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頁
他要好生看看,到底有哪些牛鬼蛇神會按耐不住,到時候通通一網打盡。
文渡心裡一凜,知道黃皇上這是心裡對那些人有想法了,只怕接下來京中又要掀起一番風雨。
顧成禮等了數日,卻一直未等到宮裡傳出的消息,心下一松,這種無消息其實就是最好的消息,至少溫如行沒有因為給景熙帝用青黴素而將人治死。
故而在旁人還心裡焦急不安時,他倒是安閒了不少,但也知道眼下不適合出門晃悠,便在家中悠閒下來,還特地翻看了一下時下京中時興的書籍詩稿。
若論時興,自然是少不了傅茂典如今掌管著的《國風》,在經過景熙帝的點評與支持後,《國風》成了大周最受歡迎的讀物,不僅各地學子都爭相翻閱品賞,還有很多士子文人寫文來投稿,寄來的信稿多了,這《國風》的質量自然也就越發地高起來,從而形成了一個良性循環。
除了《國風》外,另一本比較受歡迎的書竟然是顧成禮先前編寫給幼兒的啟蒙讀物,這讓他很是意外,興致一來,決定再多寫點。
不過顧成禮這悠閒心態並沒有維持多久,就在一個夜裡被打破。
內城亂起來時,不等傅五來通知,他就聽到了聲響,嘈雜打鬥喊殺聲,哪怕是隔著狀元府重重院前,顧成禮依然聽得很清楚。
當即就抓了一件外衫披上,等他起來時,恰好傅五找來,顧成禮沉著臉吩咐下去,「讓門房守好門,各個角門那裡也要盯緊了,不管是何人敲門,都不要開。」
傅五應聲,立馬轉身去安排,而顧成禮望著他離去的背影,揉了揉額頭,猜測這番會是哪方人手先動的。
顧成禮比較慶幸的是幸好此時顧家人都遠在江南,就算這京城真的亂起來,他也不需要花太多的心思去安撫照料他們。
如今外面到處都是亂兵,就怕有人會趁此時作亂,趁機摸進旁人的宅子內,因這狀元府里就他一個人,沒有女眷,故而顧成禮只需防著錢財不被盜,這不僅是防著府外的人,更要防著府里的下人趁機偷盜然後外逃。
因為這狀元府是上天賞賜下來的,若真的有御賜之物被盜,那便是顧成禮的過失了。
等狀元府里慌亂的僕婦奴人都安穩下來,顧成禮除了留人看門外,將所有人都召集在院子裡,靜靜等著外面的動靜平息。
宮裡的御林軍只聽任皇帝的命令,而若景熙帝沒出事,那就沒人能調動這些御林軍,那如今在外面作亂的就只能是周秦觀的人。
顧成禮心裡嘆了一口氣,只希望周秦觀往日軍紀嚴明,不要出現兵匪擾民。
這夜不眠人註定不止顧成禮,等到第二日天放明,街頭仍然是靜悄悄的,鬧了一晚上的動靜沒有了,可也沒人開門去外面一探究竟。
顧成禮同樣未出門探聽消息,而是讓廚房僕婦去準備點吃的,如今外面沒有消息,但是他們卻不能一直不吃不喝的等著,還得繼續吃喝。
幸好如今已經快到年關,廚房裡儲備的食物也多,很快眾人便一頓熱飯下肚,原本擔憂的心思也平緩了不少。
那些奴僕見顧成禮一絲不慌,原本害怕的心也安靜不少,主要主家不倒,他們這些當奴僕的就不會出事,故而顧成禮越鎮定,他們也就越心安。
快到晌午時,宮裡來的太監敲響了狀元府的大門,看著臉色平靜的顧成禮,他眼裡略顯詫異,跑了這麼多趟朝中重臣的府邸,也就狀元府這裡最是安靜,如今瞧著顧成禮這冷靜模樣,宦官心裡暗贊幾分,連態度都愈發恭敬起來。
「顧大人受驚了,如今動亂已平息,不過陛下免了近日的早朝,三日後大人可上朝。」
顧成禮頷首,在開門瞧見宦官時,他便知已塵埃落定,只是外頭究竟是什麼個境況,他卻一點也不知,看了一眼旁邊立著的傅五。
傅五頓時會意,在出門恭送宦官時,悄悄遞過去一個不顯眼的荷包,那太監捏了一下荷包,心裡差不多就有譜了,臉上露出滿意,不介意在此時給這顧大人賣個好,「昨夜那動靜是罪人周秦觀鬧出,眼下陛下已經命人將其收押入獄,等候發落……除此之外,二皇子府與三皇子府也被御林軍圍了起來。」
傅五將消息稟報給顧成禮時,原話一字不落,然後就恭敬退下,而顧成禮則露出若有所思之色。
怪不得他先前一直未聽聞到這宮裡的消息,沒想到景熙帝竟然藉此機會做了一個局,而周秦觀與三皇子等人就成了這局中人。
他先前猜到了那動亂之人是周秦觀領兵入城,只是沒想到景熙帝會讓人將二皇子府與三皇子府都圍了,這樣一來就只剩下太子以及一個尚在襁褓的小皇子。
明明這京中都盛傳景熙帝不喜太子而寵愛三皇子,如今太子舅家起兵,陛下將周秦觀收押後,竟然將三皇子等人也圍了,太子反而成了最有勝率之人。
顧成禮百思不得其解,只覺自己果真不適合搞政治,其中彎彎繞繞的權謀算計,讓他很是費解,當即心裡就生了退意,想要去京郊繼續搞他的研發,只可惜眼下他卻是走不開的。
顧成禮這趟回京是帶著青黴素的,如今溫如行又以青黴素將景熙帝就醒,等忙完這些日子,景熙帝肯定是會召見他們二人。
因宦官說是要等三日後才上朝,顧成禮接下來兩天便是在家中歇著,只是外面的消息卻一直不斷往府里傳來。
文渡心裡一凜,知道黃皇上這是心裡對那些人有想法了,只怕接下來京中又要掀起一番風雨。
顧成禮等了數日,卻一直未等到宮裡傳出的消息,心下一松,這種無消息其實就是最好的消息,至少溫如行沒有因為給景熙帝用青黴素而將人治死。
故而在旁人還心裡焦急不安時,他倒是安閒了不少,但也知道眼下不適合出門晃悠,便在家中悠閒下來,還特地翻看了一下時下京中時興的書籍詩稿。
若論時興,自然是少不了傅茂典如今掌管著的《國風》,在經過景熙帝的點評與支持後,《國風》成了大周最受歡迎的讀物,不僅各地學子都爭相翻閱品賞,還有很多士子文人寫文來投稿,寄來的信稿多了,這《國風》的質量自然也就越發地高起來,從而形成了一個良性循環。
除了《國風》外,另一本比較受歡迎的書竟然是顧成禮先前編寫給幼兒的啟蒙讀物,這讓他很是意外,興致一來,決定再多寫點。
不過顧成禮這悠閒心態並沒有維持多久,就在一個夜裡被打破。
內城亂起來時,不等傅五來通知,他就聽到了聲響,嘈雜打鬥喊殺聲,哪怕是隔著狀元府重重院前,顧成禮依然聽得很清楚。
當即就抓了一件外衫披上,等他起來時,恰好傅五找來,顧成禮沉著臉吩咐下去,「讓門房守好門,各個角門那裡也要盯緊了,不管是何人敲門,都不要開。」
傅五應聲,立馬轉身去安排,而顧成禮望著他離去的背影,揉了揉額頭,猜測這番會是哪方人手先動的。
顧成禮比較慶幸的是幸好此時顧家人都遠在江南,就算這京城真的亂起來,他也不需要花太多的心思去安撫照料他們。
如今外面到處都是亂兵,就怕有人會趁此時作亂,趁機摸進旁人的宅子內,因這狀元府里就他一個人,沒有女眷,故而顧成禮只需防著錢財不被盜,這不僅是防著府外的人,更要防著府里的下人趁機偷盜然後外逃。
因為這狀元府是上天賞賜下來的,若真的有御賜之物被盜,那便是顧成禮的過失了。
等狀元府里慌亂的僕婦奴人都安穩下來,顧成禮除了留人看門外,將所有人都召集在院子裡,靜靜等著外面的動靜平息。
宮裡的御林軍只聽任皇帝的命令,而若景熙帝沒出事,那就沒人能調動這些御林軍,那如今在外面作亂的就只能是周秦觀的人。
顧成禮心裡嘆了一口氣,只希望周秦觀往日軍紀嚴明,不要出現兵匪擾民。
這夜不眠人註定不止顧成禮,等到第二日天放明,街頭仍然是靜悄悄的,鬧了一晚上的動靜沒有了,可也沒人開門去外面一探究竟。
顧成禮同樣未出門探聽消息,而是讓廚房僕婦去準備點吃的,如今外面沒有消息,但是他們卻不能一直不吃不喝的等著,還得繼續吃喝。
幸好如今已經快到年關,廚房裡儲備的食物也多,很快眾人便一頓熱飯下肚,原本擔憂的心思也平緩了不少。
那些奴僕見顧成禮一絲不慌,原本害怕的心也安靜不少,主要主家不倒,他們這些當奴僕的就不會出事,故而顧成禮越鎮定,他們也就越心安。
快到晌午時,宮裡來的太監敲響了狀元府的大門,看著臉色平靜的顧成禮,他眼裡略顯詫異,跑了這麼多趟朝中重臣的府邸,也就狀元府這裡最是安靜,如今瞧著顧成禮這冷靜模樣,宦官心裡暗贊幾分,連態度都愈發恭敬起來。
「顧大人受驚了,如今動亂已平息,不過陛下免了近日的早朝,三日後大人可上朝。」
顧成禮頷首,在開門瞧見宦官時,他便知已塵埃落定,只是外頭究竟是什麼個境況,他卻一點也不知,看了一眼旁邊立著的傅五。
傅五頓時會意,在出門恭送宦官時,悄悄遞過去一個不顯眼的荷包,那太監捏了一下荷包,心裡差不多就有譜了,臉上露出滿意,不介意在此時給這顧大人賣個好,「昨夜那動靜是罪人周秦觀鬧出,眼下陛下已經命人將其收押入獄,等候發落……除此之外,二皇子府與三皇子府也被御林軍圍了起來。」
傅五將消息稟報給顧成禮時,原話一字不落,然後就恭敬退下,而顧成禮則露出若有所思之色。
怪不得他先前一直未聽聞到這宮裡的消息,沒想到景熙帝竟然藉此機會做了一個局,而周秦觀與三皇子等人就成了這局中人。
他先前猜到了那動亂之人是周秦觀領兵入城,只是沒想到景熙帝會讓人將二皇子府與三皇子府都圍了,這樣一來就只剩下太子以及一個尚在襁褓的小皇子。
明明這京中都盛傳景熙帝不喜太子而寵愛三皇子,如今太子舅家起兵,陛下將周秦觀收押後,竟然將三皇子等人也圍了,太子反而成了最有勝率之人。
顧成禮百思不得其解,只覺自己果真不適合搞政治,其中彎彎繞繞的權謀算計,讓他很是費解,當即心裡就生了退意,想要去京郊繼續搞他的研發,只可惜眼下他卻是走不開的。
顧成禮這趟回京是帶著青黴素的,如今溫如行又以青黴素將景熙帝就醒,等忙完這些日子,景熙帝肯定是會召見他們二人。
因宦官說是要等三日後才上朝,顧成禮接下來兩天便是在家中歇著,只是外面的消息卻一直不斷往府里傳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