於未來怎麼樣也不甚在意,顧苓想要太平盛世,他在意,就只能吃下這虧。
顧苓有皇帝做要挾,顧知澤有邊境勢力支撐,一個打著正統登基的名號,一個取著制服反賊的名義,誰贏了,史書上就會記下誰的功名,這是避不開的一戰。
這樣大的劇情偏差,使許幼薇的身體急劇地壞了下來,張師兄不敢再給她用藥了,為了維持住不再惡化以便有更多時間,他給許幼薇喝下了之前那種會讓她陷入沉睡的藥,為了效果,加大了劑量,讓她睡的更久。
這次不比以往,許幼薇是真的感覺自己在油盡燈枯的邊緣了,她現在比死人更像一具屍體,每天重複的吃藥睡覺就可以耗費許幼薇所有心神,她想不出,也無法去想那一晚顧知澤到底要和她說什麼。
最重要的是,現在也沒機會見到了。
原著里沒詳細說皇帝是怎麼沒的,但很明顯,皇帝都這個時候還活著,只是因為顧苓需要他吊著命。皇帝位子都快沒了,但被人眾星拱月哄著,糊塗間還惦記長命百歲,司天監趁著他腦子不轉圈,趕緊提了個法子,說是要仿效民間沖喜一說,讓膝下皇子們速速成婚,好叫喜事之氣衝掉晦氣,皇帝身上晦氣一除必定生龍活虎。
司天監說的話皇帝沒有不信的,加上顧苓現在大權在握,連顧晟都被他尋了由頭捏在了手裡,淑妃與虎謀皮,也不得不幫著他。
第二天,皇帝就下令京中所有皇子的婚事提前,顧苓自不必提,他要的,就是顧知澤也要遵著聖旨回京,與「許幼薇」完婚這個時機。
第三天,噩耗傳來,皇帝駕崩。
—
轉過了秋夏,再少有那樣暖和的好天氣了,前幾日還下了點魚,洋洋灑灑,在太陽出來後就息了擂鼓,只餘留地上的點點水漬留作證據。
剩下的路走的很急,直到邊境,他們再也沒停留任何一個城市,只沿途留下人收集信息和準備,其餘人全速前進。
這其中有一半的原因是因為許幼薇。許幼薇這次癸水,成了蠱毒反撲惡化的開始,大概是因為之前吃的藥切實起了點作用,除不掉它卻惹惱了它,蠱毒有了危險意識,加劇吸收養分,拼命想要護住自己。
而在客棧吃的補藥溫養了些許身體,突然來到的癸水使得許幼薇身體虛弱,更無法與其抗衡,這是沒料想過的後果,張師兄更是慌亂,他知道同心結陰狠,但沒想到傳了一代,寄居在許幼薇身上的更可怕,只是試探著吃了幾服藥,蠱毒感應到危險,就不管不顧要拉著宿主一起死了。
那麼也就是說尋常吃藥的法子是不能再試了,否則許幼薇能活到幾時就更沒定數了。
然而惡化這事也不是因為張師兄或者是誰的失誤,許幼薇知道。
這次突然的昏睡,讓她想起了之前的許多記不清的夢境,某些感覺愈發清晰,就好像是之前有人在眼前蒙了紗,她完全看不到,也想不起來,但離京城越遠,這種束縛的力量就越弱。
許幼薇不知怎麼的,隱隱約約想到,這個世界說到底是一本書,原主早在女主劇情開始之前就死了,是書中沒有存在過的人,所以她是不是……不應該在書中的那些主要劇情里出現?
仔細想想,似乎越是做和原主不一樣的選擇,和書中主要人物接觸的越多,許幼薇的身體衰敗的速度就會越快。
所以每一次她被顧知澤救回來躲過死劫後都會生病,這是劇情的自我矯正,希望她能直接死亡回歸主線劇情。每一次與許談瑤顧苓的接觸,都無形中慢慢加劇了她身體的惡化,所以之前她避而不出許府,不見人的時候,都沒什麼事,因為不出現,就不會觸發這個問題。
現在更離譜了,整本書的劇情都因為她救了顧知澤而偏離了,顧知澤和本應該是最後贏家的顧苓打起來,在做完全顛覆書里結局的事。
說起來,顧知澤與她相處時間最長,但大概是因為他在書中也算是個死人,所以似乎並不能影響許幼薇的身體,只不過與許幼薇這個本質上的外來者不一樣,他占著分量,做的事不會觸發劇情的自我保護意識。
顧知澤和顧苓正式的宣戰,是這一次許幼薇身體惡化的根本原因。
因為服用藥物太多,皇帝徹底倒下失去了話語權成為人質,顧苓憑著司天監的權利接手了宮中許多事務,淑妃與其串通一氣,替顧苓洗脫了謀殺皇帝的罪名,顧苓去了罪名,還得了支持,自然有恃無恐,遣了大批人馬駐守在皇宮外面,沒人敢有異議,他一躍成為了皇帝候選人有力競爭者。
但與之同時,那封信也由王猛傳回去了,暗中安排的人收到信後就開始了動作,朝中那些幫著顧苓出頭的官員在最得意之際接連死去,顧苓怎麼查也抓不到兇手,民間不知道從哪裡傳出了許多針對他的謠言,譬如顧苓身體有疾,再如他心思不正想要想逼宮之類的,這樣大的聲勢,就算是司天監也無可奈何,這些斷他臂膀的手段很有效,顧苓失去了很大的助力,有謠言在,他不敢直接殺了皇帝,怕坐實謠言。
這反倒是讓事情陷入了僵局。
最重要的是,顧苓沒想到顧知澤這樣大膽,他知道顧知澤敢在這種局面下出城,不可能沒做安排,但也沒想到顧知澤敢直接殺人,朝中本就動盪,各司其職勉強維持著平衡,他尚且要安撫著,但顧知澤似乎根本不在意打不打亂局勢,他只要達成目的,甚至對於未來怎麼樣也不甚在意,顧苓想要太平盛世,他在意,就只能吃下這虧。
顧苓有皇帝做要挾,顧知澤有邊境勢力支撐,一個打著正統登基的名號,一個取著制服反賊的名義,誰贏了,史書上就會記下誰的功名,這是避不開的一戰。
這樣大的劇情偏差,使許幼薇的身體急劇地壞了下來,張師兄不敢再給她用藥了,為了維持住不再惡化以便有更多時間,他給許幼薇喝下了之前那種會讓她陷入沉睡的藥,為了效果,加大了劑量,讓她睡的更久。
這次不比以往,許幼薇是真的感覺自己在油盡燈枯的邊緣了,她現在比死人更像一具屍體,每天重複的吃藥睡覺就可以耗費許幼薇所有心神,她想不出,也無法去想那一晚顧知澤到底要和她說什麼。
最重要的是,現在也沒機會見到了。
原著里沒詳細說皇帝是怎麼沒的,但很明顯,皇帝都這個時候還活著,只是因為顧苓需要他吊著命。皇帝位子都快沒了,但被人眾星拱月哄著,糊塗間還惦記長命百歲,司天監趁著他腦子不轉圈,趕緊提了個法子,說是要仿效民間沖喜一說,讓膝下皇子們速速成婚,好叫喜事之氣衝掉晦氣,皇帝身上晦氣一除必定生龍活虎。
司天監說的話皇帝沒有不信的,加上顧苓現在大權在握,連顧晟都被他尋了由頭捏在了手裡,淑妃與虎謀皮,也不得不幫著他。
第二天,皇帝就下令京中所有皇子的婚事提前,顧苓自不必提,他要的,就是顧知澤也要遵著聖旨回京,與「許幼薇」完婚這個時機。
第三天,噩耗傳來,皇帝駕崩。
—
轉過了秋夏,再少有那樣暖和的好天氣了,前幾日還下了點魚,洋洋灑灑,在太陽出來後就息了擂鼓,只餘留地上的點點水漬留作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