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3頁
孫總管立時派人傳話,這次潘皇后乖乖喝了毒酒,走得悄無聲息。
因也算立功,孫總管仍跟在穆硯之身邊,他也算經了兩朝皇帝,很有些資歷。
至於雍王,穆硯之從始自終沒想過要他的命,若真殺了雍王,定會有人藉此生事,倒不如讓雍王活著,關在宮中缺衣少食,日日受著折磨,也算是替他那母后父皇贖罪了。
但前朝仍是內憂外患,胡人大軍壓境,又有潘家餘孽作亂,好在穆硯之與顧雲瑤齊心協力,更有顧瀧、齊景安等人幫忙,慢慢才將局勢平復。
三月初,邊關大捷,唐知行一次不要命的衝鋒將胡人打散,胡人大軍潰敗散亂,沈樂璜秉承著「趁他病要他命」的態度,趁勢追擊,不僅將三座城池收復,更是攻下胡人大軍長久占據的一片土地。
喜報傳到了京城,百姓歡呼,百官歌頌。
只有周晨暮得到信,哭了又笑,笑了又哭。
許久後,三軍班師回朝那日,見到唐知行,周晨暮的第一句話便是:「下次不要那麼拼命了。」
唐知行怔住,只覺眼眶微酸。
是啊,如今的他已不是孤家寡人了,有人惦記、牽掛著他的安危呢。
「好!」唐知行重重點頭,許下這一生的承諾。
後世常常爭論,大燕朝鎮南將軍沈樂璜和平胡將軍唐知行誰更厲害。
支持平湖將軍唐知行的說他百戰百勝。
支持鎮南將軍沈樂璜的則說,平湖將軍一生只打了短短五年的仗,娶了音華郡主後,便解甲歸田,一生未再披掛上馬,論戰績遠不如鎮南將軍。
鎮南將軍沈樂璜和妻子沈杜氏駐紮邊疆,抵禦胡人,臨死前亦在抗擊胡人,應該比唐知行更厲害。
兩方爭論不休,一直是後世爭論的焦點。
大燕朝是個傳奇的朝代,有許多歷史未解之謎,也有許多問題後世爭論不休。
但有一條,昭明帝與純惠顧皇后之間的情誼,後世毫無異議。
昭明帝自年少時與顧皇后結髮,一生只有顧皇后一個女人,他在位時,臣子三天兩頭上書想讓他選秀,卻都被他駁回。
到昭明十年,昭明帝更是下旨,凡以後帝王,三十五歲無子方可選秀,令群臣不滿,天下譁然。
然昭明帝不管不顧,他手腕強硬,在位時群臣拜服,雖心中有腹誹,滿朝文武卻無一人敢出言反駁。
昭明帝與顧皇后一生育有三子一女,長子品性端方,才華橫溢,昭明三十五年,昭明帝退位,傳位於太子,自己則帶著顧皇后輕裝簡出,出了京城,一路遊山玩水。
此後十餘年間,民間到處有著這兩位帝後的身影,有野史傳言,他們還曾乘船出海,去向不知,眾說紛紜,但事情的真相早已淹沒在歷史中。
不過要說大燕朝第一奇人奇事,當屬鎮北將軍鄺閒雲。
他前二十年間三換其主,還效忠於雍王,但最終昭明帝卻並未殺他。反而將鄺閒雲派往邊疆,與鎮南將軍沈樂璜,一南一北守護大燕朝邊疆。
鄺閒雲的一生更是離奇,他前二十年前未上過戰場,但打的第一戰便以少勝多,大敗胡人,此後更是連出奇兵,有他和沈樂璜在,數十年間,胡人再也不敢犯。
但更令人捉摸不透的,是他一生的感情。
鄺閒雲駐紮邊疆,除了祖母福安公主去世時,回了京都一趟,此後一生一直留守邊疆,未再踏入京城半步,他更是一生未娶,膝下收養了數十個戰場上的孤兒。
若單單一生未娶,不至於被後世爭論多年,但四十五歲那年,鄺閒雲去世,貼身護衛從他的懷中發現一卷畫卷。
因不是多名貴的宣紙,這麼多年過去,紙張早已泛黃,上面的墨跡也有些褪色,只看得見點滴的燈光中一女子明眸皓齒,杏眸含春,正燦爛的笑著。
後世普遍認為這個女子便是鄺閒雲的心上人,但不知因何原因,未能相守,可畫上的人模糊,又因鄺閒雲遺言,這畫和鄺閒雲一同埋葬,後世再不知道畫上的女子是誰。
這個未解之謎一直留存於世,仿佛是邊疆上永恆不變的呼嘯的風,一直的吹。
當下。
金鑾殿中。
顧雲瑤望著手中的摺子發呆。
孫總管悄無聲息來報:「孟晚蕭在門外求見。」
顧雲瑤還是呆呆的,穆硯之輕聲道:「你若不想見,就不要見。」
顧雲瑤猛地驚醒搖頭,「不,還是讓他進來吧。」
孟晚蕭進了金鑾殿。
一進殿中,他便跪倒在地,對顧雲瑤磕了三個頭。
「你不應該對皇后磕頭。」穆硯之道。
「草民明白。」孟晚蕭並未抬頭:「草民的爹娘害了顧皇后的父親,特別是我的爹地,他踩著定平侯的屍骨上了位,而我雖說對一切毫不知情,卻還是享用了這些榮華富貴,我亦是有罪的。」
顧雲瑤閉上了眼。
潘家因雍王倒台被一一清算,和潘家關係甚密的孟家也沒被放過。
當年的事已經被翻了出來。
孟老爺為一時貪念害了定平侯,這件事亦被公之於眾。
宋氏得知真相已泣不成聲,她一直認為那是個意外,可如今才知居然是孟老爺害了她的丈夫。
顧瀧早已得知真相,心中的怒火卻仍是掩蓋不住。
因也算立功,孫總管仍跟在穆硯之身邊,他也算經了兩朝皇帝,很有些資歷。
至於雍王,穆硯之從始自終沒想過要他的命,若真殺了雍王,定會有人藉此生事,倒不如讓雍王活著,關在宮中缺衣少食,日日受著折磨,也算是替他那母后父皇贖罪了。
但前朝仍是內憂外患,胡人大軍壓境,又有潘家餘孽作亂,好在穆硯之與顧雲瑤齊心協力,更有顧瀧、齊景安等人幫忙,慢慢才將局勢平復。
三月初,邊關大捷,唐知行一次不要命的衝鋒將胡人打散,胡人大軍潰敗散亂,沈樂璜秉承著「趁他病要他命」的態度,趁勢追擊,不僅將三座城池收復,更是攻下胡人大軍長久占據的一片土地。
喜報傳到了京城,百姓歡呼,百官歌頌。
只有周晨暮得到信,哭了又笑,笑了又哭。
許久後,三軍班師回朝那日,見到唐知行,周晨暮的第一句話便是:「下次不要那麼拼命了。」
唐知行怔住,只覺眼眶微酸。
是啊,如今的他已不是孤家寡人了,有人惦記、牽掛著他的安危呢。
「好!」唐知行重重點頭,許下這一生的承諾。
後世常常爭論,大燕朝鎮南將軍沈樂璜和平胡將軍唐知行誰更厲害。
支持平湖將軍唐知行的說他百戰百勝。
支持鎮南將軍沈樂璜的則說,平湖將軍一生只打了短短五年的仗,娶了音華郡主後,便解甲歸田,一生未再披掛上馬,論戰績遠不如鎮南將軍。
鎮南將軍沈樂璜和妻子沈杜氏駐紮邊疆,抵禦胡人,臨死前亦在抗擊胡人,應該比唐知行更厲害。
兩方爭論不休,一直是後世爭論的焦點。
大燕朝是個傳奇的朝代,有許多歷史未解之謎,也有許多問題後世爭論不休。
但有一條,昭明帝與純惠顧皇后之間的情誼,後世毫無異議。
昭明帝自年少時與顧皇后結髮,一生只有顧皇后一個女人,他在位時,臣子三天兩頭上書想讓他選秀,卻都被他駁回。
到昭明十年,昭明帝更是下旨,凡以後帝王,三十五歲無子方可選秀,令群臣不滿,天下譁然。
然昭明帝不管不顧,他手腕強硬,在位時群臣拜服,雖心中有腹誹,滿朝文武卻無一人敢出言反駁。
昭明帝與顧皇后一生育有三子一女,長子品性端方,才華橫溢,昭明三十五年,昭明帝退位,傳位於太子,自己則帶著顧皇后輕裝簡出,出了京城,一路遊山玩水。
此後十餘年間,民間到處有著這兩位帝後的身影,有野史傳言,他們還曾乘船出海,去向不知,眾說紛紜,但事情的真相早已淹沒在歷史中。
不過要說大燕朝第一奇人奇事,當屬鎮北將軍鄺閒雲。
他前二十年間三換其主,還效忠於雍王,但最終昭明帝卻並未殺他。反而將鄺閒雲派往邊疆,與鎮南將軍沈樂璜,一南一北守護大燕朝邊疆。
鄺閒雲的一生更是離奇,他前二十年前未上過戰場,但打的第一戰便以少勝多,大敗胡人,此後更是連出奇兵,有他和沈樂璜在,數十年間,胡人再也不敢犯。
但更令人捉摸不透的,是他一生的感情。
鄺閒雲駐紮邊疆,除了祖母福安公主去世時,回了京都一趟,此後一生一直留守邊疆,未再踏入京城半步,他更是一生未娶,膝下收養了數十個戰場上的孤兒。
若單單一生未娶,不至於被後世爭論多年,但四十五歲那年,鄺閒雲去世,貼身護衛從他的懷中發現一卷畫卷。
因不是多名貴的宣紙,這麼多年過去,紙張早已泛黃,上面的墨跡也有些褪色,只看得見點滴的燈光中一女子明眸皓齒,杏眸含春,正燦爛的笑著。
後世普遍認為這個女子便是鄺閒雲的心上人,但不知因何原因,未能相守,可畫上的人模糊,又因鄺閒雲遺言,這畫和鄺閒雲一同埋葬,後世再不知道畫上的女子是誰。
這個未解之謎一直留存於世,仿佛是邊疆上永恆不變的呼嘯的風,一直的吹。
當下。
金鑾殿中。
顧雲瑤望著手中的摺子發呆。
孫總管悄無聲息來報:「孟晚蕭在門外求見。」
顧雲瑤還是呆呆的,穆硯之輕聲道:「你若不想見,就不要見。」
顧雲瑤猛地驚醒搖頭,「不,還是讓他進來吧。」
孟晚蕭進了金鑾殿。
一進殿中,他便跪倒在地,對顧雲瑤磕了三個頭。
「你不應該對皇后磕頭。」穆硯之道。
「草民明白。」孟晚蕭並未抬頭:「草民的爹娘害了顧皇后的父親,特別是我的爹地,他踩著定平侯的屍骨上了位,而我雖說對一切毫不知情,卻還是享用了這些榮華富貴,我亦是有罪的。」
顧雲瑤閉上了眼。
潘家因雍王倒台被一一清算,和潘家關係甚密的孟家也沒被放過。
當年的事已經被翻了出來。
孟老爺為一時貪念害了定平侯,這件事亦被公之於眾。
宋氏得知真相已泣不成聲,她一直認為那是個意外,可如今才知居然是孟老爺害了她的丈夫。
顧瀧早已得知真相,心中的怒火卻仍是掩蓋不住。